抗美援朝时期,在被美军称为“血岭”的修理山决战期间,外军战史曾记载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但第五十军所有战史资料均无记载。当年在第四四四团前方指挥所指挥作战的副团长马占伟,只记得白刃战发生在185高地、226高地、速达里、龙虎洞之线,不记得外军战史记载的修理山主峰上的白刃战。
对此,如果不是美军战史误记,那么只能作出这样的解释:一部分志愿军指战员突入敌群,弹尽粮绝后与敌人肉搏,无一人生还。
12月15日,《战舰世界》将实现全球同步。在14日的战舰世界日系列活动之《见道讲堂》上,知名军事历史学者高戈里讲到这个壮烈的故事不禁动情落泪,久久不能平复。在历史的书卷中,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国家领导人曾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正如领导人所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人民军队所表现出的不畏困难、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值得永远传颂与弘扬。
这一论断高度总结并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对党领导人民军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战舰世界日”活动现场,高戈里,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闫光宇等嘉宾,面向数以万计的军迷,深度剖析了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与“英雄主义”的内涵与外延。
塑造战斗精神靠什么?
在《见道讲堂》上,高戈里动情描绘了我军在战争时代所塑造出的战斗精神。
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第五十军团为例,他们奉命首批入朝参战。第三次战役,第五十军官兵雪夜勇渡临津江,围歼英国皇家坦克营,最先攻入汉城。第四次战役,第五十军在汉江两岸经历了50昼夜的阵地防御战,其中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浴血东远里、坚守帽落山、血战白云山(600332)等战斗,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第五十军的战斗经历,诉说着志愿军的战斗精神。我军的战斗力源于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而要调动全体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要先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谁打仗,二是靠谁打仗。
“不能让敌人打到家门口”的战前动员,充分解释了“为谁打仗”的基本问题。抗美援朝的口号是保家卫国,“保家”在“卫国”之前。
那么靠谁打仗呢?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厘清了为谁打仗和靠谁打仗的问题,就能更好地理解我军的战斗精神。
讲好英雄故事,让薪火代代相传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闫光宇同样对战斗精神的弘扬表达了深刻的理解。他提到,如果没有战斗精神,装备就是一堆废铁,这是被无数历史验证的话题。真正明白了为谁打仗、靠谁打仗,即使只拿竹竿,也是百战强军。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闫光宇提到,面对青少年战斗精神培育的宏大命题,应从英雄的角度切入。当某些事情不再被人提及,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遗忘。比如,如今提到“英雄”一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超人和美国队长。
超级英雄形象的塑造,让普通人与英雄绝缘。但我们的英雄是雷锋、黄继光、邱少云、张思德。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用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来源的英雄就与“我”无关。
比如,很多人熟悉黄继光堵枪口的故事,但并不理解他为何去堵枪口。
黄继光于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石马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在母亲抚养下长大,按照他母亲的话说,家里人经常饿得在床上打滚,黄继光10岁就给地主打工。有一次,地主家的狗被人打死,黄继光正好路过,被保长污蔑,背着狗游行。
黄继光在牺牲前曾写过一封家书,其中提到,“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英雄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人民。英雄往往是受到生活的激励,对于新世界有多爱,就有多大的力量去守护它。
铭记与传承英雄主义精神,首先要讲好英雄的故事,了解他们从何处来,才能理解他们往何处去;其次还要讲好英雄为了人民的故事,人民英雄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而奉献;最后要讲好新时代的英雄故事,让英雄的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如今的时代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万象更新、万物奔涌的新时代。强盛的国力绝非凭空而来,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英雄主义所积累。
而《战舰世界》将12月15日设立为“战舰世界日”这一军迷的节日,也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从游戏内外,更好的感知战斗精神、感知英雄主义、感知那些我们无法忘记的历史和荣耀强大的未来。在这样的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埋藏着英雄的力量,这是民族发展的火种,要在年轻人身上薪火相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