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颜悦色内讧!员工每天干11小时,到手工资不足3000?

2021-12-18 13:29:08 凤凰网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互联网企业利用技术推翻传统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实体后,它们在各个层次上的效率都碾压了传统企业——包括在压榨员工上。

在茶颜悦色上个月宣布集中闭店时,热搜里还是一众网友为其加油打气,希望长沙茶王挺住的声音。但短短一个月后,大众对于茶颜悦色的同情就被它自己给消磨殆尽。

12月17日,茶颜悦色薪资内乱的传闻在各平台开始发酵,网友们可能想不到,这个曾经排队八小时的传奇网红店,给员工的待遇却是人均工时11小时,时薪6-9元钱,月薪到手不满3000的。

没想到奶茶店中的白月光居然是个字面意思——白白费力工作,开的工资只够月光。

就这,还要被嘲“德不配位”。

在网传的聊天记录里,有员工表示工资太少、房租吃饭外所剩无几;也有人对高强度的工作规划不满。一位长沙员工表示,人均工时11小时,晚上12点打烊还要开会到凌晨3点,第二天9点就要开店。

随后,有一名员工张某称:“工作不努力还想拿高工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钱”的发言引爆了口水大战。

面对如此言语,群里员工群情激昂,张某喜提“张菩萨”称号,有网友戏称“想喝新品佛光普照,要张菩萨泡”。

但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司高层却并未采取措施及时避免员工混战,而是亲自下场,认可员工张某的发言、表明立场的同时,带头与员工进行言辞激烈的争辩,甚至对提出质疑的部分员工采取了辞退处理。

小葱老师发言称,关于开会时间的问题应向上反馈,工资虽少但公司是按劳发放,茶颜悦色在疫情期间一个月亏损2000多万元。

对此,员工表示,疫情的情况下没必要继续往外开店。

随着事情的发酵,茶颜悦色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就内部薪资争吵发道歉信,称:对不住8000位信任公司、一起努力想办法抗住这个冬天的伙伴,事先没有把薪资调整的原因和调整后的薪资计算方式跟大家讲清楚。

17日,上了微博热搜后,茶颜悦色也通过微博进行道歉。

但这份道歉是否足够真诚,从茶颜悦色之前的员工管理就可以看得到。

凤凰网《风暴眼》记者发现,之前茶颜悦色就被曝出过对员工的“变态管理”方式,员工除了背配方表外,还要“记口号、复诵、喊欢迎欢送词”等等繁琐事项,下了班还要背满“一张A4纸那么多”的企业文化,背不下来的还要罚抄几百遍。

而这一切在茶颜悦色爆火的那段时间里,被吹捧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以用户第一为基础的细致管理”。

在企业飞速扩张的时间段,除了扩张得不够快,没有别的问题可以被认作是问题。

当年学杜蕾斯打色情擦边球,借低俗营销来吸引眼球被公众批评时,一样没能影响到茶颜悦色的网红效应助其人气集聚,让数万人排队,甚至从广州武汉坐高铁去喝奶茶的“魔力”,在消费热情退散后陷入真实市场与预估规模的巨大落差之中。

只不过老板们永远都是长颈鸟喙,不可共富贵。在盲目扩张遭遇经营困难后,却只会向下要效率,甚至用压榨员工来压缩成本,强迫员工与他们“共患难”。

茶颜悦色的大溃败

今年11月10日,茶颜悦色就曾通过官方微博宣布长沙一些门店临时关闭。茶颜悦色还剩约480家门店正常营业,临时关闭的87家门店也大部分位于长沙。这是茶颜悦色今年第三次集中临时闭店。第一次闭店是在年初,第二次是在7月底疫情反复时。

而这次关闭的门店主要位于五一广场步行街的商圈,及其它客流量集中区域。茶颜悦色认为,公司要承担疫情带来客流量锐减的结果,一些密度过高区域的临时闭店将会是常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于2021年4月2日开业的深圳茶颜悦色,引发数万人排队买奶茶,“黄牛”代购费高达500元。开业当天上午,还有代购拿着茶颜悦色饮品对着深圳文和友门外排长队的人叫卖,售价500元/杯。更早时候,茶颜悦色在武汉开设的首店,出现了接近8小时的长队、300块的黄牛费和一路登顶的热搜话题。

不过,仅仅过了5个月,茶颜悦色就正式宣布退出深圳市场,关闭了其在深圳文和友的店铺。

天眼查显示,茶颜悦色的经营主体为湖南茶悦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吕良,目前已完成4轮融资,最新一轮为今年8月的战略融资,投资机构为五源资本。

之前奶茶经济爆火的那段时间,曾有人问“为什么所有奶茶店在长沙都干不过茶颜悦色”,也有人问“为什么茶颜悦色始终走不出长沙?”

如今看来两个问题的答案殊途同归,把经营成本转嫁到兢兢业业的员工身上,这种极致的成本压缩自然让其他奶茶店追之不及,但也就是这种居高临下的轻蔑,也让他们始终难以走出长沙,甚至于现在,正让茶颜悦色在自己的“大本营”里节节溃退。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