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张晓、实习生 胡冰月
编 辑丨朱萍 刘巷
图源丨图虫
12月8日,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获得中国药监局的上市批准!
这标志着中国拥有的首个全自主研发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正式问世。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在全球88个国家传播,患者开始出现死亡病例,现有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的有效性也受到异常关注。
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表示,一名与美国总统拜登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白宫工作人员20日当天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夺走了至少330万人的生命,如今每周依然有50000人直接死于新冠肺炎。
拜登成新冠“密接者”!
图 / 图虫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2月20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表示,一名与美国总统拜登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白宫工作人员20日当天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白宫表示,这名工作人员19日出现感染症状,20日进行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拜登20日当天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将于22日再进行一次检测。
根据声明,除了拜登以外,其夫人吉尔·拜登以及副总统哈里斯和其丈夫也被考虑为这名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人员。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称,感染新冠病毒的这名工作人员与拜登曾共同乘坐空军一号。该工作人员已经完全接种新冠疫苗并注射了加强针,也按照要求在旅行前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当时的检测结果呈阴性。
根据白宫的声明和普萨基的说法,拜登将继续他的日程安排,在22日的第二次检测前无须进行隔离。
世卫组织:2022年
必须终止新冠肺炎大流行
当地时间2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夺走了至少330万人的生命,如今每周依然有50000人直接死于新冠肺炎。
谭德塞还表示,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快于德尔塔毒株,新冠疫苗接种者或是康复者有可能再次感染该病毒。疫情不仅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扰乱其他疾病的筛查、治疗和服务。
谭德塞强调,2022年我们必须终止新冠肺炎大流行。所有国家需要投资预防未来这种规模的灾难,并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国产抗新冠特效药来了!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自12月8日获批以来,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
据Antibody Therapeutics数据库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上百个靶向新冠病毒S蛋白的中和抗体项目,其中至少有20个在研项目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已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中和抗体疗法有5种。
“对比此前几种较为人熟知的新冠变异株,从世界卫生组织卫公布的几种变异株来看,每一种都具有特性。奥密克戎则出现了一些比较不同的特点。首先是突变数量多,而且是在短期内发生突变。”12月21日,上述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领衔研发人员,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在当日,腾盛博药朱青博士等也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披露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实验数据。
据介绍,上述联合疗法(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的ACTIV-2三期临床试验分析、基于患者总人数的关键性数据分析结果。
数据显示,该疗法三期临床试验住院/死亡率下降80%,保持对“奥密克戎”及其他突变株的中和活性。
对奥密克戎保持良好活性
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由腾盛博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是国内首个新冠中和抗体疗法。
值得关注的是,该联合疗法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迅速推进到完成国际3期临床试验,并最终获得中国的上市批准,用时仅不到20个月。
2020年1月疫情暴发以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所所长张政分离出毒株,后又加快筛选出抗体株;
5月,开启临床II期试验;
此后,被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和科研攻关组药物研发专班持续征用,用于新冠患者的临床救治;
同时,也在海外开展多中心临床III期试验。
12月8日,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获得药监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 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 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2月5日发布的ACTIV-2三期临床试验数据,该疗法三期临床试验面向发病10日内有德尔塔变异株数据的患者人群,住院/死亡率下降80%。
结论表明,该疗法保持对“奥密克戎”及其他突变株的中和活性,疗效良好。
关于设计一对抗体而非单个抗体的原因,腾盛博药高级副总裁、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朱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从去年疫情爆发时开始着手设计这对抗体,考虑到新冠病毒是很新的RNA呼吸道病毒,根据经验,其突变率很高,所以采用联合疗法,设计一对抗体来针对不同的结合位点。
该疗法通过不同靶点和机制的作用对新冠病毒变异株构筑起双防线。新冠病毒通过与人体细胞上的ACE2结合感染人体细胞,而安巴韦单抗针对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域与ACE2直接结合的部位,阻断病毒与ACE2结合;罗米司韦单抗针对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域另一个不与ACE2结合的位点,以不同作用机制阻断病毒的繁殖。
对比给药方式,该疗法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注射后迅速达到最高药物浓度,而肌肉或皮下注射后最高浓度低数倍且需要数天至一周才能达到最高浓度,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对此,张林琦表示,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起效快、浓度高,对于有基础疾病以及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特定人群是很有效的,这是这款抗体药物治疗的重点人群。同时,基于对抗体的优化,这款药物不仅起效快,稳定性也强,因此在保持活性方面具备优势,它在患者的早期治疗方面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关于适应症条件,朱青指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适用于三种情况:
一是高危患者;
二是免疫低下的患者;
三是患者伴随一些并发症或有潜在的高危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据罗永庆透露,在商业化方面,这款新冠药物除了在中国获批,目前也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此外,会优先考虑注册并参加国际三期临床试验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墨西哥、南非等。
该疗法的III期临床研究在全球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包括美国、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和菲律宾。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展的ACTIV-2试验3期的中期结果表明,这一联合疗法在临床进展高风险的COVID-19门诊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住院及死亡的复合终点降低78%,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未调整,单侧检验P值<0.00001),并且观察到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AE)发生频次较低。
目前,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检测数据表明,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对接近10种新冠变异株上无影响,保持中和活性:“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德尔塔+”、“伊普西龙 ”、“约塔”、“卡帕”和“拉姆达”等。
图源:腾盛华创
另外,除了治疗作用,张林琦还表示,有关于这对抗体在预防方面的作用,在现阶段正在科技部支持下,由钟南山院士开展临床研究,特别是针对免疫缺陷病人的一些相关研究。
张林琦还表示,目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未来变异还有较大的疑问,也随时在监控与评估抗体的有效性。现阶段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的靶点是否会失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特效药什么时候全面推向市场?
虽然新药已经被批准上市,但目前还没有将其完全推向市场的确切时间。张林琦表示,有关部门以及相应的技术团队都在夜以继日推动进程。
未来,张林琦和研发团队将在科技部的支持下,进一步挖掘整个病毒和抗体相互作用机制、病毒变异规律,挖掘“备胎抗体”,让特效药在有效性、广谱性、持久性方面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中和抗体和小分子口服药互补
据统计,全球共有5款中和抗体或组合疗法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分别是:
再生元的casirivimab/imdevimab联合疗法;
礼来/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etesevimab/bamlanivimab联合疗法;
葛兰素史克与Vir Biotechnology合作研发的Sotrovimab;
腾盛博药的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
阿斯利康的AZD7442(AZD8895/AZD1061)。
5款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中和抗体疗法
图源:腾盛华创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仍存、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也竞相布局新冠中和抗体研发赛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超过10款:
君实生物的JS016和JS026;
丹序生物/百济神州联合开发的DXP-604和DXP-593;
迈威生物MW33;
神州细胞SCTA01;
绿叶制药LY-CovMab;
复宏汉霖HLX70;
济民可信JMB2002;
和铂医药47D11;
腾盛博药的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除了中和抗体,还有新冠疫苗、小分子口服药等其他新冠病毒治疗方式。这里将中和抗体和小分子药物作以简单对比分析。
关于两种药物的性质,罗永庆称,中和抗体是从预防感染到阻断轻度感染变成重度感染以及死亡的全程管理的药物。
小分子药物是一种抑制病毒复制的酶。
二者药物结合的靶点位置不同。
朱青表示,抗体的药物靶点一般是在比较容易突变的位置,所以当发生病毒感染时,病毒面临免疫压力进行复制并经常在抗体识别位点上产生突变;而小分子药物结合的靶点位置一般在酶上,比较保守,所以失去活性的可能更低。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
大分子中和抗体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而小分子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来降低病毒复制的载量。罗永庆指出,抗体药物既可以迅速阻断病毒与细胞的结合和融合,又可以筑起人体的免疫防线,用于预防新冠感染。通过静脉注射迅速达到最高的血液浓度以中和病毒,对于复制迅速的病毒起到更好的抑制作用。另外,也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形成的免疫时间是9-12个月。
二者治疗窗口期不同。
朱青称,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当人体被感染,出现症状约十天之内,抗体治疗都是有效的;而小分子药物的治疗时间很短,出现症状三天之内甚至一出现症状就必须给药。否则一旦错过了治疗窗口期,小分子的药效就会大大降低。
相比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有着方便用药、成本低、可常温保存等优势,更易受到发展中国家青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朱青称,以小分子现在的剂量,大约需要五天时间口服较多的药片。所以未来还需要有更好的口服药。同时,服用小分子药之后也容易产生耐药性,人体对小分子药不会产生反应,也就不会起作用。
综上,关于中和抗体和小分子口服药,罗永庆认为,两类药物不是完全竞争的态势,在某种情况下是互补关系,两类药物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途径。而朱青指出,对于新冠疫情来说,无论是疫苗、小分子药还是抗体,其实都是供不应求。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