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已超1900万,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死亡占300万。由于恶性肿瘤异质性强,个体差异大,病理同型的患者对于同一用药方案反应率差别很大。因此肿瘤精准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精准医疗,即个性化医疗,根据个体基因等特征为病人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但目前该领域仍存在较大瓶颈。
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生命)总经理张函槊表示,目前化疗及靶向治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发现基因变异或者表达异常,通过精准生信分析和医学解读可以找到变异与疾病或靶向用药对应关系。但基因测序技术缺少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而且只有30%-50%的癌症患者可以找到相关基因变异,即便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其中也只有约50%的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此外,化疗对基因检测的局限性较大,当前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各临床指南及经验,其临床有效率仅为30%。
因此,找到一种更精准有效的检测手段,建立更完善的检测体系来系统地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自主研发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
根据行业痛点,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自主研发了“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将肿瘤组织解离成单细胞,自组装成微肿瘤,进行药敏检测。
据介绍,相比传统检测方式,此项技术可以准确再现患者肿瘤的动态性、异质性以及药敏特征,主要肿瘤培养成功率90%,检测周期仅需2周,临床一致率高达93%。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基因检测费用是一笔较高的支出。有媒体报道,在肿瘤精准用药指导中,一次花费3000元-30000元不等,而如果出现耐药性,则需要多次检测。
对此,基石生命创始人席建忠称,“我们一开始就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现在在胃肠、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等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预计将来实现普惠后,PTC检测花费患者的治疗费用整体不会超过10%”。
基石生命表示,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基因检测的渗透率为10%左右,欧美发达国家为50%左右,预期我国基因检测未来几年的渗透率可达到30%,即每年进行检测的人数为120 万,产业的规模达120亿元。类比基因检测的规模,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服务的受众人群除需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外,还包括更为普遍的化疗。因此,预期药敏检测的市场渗透率可达50%,即200万人/年,市场规模达200亿元。
席建忠称,体外肿瘤模型势必会成为未来精准医疗的关键环节,预计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服务3-5年的经济效益可达5-10亿。
提出肿瘤精准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依托于核心产品“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基石生命布局了药敏检测、基因检测、模式动物三大平台。
张函槊介绍,一方面,肿瘤组织等样本可通过NGS测序等技术进行基因检测,通过精准地生信分析找到候选驱动基因变异,并与大数据库匹配,筛选相应的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另一方面,这些样本同时在体外进行PTC培养,从实验证据学角度筛选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对靶向药物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因检测+药敏检测的肿瘤精准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对靶向药物进行双重验证,弥补基因检测对化疗药物预测的不足,可更全面更精准地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席建忠表示,由于微肿瘤相关产业的市场化还未完全成熟,上游产业几乎处于空白。平台团队将对现有技术涉及的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进行国产化替代,提高自主性。并寻找可靠的合作商,进行定制开发,整合上游产业链。对下游医疗终端产业,积极承担市场教育的职责,切实解决临床应用的痛点,获得临床大夫及广大患者的认可。同时联动医药行业协同发展。基于微肿瘤PTC和模式动物打造的新型生物医药临床前试验平台可为肿瘤耐药性、异质性、动态变化、分子机制研究等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模型,促进新靶点、新药的开发。
据悉,基石生命B轮融资已完成交割,由深圳翼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领投(中国国新集团旗下基金),宁波丰鼎优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股东)跟投。投前估值10亿,投资1.0亿元。目前进行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5-2.0亿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