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需将稳增长置于更高位置

2021-12-28 08:45:51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陈卫东

  [ 基于以上判断,宏观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和多政策协调配合,关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潜在通胀、房地产市场等变化,把握好应对短期波动与培育长期动能之间的平衡。 ]

  2021年,中国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稳步复苏,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疫情阴霾挥之不去,供应链修复不易,国际政经格局加速演变,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从国内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楼市预期正在发生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投资增长面临的掣肘因素较多;结构性就业压力增大,收入增速放缓,市场预期不稳,消费恢复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但与此同时,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新动能加快培育,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绿色低碳转型将为中长期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总体判断,2022年外需增长放缓,内需短期难以补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形势或比2021年严峻,预计全年GDP增长5%左右。

  具体来看,一是2022年出口增速或高位回落,全年将呈“前高后低”走势。受海外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欧美通胀高企影响,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长仍有支撑;而下半年随着欧美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生产恢复和供应链逐步修复,中国出口增速或将放缓。二是消费将总体延续弱复苏态势。2022年国内疫情将总体可控,消费有望继续向正常水平回升,但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难言乐观,收入增速放缓、CPI上涨或进一步制约消费恢复。三是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三大投资“两升一降”。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将助力基建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企业效益改善、金融支持力度增大等因素将支持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暖;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但实施力度或将有所调整,房地产投资可能低位企稳,但总体增速将低于2021年。四是工业生产压力增大,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升。外需放缓、房地产下行趋势难改,工业生产面临的需求动力较弱。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压力持续存在,高成本压力仍需时间消化。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将有所放缓。同时,服务业总体继续恢复,但疫情反复或仍将出现,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仍难以恢复至疫情前增长水平。五是PPI-CPI“剪刀差”将显著收窄。受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能源供给约束逐渐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调整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将趋弱,PPI或将高位回落。同时,国内猪肉供求关系将发生变化,新一轮“猪周期”渐行渐近,CPI涨幅将低位抬升。

  基于以上判断,宏观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和多政策协调配合,关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潜在通胀、房地产市场等变化,把握好应对短期波动与培育长期动能之间的平衡。

  第一,加大跨周期调节和多政策协调配合。2022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凸显。一方面,财政增收存在一定困难。房地产降温导致土地收入缩减,减税降费政策仍需维持一定力度。另一方面,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具有一定刚性,地方政府债务到期规模进一步增加。基于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2022年可考虑适当提高赤字率。同时,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继续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注重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推进重大工程、基本民生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政策实施的系统性,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因地制宜推动培育新动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探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货币政策可稳中略宽,高度关注外部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冲击。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货币政策宜稳中略宽,以确保金融数据增速不出现较大波动,为实体经济提供合意的融资环境。考虑到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增大,建议继续发挥再贷款、再贴现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的牵引作用,引导资金向普惠、绿色、低碳减排等领域流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关注全球流动性逆转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密切跟踪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关注其将带来全球市场流动预期的逆转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防范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出现过度波动。

  第三,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助力消费能力提高和内需释放。经济下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2022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建议坚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完善供需对接、加强转岗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的特点分类制定相应的纾困政策,保持中小企业就业吸纳能力。

  针对高技术、新业态等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对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其稳健经营和加快恢复。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小企业或行业,加强托底政策的支持,可定向减税或延迟缴税,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和保民生。加强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减少疫情对接触类消费恢复的影响。

  第四,房地产调控要立足长期稳定发展,优化政策手段。短期内,在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合理实施房地产企业融资调控政策,满足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合理的贷款需求。同时,稳妥推进房产税试点工作,综合考量政策推出时机;探索人地挂钩等房地产业治理长效机制,促进解决房地产长期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问题。

  第五,关注潜在通胀压力,强化市场预期管理。考虑到中国仍将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叠加猪肉价格企稳回升将推动CPI中枢上移,未来通胀形势或更加复杂。宏观政策需要把握稳增长与防通胀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粮食、大宗商品、猪肉等重点产品的生产、供应、流通、价格监测,及时发现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妥善采取应对措施。加大与市场的沟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大市场研判,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经济预测,清晰地向市场传递宏观经济前景。及时解释市场异象,传递政策意图,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作者系中国银行(601988)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