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设立国家植物园强化植物迁地保护 国家林草局分区域稳步推进相关体系建设

2022-01-13 17:03:39 和讯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标志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属国际较为通行的做法,代表了国家植物迁地保护的最高水平,是重要的标志性国家象征。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高等植物3.6万余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许多野生植物野外生存受到威胁。

据了解,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由于生境丧失、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地的不完全覆盖等,并非所有植物都能在其自然栖息地中得到就地保护,这种情况下,迁地保护就是对野生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洪德元:我们国家要建立国家植物园是很对的,因为植物园在科学研究上、在对人类的科普上、在迁地保护上都非常重要,要有相应的设备去对应迁地保护的需求。

植物园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我国现有植物园近200个,迁地保护植物2.3万余种,占本土植物种类的60%。长期以来,植物园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洪德元: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需要有国家植物园,(这样)才能够做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有效的保护。

专家介绍说,迁地保护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极度濒危的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针对一些现有保护区范围仍未能覆盖的受威胁物种,以及需要人工辅助迁移的物种开展重点保护,并进行野外回归。

国家植物园决定在北京设立,为何设在北京,都有哪些考虑?来看专家的解读。

此次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的国家植物园规划总面积近600公顷,分南、北两园。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建设的南园以科研实验为主,侧重于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利用核心技术研发。依托北京植物园建设的北园以迁地收集、科普、展示为主,侧重植物应用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园艺植物收集展示、园林园艺技术研究及培训等。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 王康:我们南园和北园一共收集了植物大概有1.5万种,而且这两个园子还同时收集了世界上温室的三大旗舰植物,这三大旗舰植物包括千岁兰、巨魔芋,还有一个海椰子。(南园的)植物标本馆一共收集了280万份的植物标本,在亚洲是第一位的。

专家表示,要实现对我国植物最高效的迁地保护,顶尖科研人才和高端科研平台是重要条件,而北京具备这些条件。国家植物园不仅要为植物迁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多种功能,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在这些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 王康:更为重要的是向公众展示珍稀濒危植物的一个科普功能,这也是要把国家植物园设立在北京,发挥科普功能、发挥科研功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同时,相比南方城市的水土气温条件,北方城市更需要绿化树种方面的科研支持。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加强绿化树种研究,有利于为北方城市树种选择、园艺搭配树立样板,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国家林草局已牵头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分区域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此次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是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林草局表示,今后将在广州等地建设区域国家植物园,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

国家林草局表示,将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国家植物园空间布局,采取整合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稳步构建以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植物园为核心,以代表典型气候带和典型植被特征的区域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洪德元:我们有高山、热带、荒漠、寒带,所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对于科学研究来讲,深入研究的话,那应该有不止一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也要有一点多样性。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迈出重要步伐。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体系为引领的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可与就地保护体系有机衔接、相互补充,将有效实现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全覆盖和可持续利用。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