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谋划促消费举措 激发“买买买”活力

2022-01-26 02:11:18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202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4万亿元,消费仍然是经济的“压舱石”,恢复和培育消费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1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去年年初既定目标,其中有13个省区市社零增速水平高于12.5%的全国增速,国内消费稳步恢复。与此同时,截至1月25日,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公布了2022年社零总额增速目标,对比上年来看,多数为持平或下调,体现出地方的谨慎预期。

不过,地方也在积极谋划促消费举措。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消费和智能家电下乡被频繁提及。不少地方也对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做出安排,包括育幼、护理、家政、住房租赁等。展望2022年,这些有望成为促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消费展现韧性

截至1月25日,全国31个省区市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经悉数出炉。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续,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的情况下,2021年海南、湖北、重庆等13个省区市增速水平高于12.5%的全国增速。此外,甘肃、吉林的社零增速也在10%以上。

从总量看, 2021年一些地方消费市场量、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达42702.6亿元,消费品市场总体向好,新兴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山东、浙江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均率先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徐兴锋表示,2021年国内消费市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截至1月25日,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公布了2022年社零总额增速目标,对比上年目标,调整方向较为分化。整体看地方对消费市场发展的预期较为谨慎。分析认为,原因在于当前疫情仍存不确定性,消费场景依旧受限。同时也与今年就业形势严峻,通胀压力较大,居民收入有压力,消费信心不足有关。

新能源汽车等

将是稳消费重头戏

虽然各地预期谨慎,但仍纷纷表示将多措并举激活居民消费,做大消费市场。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成为政策共识。广东表示,要扩大汽车、家电、信息等消费,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河北则透露将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措施。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汽车、家电、家具是消费升级的消费品。在政策引导下,这些品类消费占比会有所扩大,如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会有较大的发展。家电、家具补贴政策、以旧换新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都会促进其发展。

徐兴锋也透露,商务部将继续深化汽车流通领域改革,扩大二手车流通。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开展家电家具以旧换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也对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做出安排,包括:育幼、护理、家政、住房租赁等。洪涛认为,育幼、护理、家政、住房租赁都是民生消费,具有较大空间,能够带来大量新岗位。此外,还有社区易货贸易、零售易货、酒店易货、国际易货等,会盘活大量的闲置商品、闲置服务、闲置资产,大力发展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方式也会激发相应的消费。

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看头

2021年7月,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等五城市率先获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截至去年12月,5个城市均发布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洪涛表示,首批5个试点城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规划政策红利将在未来几年表现出明显的带动效应。特色商圈建设、特色商业(步行街)建设、首店经济、夜经济、社区商业(15分钟商圈)、老字号建设,以及流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极大地涌现出来,必然会促进消费的进一步升级。

202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2550美元,这也意味着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事实上,多地已经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列入地方“十四五”时期发展计划。在2022年的省级两会上,7省市明确,今年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或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它们分别是合肥、南京、苏州、武汉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深圳“十四五”期间提出的“小目标”。深圳正推动消费基础设施提质,提升传统消费能级、着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世界级地标性商圈。

徐兴锋表示,要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让城市生活更加有品质。还要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全社区商业配套设施,让城市生活更加有温度。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