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俄乌危机中,西方是谁“不合群”

2022-01-26 07:08:43 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法国、波兰、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刘玲玲 于洋 青 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柳玉鹏 丁雨晴】编者的话:在乌克兰官员眼中,它“鼓励普京”,甚至“背叛了朋友”;在美媒评述中,它是西方试图展示对俄统一战线时“一个显眼的不合群者”——这两天,德国成为西方舆论的众矢之的。从海军总监大谈“尊重普京”,到政府官员明确表示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柏林对莫斯科“暧昧不清”的态度令其美欧盟友深感不安,即便它一再强调“一旦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付出沉重代价”。不过德国的立场在欧盟里并不算什么“异类”。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呼吁欧盟成员国与俄“展开自己的对话”,被指与美国强调“团结”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是德法等国尽量回避对俄实施严厉制裁的选项,一边是部分中东欧国家疾呼北约增加军事部署,并积极向乌克兰运送武器,欧盟内部的分歧无法掩盖。不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跟想通过军事对抗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的“美国方式”相比,大部分欧盟国家还是希望能从一开始就通过外交和谈判解决问题。

“异常冷静”与“背叛朋友”

“从表面上看,德国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擅离职守,但摄像机一关,它的语气就变了。”德国海军总监舍恩巴赫日前闹出的风波似乎印证了美国政治新闻网站几天前的这番评论——他在一场闭门会议上大谈“尊重普京”“克里米亚永远不会再回到乌克兰”等。据“德国之声”报道,乌克兰驻德国大使梅尔尼克愤怒地说,这是“德国式的傲慢和自大”。

基辅对柏林的怨气已经积攒了一段时日。德国政府可以将舍恩巴赫的话解释为“不代表官方立场”,但其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就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态度。在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看来,德国正“破坏团结”“鼓励普京”。基辅市长克利奇科24日在德国《图片报》撰文称,当乌克兰受到俄罗斯军事威胁时,德国未能提供援助,“背叛了朋友”。

《华盛顿邮报》描述了一件凸显德国与另外一个欧洲大国在对乌问题上立场截然相反的事例:1月中旬,英国皇家空军飞机绕过德国领空,将一批反坦克武器运送给乌克兰,由于“绕道”,这趟行程多花了数个小时。《华盛顿邮报》称,尽管德英政府后来都表示,并非是德国拒绝英国途经领空的要求,但近日柏林制止爱沙尼亚向乌运送德制武器反映了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关键分歧”。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德国人对政府的做法、甚至是舍恩巴赫的“失言”表示理解。“虽然我们不会公开说什么,但私下里都予以赞同,”在一家政府机构工作的特尔尼登说,“与军事超级大国美国和已经‘脱欧’的英国不同,一旦俄乌发生战争,欧盟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德国也将直接成为‘受害者’。”在他看来,德国政府在俄乌问题上表现得“异常冷静”。

来自德累斯顿的德国退休教师卡特琳则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深受二战影响的德国人特别痛恨战争,因此他们现在对一切军事投入都持保留态度,民众也支持政府谨慎开展外交。她认为,目前欧洲在安全方面过于依赖美国。

朔尔茨政府的做法在卡特琳眼中是“谨慎外交”,但到了另外一些美欧媒体和分析人士口中却变成“不清晰”“支支吾吾”。美国机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柏林办事处专家斯佩克指责朔尔茨直到现在都坚持对俄乌危机“采取最低限度”的行动,至今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

“最近几周,当西方试图展示对俄统一战线时,德国成为一个显眼的不合群者。”政治新闻网站说,受能源和商业利益以及传统上带有反美色彩的政治文化的影响,德国正在远离西方的轨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4日分析说,朔尔茨所属的社民党拥有对俄采取温和立场的传统。对于许多社民党官员来说,“俄罗斯这个词激活了一种怀旧情绪”,前总理勃兰特在大约半个世纪前发起的与莫斯科和解的“东方政治”,总被视为一种通过对话获得民主进步的可能性。另一位社民党籍前总理施罗德也被视为与俄罗斯发展密切经济关系的代表人物,他是“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运营商Nord Stream AG公司股东委员会的主席。

德国在“北溪-2”项目上的态度“暧昧不清”招致盟友不满,并成为它“破坏美欧团结”的另一项“罪证”。克利奇科就说,德国联邦政府对“北溪-2”项目的坚持令乌克兰“非常失望”。

朔尔茨上个月曾称“北溪-2”只是一个“私营经济项目”,暗示不应在政治层面讨论它。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社民党秘书长库纳特也都支持该项目,后者表示,不应将它与俄乌问题联系在一起。政治新闻网称,在乌克兰、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眼中,德国人的这些说法具有“极大的争议”。

当然众所周知,柏林在“北溪-2”项目以及对俄态度上并非铁板一块,绿党籍外长贝尔伯克曾说,如果俄乌紧张局势继续升级,那么该天然气管道将不被允许投入使用。上周她在基辅称,为了乌克兰的安全,德国可以“不惜一切”,甚至包括承担经济后果。不过贝尔伯克紧接着访问了俄罗斯,有美媒解读称,一些西方国家或许将此看作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相较于莫斯科在俄乌边境地区采取的行动,柏林更关心与俄的双边关系。

“展开自己的对话”与谈论“军靴的声音”

另一个令美国头痛的欧盟国家应该是法国。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1月19日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呼吁欧盟成员国与俄罗斯“展开自己的对话”,而不是一味支持美国和北约主导的外交努力。文章评论说,这与美国呼吁“团结”形成强烈反差,打破了欧盟和美国关于俄罗斯问题的统一战线。

“美国之音”称,马克龙的言论令一些中东欧国家不安,他们认为,此类表态“不合时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欧盟的不团结原本并不像莫斯科希望的那样明显,但是当马克龙呼吁欧盟与俄罗斯制定自己的“新的安全与稳定秩序”时,这种不团结的迹象显露了出来。爱沙尼亚军方前指挥官里霍·特拉斯评论称,“马克龙有一种臭名昭著的品质——不按常规套路出牌并抛出与现实几乎完全脱节的主意”,他“建议欧盟与俄罗斯对话就属于这一类”。

马克龙在欧洲议会的发言固然有其国内政治原因——今年法国举行大选,与俄罗斯进行成功的对话对他展示政绩来说很重要,但另一方面,避免战争冲突也与法国国家利益直接挂钩。欧洲外交关系智库专家玛丽·迪穆兰对媒体说,一旦俄乌爆发军事冲突,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将面临难民涌入、能源供应紧张、对俄实施制裁带来的经济影响、金融市场动荡等一系列风险,而且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仍然受困于新冠肺炎疫情,因此能够通过外交方式来缓解冲突是最好的。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2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外交途径尚未用尽的情况下,谈论俄罗斯在乌克兰“军靴的声音”是“不合理的”。

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一些法国人甚至主张借俄乌危机退出北约。法国总统选举参选人、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党首梅朗雄就持这一立场,称法国应该避免成为美国“军事冒险主义”的一部分。在他看来,俄罗斯是法国的伙伴,不应该同俄罗斯为敌。但博纳对此强调,“法国将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不能让外界觉得西方人之间存在分歧。

“波罗的海鹰派”与“俄罗斯威胁”

德国外交关系协会主任阿什布鲁克认为,在欧洲,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分歧“非常明显”,“许多西欧人长期以来淡化俄罗斯的威胁”。

对于乌克兰,波兰、捷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都明确表示支持。波兰总统杜达21日称,支持基辅全面融入欧洲—大西洋(600558)一体化。捷克国防部长切尔诺霍娃接受当地媒体《经济报》采访时说,捷克愿意向基辅运送或出售军事物资。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国防部长21日发表联合声明称,它们已获得美国批准,向乌克兰运送美制“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防空导弹及相关装备。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24日还呼吁美国,无论俄罗斯是否“入侵”乌克兰,北约都应该增加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事部署。另外,该国政府已经决定,额外拨款3.8亿欧元以加强国家安全,这些资金将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用于国防。

《华盛顿邮报》称,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波罗的海国家能“更直接地感受到俄罗斯扩张带来的威胁”。但在俄媒看来,它们正试图利用乌克兰局势为自身谋取利益,将自己的领土打造成“反俄活动的跳板”。俄罗斯discover24网站称,通过散播对俄“仇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想要获得声望。凭借邀请北约军事人员,它们希望能讨好美国,受到美国的关注,并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另外,这些国家可以借俄罗斯“即将发动攻击”来增加军事预算。“‘波罗的海鹰派’从‘俄罗斯威胁’中获利颇丰”,文章称,“如果局势稳定下来,大家很快就会忘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总体来说,欧盟国家目前的态度分为三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总结道,第一类是主张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保持与俄罗斯接触并缓和关系,属于该阵营的主要是大国,也包括部分西欧国家;第二类是以波罗的海国家为代表的阵营,同时包括波兰、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它们希望以北约的方式限制、阻挡俄罗斯,因为从地理位置来说,这些国家位于俄乌冲突的“前线”;第三类国家的态度是观望,它们将根据最终的主流态度进行选择,这些国家主要位于南欧,距离俄罗斯更远,与俄罗斯有能源、贸易方面的合作。北欧国家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它们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感到警惕,但又不愿意完全倒向北约。

“难以忽视的真相”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康斯坦兹·施特尔岑穆勒表示,整体来看,美欧与俄罗斯打交道时面临的一个“真正区别”是,强有力的对俄制裁会给欧盟国家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但美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有限。而且欧盟内部也存在差异,最容易遭受冲击的是德国,其次是意大利

“俄罗斯是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其最大的能源供应国,但它对于美国来说,只能勉强排进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前30名。”美国彭博社称,欧洲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因为它们在俄罗斯的投资很多,宜家、大众汽车、嘉士伯等都在俄有业务。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负责人基廷说,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美欧政客经常吹嘘它们带给俄罗斯的经济痛苦,但往往对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保持沉默:欧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2017年的一项研究称,3年时间里,俄罗斯在贸易领域损失300多亿美元,而德国的损失也超过200亿美元。

俄罗斯“专家”网站称,欧盟不想将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公之于众,但有几个成员国 “确实”不想通过一份严厉制裁俄罗斯的联合声明。欧盟一直不愿意讨论对莫斯科采取的具体惩罚措施,这令“非常关注西方联合阵线稳固性”的华盛顿感到担忧。

上周日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朔尔茨表示,在考虑对俄制裁措施以及对德国产生的潜在后果时要有“智慧”。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泽德则对《法兰克福汇报》说,西方仅靠持续发出新威胁和对俄更严厉的制裁无法解决问题,一方面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它们对欧洲国家造成同等伤害,比如中止“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俄罗斯排除在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结算系统之外。路透社援引一项民调数据称,大约60%的德国人支持“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以“亲美”著称的德国基民盟新主席默茨虽然近日敦促朔尔茨政府“采取主动”,但据政治新闻网报道,他也曾警告,切断俄罗斯与SWIFT的联系等同于在金融市场投放一颗“原子弹”。

“俄罗斯是一个带来难题的伙伴,但不是欧洲的敌人,”泽德说,“大多数德国人希望与俄建立稳定与和平的关系。俄罗斯现在是、也将继续是一个大国。”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