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4日晚,国家体育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以恢弘大气的场面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开幕式的成功,凝聚着台前幕后所有人付出的努力,他们或提供巧思,或坚守岗位,或勤奋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幕后,听他们讲述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
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与历届不同,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推进感,取代传统的阿拉伯数字倒数方式,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中国气质。
对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我们在谈创意的时候,突然得知2月4日开幕式这一天是立春节气……我突然想到,既然是立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文化寓意,所以我们就选择二十四节气。我们用24计算倒计时,我们从24开始数,这个就会很特别……这其实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我们向全社会去讲中国的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当中,主火炬点燃是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也是历来奥运会主办国创意的比拼与集中体现。张艺谋领衔的总导演团队,大胆创新,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传递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创新。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设计还有更多巧思。在开幕式上演绎的《冰雪五环》,一滴水变成冰。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中国古老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对中国母亲河的浪漫想象和赞美。翻腾的浪涛最终凝结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天地,也好像是凝固了时光。
这也展示了整个冬奥会的历史。一方巨大的水从冰面中升起,凝固成冰。过往23届冬奥举办城市的历史,随着环绕全场的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闪回其上,最终定格为“2022中国北京”。冰球运动员与影像冰球击打互动。冰球在视频空间中反复撞击后,带动更为激烈的雕刻。这一行为过程定义为“破冰”。“破冰”的行为,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近对方、互相理解的寓意。
数百个小朋友举着和平鸽模型在舞台上自由跑动,脚下踩出一片片雪花,他们时而散开,时而汇聚,星光也跟着孩子们的脚步流动……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员们与脚下“屏幕”的互动给观众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这些雪花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只是雪花,还可以呈现出火焰、波浪等多种多样的效果,这些效果有个专业术语——“AI实时视频特效”。炫酷的视觉效果背后,是一套实时捕捉和交互系统,能够捕捉演员实时位置及姿态,并渲染出相应的美术效果。
新京报记者获悉,此项技术此前鲜有应用,它既是“科技冬奥”的典型体现,也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在该技术辅助下,演员得以在场地上自由发挥。“演员可以不按照预设路线运动,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自由度。”
这项AI实时视频特效工作由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师生团队承担。“AI实时视频特效”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图像进行识别,“通俗来讲,面向需要扫描的区域架一台摄像机,将它拍摄到的图像通过AI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判定人的坐标。”这其中,需要用到AI模型训练。团队成员马少典表示,“其原理是,通过前期海量的图像采集、把视频资料提交给AI训练系统,让AI模型进行自我学习进化,进而形成与此次演出高度关联的识别模式,让系统更准确地识别。”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焰火是一大亮点!时隔14年,蔡国强担任总设计的焰火再次照亮北京鸟巢上空。2022年,蔡国强以“四两拨千斤”,带着更加轻盈环保的“春来了”“迎客松”“漫天飘雪”,再次刷新公众对于盛会焰火表演的印象。
谈及焰火的创意理念,蔡国强表示,这次的焰火表演有三个特色,第一个是把我们从来没做过的中英文同框进行特效造型;第二个是“迎客松”的开发设计;第三,这一次焰火是洁净的,追求的是“北国风光,漫天飘雪”,除了立春和五环,基本使用单色,跟冬奥主题很贴切,也更简约大气。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除了炫目的舞台布景和精彩表演之外,带领各国运动员入场的引导员们、手执不同旗帜的执旗手们、跟随音乐律动的“标兵团队”们也是亮丽的风景线。
虽然看不见口罩下的面容,但能从引导员们自信、坚毅的眼神中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其实,在口罩下面我们都是微笑的,老师告诉我们,眼睛能反映出来我们昂扬的精神。”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21级学生刘爽是引导员之一。记者了解到,引导员来自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8所高校,虽然每个人在场上只走短短的三四分钟,背后却是超过四十次的训练和彩排。
开幕式上,引导员们直接从“中国门”举牌出来,这看似简单,其实背后也有严谨的要求。北京电影学院引导员领队孟前辉介绍,什么时候必须举起牌子,举到什么高度,都要分毫不差。“愣神了三四秒再举牌,就会被导演组看出来。因此,训练时大家都精神高度集中。”
为了尽量保持一致,引导员们需要练习微笑、眼神。刘爽说,对她来说最难的是微笑,她平时是个不爱笑的女孩,总觉得自己露齿笑不太好看,为了练习微笑,常常脸都笑僵了。她说,大家常常练习一分钟不眨眼,“边走边有微风吹着眼睛还不能眨的时候,大家都咬牙忍着,遇到大风吹着眼睛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笑着哭了。”不过,在经历了四十多次的训练和彩排后,如今她们已经能在出场时,迅速展现出最亮的眼神,“挺有成就感的”。
手执奥运会五环旗、希腊国旗、中国国旗等不同的旗帜,脸上带着青年人特有的神采,执旗手们站在“鸟巢”中央,围成一个弧形……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幕,让屏幕前的无数观众热血沸腾。
记者了解到,执旗方阵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近百名学生组成。执旗、落旗……干净利落、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是执旗手们四个多月成千上万次的高强度训练。从2021年10月2日起,被选中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就进入了训练模式,无论节假日还是周末,从未间断。
执旗手的旗杆为三米长的金属制实心旗杆,要使旗杆在行进过程中直立不倒,执旗手操作旗杆时要保持体态,对执旗手要求很高。
挥旗和落旗是其中最难的两个动作。“挥旗时要保证旗帜是展开的,还要保证旗不能挡住自己还有身边人的脸。”执旗手张宇表示,最开始练习时,旗帜总是盖住自己的脸。在解决旗帜挡脸这个问题上,张宇和伙伴们的解决办法都是:多练。就像《卖油翁》一文中,卖油翁说的那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伴着或欢快或柔和的背景音乐律动,不时跟各国运动员打招呼互动……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的300余名学生们组成的“标兵团队”,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青春风貌。
记者了解到,在约100分钟时长的开幕式表演中,运动员入场式是最长的一个环节,约有40多分钟。这也意味着,为运动员指示行进路线的“标兵”是参演人员中在场时间最长的。
“标兵就是标识位置的兵,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运动员入场式这个环节,给运动员标识和指示行进路线。”1月28日,在清华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以诺简明扼要地给自己的工作下了一个定义。
在开幕式中,整个运动员入场式过程会播放十余首歌曲,每首歌曲都有一两套动作。而在训练中,“标兵”们要记住的动作更多。“开幕式表演是最后挑选出来的展示度比较高的动作。训练的时候得学了有30多套动作吧。光记住动作就特别考验脑力,因为不仅要记住动作,还要记住先后顺序。”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研二学生耿世其表示,这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节目《雪花》吸引了众多目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偶尔露出的调皮表情,深深印在了观众们的脑海里。这些孩子来自哪里?他们如何展现令人动容的笑脸?又如何平衡学业和排练?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的近50名孩子参与了该节目。几分钟的精彩呈现背后是学校、孩子以及家庭的无私付出。
该校舞蹈老师赵钒邑给记者展示了如何调动孩子的情绪。在了解导演组的用意后,老师首先让孩子们盘坐在地上,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想象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感受自己在场景下的表现,赵钒邑还会围绕舞蹈内容编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自己琢磨在这个场景下应该如何表现,如何和身旁的朋友互动。
“我觉得表演起来很享受,非常自由,还很浪漫。”六(7)班学生毕铭扬说,以前跳舞都是跟着老师重复动作,这次开幕式的表演给了很多即兴发挥的空间。
如何让孩子们在训练时不落下学业也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海淀区实验小学德育校长楼微琳介绍,学校接到任务后便给所有年级组长开了工作会,要求任课教师给参与表演的孩子做细致的补课方案和学习指导。在期末考试方面,学校为孩子们开辟了单独的考场,海淀区教委也特意将统考时间由早上8点20分调整为10点,让孩子们能够睡个好觉。
为保证彩排时可以第一时间照顾到孩子们的需求,学校还配备了8名老师和学生一起去现场,陪同孩子抓紧时间上厕所、喝水、归队。楼微琳介绍,四个月训练下来,没有一个孩子生病不适,导演组也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更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内容>>>
编辑 刘喆 李佳蓉 校对 刘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