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迎来产业链大年,蓝思科技业务布局助力长期发展

2022-02-10 18:48:57 和讯 

 

  2021年9月,苹果发布了iPhone13系列手机。近期,Canalys报告称,在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凭借iPhone13的出色表现,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份额中占22%,位居第一,也是继2020年第四季度后再次登上首位,重新回到智能手机市场的顶端。太平洋证券指出,在202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中,高端机占比上升,其中苹果市场份额最高,且第四季度环比明显上升。

  苹果新消息频出,果链迎来较大机会

  据媒体报道,苹果iPhoneSE3有望于2022年3-4月发布,售价2500元起。此产品的推出,有望进一步巩固苹果的全球市占率。除此之外,春季发布会中还会推出新款iPadAir。有分析师认为,5GiPhoneSE有望吸引10亿安卓手机用户改用苹果手机,成为苹果2022年增长的关键之一,国内相关产业链有望显著受益。

  2021年12月6日,ETNews报道称,苹果明年上半年的iPhone出货量目标定在了1.7亿部,比今年1.3亿部提高了30%,年出货量首次超过3亿部,并就此向其主要零部件企业进行通知,要求适配供需计划。有媒体指出,苹果的战略是到明年上半年为止尽全力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努力。

  第一上海证券此前指出,目前市场上约10亿台iPhone,其中已经到达更换周期的iPhone6S、iPhone7及iPhone8、iPhoneX占比约30%。而全世界5G手机的更换周期刚刚开始,如果按照留存比率80%计算,预计近3年每年将有约2.4亿台iPhone的换机需求,未来2年将是换机高峰期。

  苹果经历2021年下跌之后,目前估值已相对合理。明年也将是苹果产品更新大年,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凭借着高效的产线管理和大胆的产能扩张,在苹果的200大核心供应商占比逐步上升,受益于供应份额提升和iPhone新机创新的厂商或将迎来较大机会。

  蓝思科技(300433)消费电子布局完善,迎来发展东风

  预计到2025年,iPhone组装的采购金额将达6,500亿人民币,利润可能超过100亿人民币,这为努力切入或正在切入苹果组装的中国供应商带来巨大的潜在利润增量。

  京东方2021年的业绩预告显示,京东方全年业绩创历史新高,柔性OLED12月单月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级,可见苹果的需求量之大。研究机构表示,预计到2023年,京东方有望获得苹果更多的订单,将成为苹果智能手机OLED面板的第二大供应商。

  作为苹果外观结构件的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自初代iPhone开始切入苹果供应端,始终保持在40%以上的份额,与苹果协同开发了多款玻璃盖板产品并实现大规模商用,并逐步从盖板玻璃扩展至蓝宝石等领域,到2020年上半年,蓝思科技的供货份额已超60%左右,市场领先地位明显。

  蓝思科技的主营产品是智能手机盖板玻璃,在玻璃盖板市场深耕多年,凭借持续、高效的研发创新力度,在玻璃盖板加工制造的全部工序上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劲。

  在手机盖板玻璃的主营产品的基础上,蓝思积极拓展金属、蓝宝石等多种材料的外观件、结构件,向上游拓展玻璃加工的辅料,保证供应安全,改善成本结构,向下游拓展结构件及组装业务,不断加深在智能手机及智能硬件的布局。

  Frost&Sullivan预测,2021年至2025年全球智能硬件外观结构件及模组的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为6%,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3.6亿美元。而金属结构件(Housing)和显示触控模组(TopModule)的能力,也是进入手机最后组装较为重要的能力。

  蓝思的基本盘(玻璃盖板行业)增长一直保持稳定,其次围绕苹果,蓝思打造了从玻璃到金属的全材料能力。

  2020年底,蓝思科技收购可成科技旗下泰州可胜、可利,两家公司主要为全球手机金属中框业务。2021年,蓝思科技拿下了约15%-20%市场份额,包括多种铝合金中框产品。

  2021年2月,蓝思控股子公司湘潭蓝思投资建设“智能终端设备智造一期”项目,从而进入组装业务。2021年Q1起,湘潭蓝思开始为小米提供智能手机整机组装服务,2021年3月,湘潭蓝思首条整机组装产线已投产,整个项目预估产能达1.5亿台/年。

  蓝思进入组装领域的优势在其于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等国际大客户积攒的良好口碑,预计蓝思2021年安卓手机的组装量级有望达到千万台上下。

  借助自身盖板玻璃产品的核心地位,蓝思实现玻璃产品的一站式能力,通过收购可成泰州工厂,蓝思顺利得到了客户更多结构件的业务,实现了进一步垂直整合,最后借助其更多零部件能力,向下游组装业务扩张,增加产值,推动成长。目前,蓝思科技已在智能手机终端领域有完善的布局,可享受行业的成长。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