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 河南靠什么“入局而不是出局”?

2022-03-01 04:37:5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地处中部地区的河南,显然不想在这场区域格局洗牌中掉队。近日,河南省发布《“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以下简称《区域合作规划》)。其中提到,国内省域经济发展日益分化,河南要争取在未来全国经济板块中占据有利位置,“确保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入局而不是出局”。

根据这份规划,河南将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抓好4大主导战略,即联动建设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推动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同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创新发展豫京和南水北调战略合作;同时,促进2大重点合作突破,包括深入推进豫粤港澳高质量合作,深化豫鄂川渝高质量合作。

也就是说,河南准备四面出击,“抱团”发展。而在合作原则上,河南特别强调:“产业为基,项目为王。”

在此之前,从“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全面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再到强化资本招商,河南的发展逻辑正渐渐清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真正走向“双循环”中的关键环、高端环。

强化招商引资

《区域合作规划》提出,河南必须激发潜在优势,大力引进先进产业、先进要素,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位势。为此,规划多处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强化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向来是地方发展的“头号工程”,其成绩往往预示着产业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下称《招商引资规划》)正式出台,对于当前河南在招商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除直指部分地方“思想解放不够”“活力不足”外,还重点提及“招商方式落后”——

“部分地方对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飞地’招商等方式方法掌握不够、运用不多,仍用拼资源、拼政策等老办法招商引资,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

为此,“强化资本招商”被重点提及,明确要大力发展天使、风投、创投等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新兴及优势特色产业领域。

实际上,资本招商正被河南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深度。除上述规划外,近几个月内,河南先后发布《河南省促进天使风投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数字经济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方案》《河南省生物医药新材料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方案》等系列文件,促进科技、产业、人才与资本深度融合。

近年来,为吸引企业落地,地方政府争相化身“风险投资人”,试图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掀起新一轮招商竞赛热潮。

在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来,河南当前天使风投创投基金数量少,规模小,基础相对薄弱,对河南经济的助推力度不够,还需要内强省内基金公司筋骨,外引国内外基金业大鳄,实行“拿来主义”。

根据最新规划,河南“来势汹汹”,将力争“十四五”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

对比去年末876亿元的基金总规模,简单计算,未来3年还要增长3倍有余。其中,郑州、洛阳被赋予重任,将支持郑州谋划设立金融小镇、创投大厦等产业集聚平台,支持洛阳和济源示范区等加快谋划天使风投创投基金集聚区,并促进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聚集发展。

实现“换道领跑”

“从国内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哪个区域的天使风投创投富集,哪个区域的创新活动就活跃,新兴产业发展就越快越好。”河南省发改委主要领导曾公开提及。这也是借力资本撬动创新、人才等高端要素,进而导入优势产业的逻辑所在。

去年年底,河南专门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政府引导基金,希望通过3至5年运作,“支持本地培育和外地招引企业(项目)数量超过150个”,意图便十分明显。

这背后,是河南实现“换道领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期望。河南的“危机感”不无道理。虽然凭借近6万亿元的经济体量稳坐全国前五席,但经济增速却已经滑落至全国倒数。

2021年,河南GDP实际增速仅为6.3%,排名全国倒数第四,仅高于黑龙江、辽宁和青海,GDP名义增速(7.1%)更是排名垫底。6.3%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样排名倒数。疫情防控和暴雨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足,成为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十三五”期间,河南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1.6万亿提高到2019年近2万亿元,工业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然而,“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问题突出。河南省在制造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指出——

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产业创新能力仍然薄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仍然不紧,缺少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龙头企业和深耕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

比如,2020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河南仅有17家企业入围,远低于山东76家、浙江78家、江苏53家。

新兴产业方面,河南省发改委此前也表示,河南省新兴产业与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相比,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和发展起步晚、力度小,缺少标志性项目和引领型企业。

补齐短板,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正是河南努力的方向。去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动态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尖。

而根据最新的《区域合作规划》,目标更进一步明确。其中,对于长三角,将重点引进科大讯飞(002230)股份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公司等;而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则提到支持各地与华为、腾讯等大湾区数字产业领域先进企业合作建设“城市大脑”,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标杆项目。

推进区域合作

在产业逻辑下,河南不只向资本借力,更希望联合兄弟省份“搭台唱戏”。

作为《区域合作规划》摆在首位的主导战略,河南“牵手”陕西、山西谋划的“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在文件中被提及15次,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培育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极”“形成中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区”的定位,也显示出河南要大干一场的气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郑洛西高质量合作带”已被写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国家战略。

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主要包括河南的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三门峡、平顶山和济源示范区,陕西的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和杨凌示范区,山西的运城、晋城。据统计,2020年,该合作带总面积12.7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90.7万人,经济总量51029.3亿元,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地位。

其中,郑州、西安和洛阳是关键性“棋眼”,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等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西安、洛阳原本就是全国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基础雄厚,而郑州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城市,产业结构较新,“郑洛西三市差别较大,把三者联合起来对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进一步,规划中明确要建设中西部创新示范带,力求创新生态的突破。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研究所高级经济师李晓沛认为,要打破区域内科创资源和先进制造能力壁垒,创造有利于技术学习、鼓励创新的产业环境,谋划建设G30黄河科创走廊。

比如,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规划中还提及,推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互设分支机构或研究基地,异地建设一批研究院、产业学院分校等。

另一大重点是产业互补与协同。在李晓沛看来,要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和细分领域互补优势,聚焦优势领域,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比如,协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产业,实现中西部优势产业集群的突破。

不过,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的当下,这三省多市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将规划落地也是外界质疑的焦点。

“最大的挑战还是体制机制的协调问题,我们跨省合作推进机制的经验并不多。”张占仓认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涉及河南、陕西、山西,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牵头,三地真正建立起协调推进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