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题:再也不担心“异地就医”是麻烦事了?仍有诉求需要解决

2022-03-03 14:08:11 经济观察网  王昕宁

   原标题:异地就医者:“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麻烦”

  “异地就医相关政策对我们来说太好了,真的帮了大忙。” 长期需要带父亲回老家看病的曾晓婷向记者表示。

  曾晓婷告诉记者,父亲因脑梗致残,目前同她一起在上海定居。父亲的医保所在地是重庆,在政策落地之前,曾晓婷每个月要拜托亲戚帮忙在重庆开药寄回上海,自己则定期带父亲回老家体检住院。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庞大的异地就医人群催生了大量的异地就医结算需求。

  自2016年国家启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以来,异地就医从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再到去年开始进行门诊费用跨省结算试点,异地就医涉及范围逐渐拓宽,惠及越来越多的异地就医者。

  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5.27万家,同比增长18.7%。2021年,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40.59万人次,同比增长46.8%。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4.56万家;2021年,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949.60万人次。

  为就医减负

  对上海的80后妈妈曾晓婷来说,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实实在在为她解决了不少麻烦。

  去年二月,曾晓婷从朋友处得到了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开始实行的消息,她在新闻中也有耳闻,于是开始查资料着手办理。

  “那个时候是刚开始实行,其实医保局很多工作人员自己都不知道,问重庆的直接就说没有开通,上海那边也回答不清楚。然后我们就自己去试,医保卡直接拿到门诊去刷,它能刷起了就可以了嘛。”曾晓婷表示。

  在她的经验中,异地门诊结算不需要专门备案,只要查询到就医地与社保地都已经开通服务,即可直接在异地刷医保。“就是说纳入了上海统筹的医院,基本上是都可以用的。”但她也强调,不一定所有城市流程都一样。“因为不是全国一下全部开通,是陆陆续续、一批一批的,当时我们重庆能做的时候,像贵阳啊或者东北的一些城市还没开。”

  曾晓婷目前还未使用过住院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但她对此充满期待。

  据曾晓婷回忆,在没有开通全国统筹时,异地住院报销流程繁琐。比如在网上注册,需要先去重庆当地的医保局提交纸质备案的书面材料,然后选三所异地的医院,而且选定后不能变。备案成功后,异地就医时需要先垫现金,再收集各种证明材料,最后再拿回重庆报销。与此同时,备案过的医保卡在重庆就不能再使用了。

  因为流程过于复杂,备案后看病也比较僵化。曾晓婷此前从未让父亲在上海异地住院过。“我都是怎么呢?每年春节回家的时候带着我爸回家去住院做检查,就在当地住院、当地刷医保卡。”作为两个学龄前孩子的妈妈,每年带父亲回老家体检住院对她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网上备案、跨省直接结算等系列便民措施对她的意义重大。

  “我不知道年轻人是怎么样,但是对于养老,尤其是我们独生子女这一块的养老,那简直是太方便了!不然的话我们多折腾啊,下面2个孩子,上面4个老人。我也了解到很多在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打拼的朋友,他们父母来到外地,就医这块都有相似的困境。”曾晓婷表示。“包括一些急诊、转诊的情况,按原来那个方式太慢,可能要耽误看病,现在网上备案我花10分钟就通过审核了。”

  同在上海的王怡璐来自东北的一个小城,毕业后她就留在了上海,父母随后也搬来居住。前年母亲因发脑梗住院,手术期间住院两周左右,后在康复医院继续住院疗养长达6个月。

  “我妈妈是因为脑梗住的院,而且是病情来得比较凶猛的类型,叫基底动脉栓塞。不像普通中风,她这个发病后死亡率非常高,当下12个小时内必须手术,所以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就住院做了手术。”王怡璐向记者介绍。

  与曾晓婷不同,王怡璐在母亲入院前并未为其办理过异地就医的相关备案,在备案的过程中,她的母亲一直在住院。

  令王怡璐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备案时居住证的办理。“这是当时遇到的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因为我妈发病非常急,前期整个处于昏迷状态,是没有办法配合当地的政府去拍照片的。这个情况我们就跟当地的相关部门沟通,当时还有我家所在区域那个公安局帮我们出面来正式调查,允许我们在家自己帮她拍照上传到系统,后续补的这个照片。”

  王怡璐母亲的整个治病过程共花费50万元左右,其中有6万元在上海本地直接刷医保卡报销了,剩余部分的报销是回到东北进行的。尽管异地报销的额度有限,但王怡璐仍认为整个过程十分方便,并对帮助过她的工作人员表示感恩。

  “本来我们以为她本人没去应该办不成,但后来通过几个部门一起通力协助,最后这个备案大概1周左右办下来了。以前比如说我们当地医院治疗不了的病人,要去省会城市转诊都挺麻烦的,没想到这次在上海不仅把钱报了,还一点没耽误治疗,这是我们挺感慨的一个地方。感到很幸运。”王怡璐说。

  过程还需改进

  曾晓婷和王怡璐的案例表明确实已有群体从中获益,但也有人感到政策落地过程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刘畅和高高在异地就医时就均未能成功报销费用。

  刘畅曾经在南京工作生活,由于工作需要于几年前来到深圳。2021年8月份,她因病在深圳的一家三甲医院住院。

  在刘畅住院期间,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正在进行升级,工作人员表示费用需要她先行垫付,等升级完再回医院刷医保卡,再退回垫付的钱。于是刘畅按照上述指示,在系统升级后在APP里进行了异地就医备案,申请过程顺利,并且很快获得通过。

  然而,再度回到医院补刷医保卡时,工作人员却对她表示,刘畅的医保卡不能显示任何信息。“我当时是很有信心备案之后能够使用的,结果他们说刷不了。后来经过多方咨询才发现,由于我开始工作时间比较早,社保卡是‘南京卡’,不是现在省级统筹的‘江苏卡’,需要回到当地把我的卡进行升级以后才能正常使用。所以这次没有在深圳成功报销,最终还是回到南京报的。”

  刘畅说,“当时医院也有挺多人表示不满。大家都很焦躁,因为不能给你一个具体的时间,然后各个省市又不一样,有的地方可以,有的地方又不可以,问他也说不出具体原因。医院就有那些要报销的人去吵架,我去了两次都碰到有人在那边跟医护人员吵,但是人家也没有办法。”

  刘畅的医生也对她表示,每个地方的流程不太一样,病人问我的时候,我只能告诉她们在哪里交的医保就去哪里问。

  她给出的建议是,即使在APP备案成功,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在异地成功刷医保卡,一定要去就诊医院实际刷一下。这和此前记者采访时广州某三甲医院的医保办人员说法一致:所在的医院确实已经开通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但能不能实际应用还要看患者医保是哪里的,只有刷了才知道到底能否使用。

  高高是在上海工作并缴纳医保的,今年寒假期间在苏州生病住院。住院之前,她特地上网搜搜索学习了很多关于异地就医备案的帖子,想要提前做好备案再入院。那些科普教程里显示,只要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自助开通即可使用,但当她拨打医疗保障服务热线12393咨询时却被告知不可以。

  “最匪夷所思的是,12393回复的是,我需要去上海线下社区医保报销中心办理,我人生着病,难道让我拖着生病的身子去办理吗?”得到这样的回复,高高并不满意,她继续拨打电话,一个一个单位进行咨询,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12393接线员模棱两可,有的表示只在外地住院不报销,只报销急诊;有的表示在职人士需要工作单位外派证明即可报销,还有的表示不清楚实际情况。”

  “一直到我打到上海宝山的医保报销中心,他们工作人员说只要住院前备案,后期回上海可以报销,确认她说的话我才安心办理了住院。但我到现在还没有报销成功,所以我也不能确认住院前在APP备案是否有效,也许是我对政策的理解偏颇了吧。”高高显得有些无奈。

  她们的期望

  高高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坦言自己以往对异地就医结算的话题并不会太关注,曾经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直到自己生了病要住院的时候,随便进一趟医院就花了不少钱,才想起来要求助于医保体系。她的感慨是,“但是作为一个常年不和医院打交道的人,这些条款过于复杂难懂,让人身心疲惫。”

  对异地就医政策较为熟悉的曾晓婷也提到这一点,“我觉得政策稍微还是复杂了一点,不像我们这种刚需需求特别大的人,每个月都接触这种东西,才会去特别注意。可能说对偶尔生次病、住次院的人很不友好,因为他们平时用不到,根本不会关注。”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就医者宁可多跑路、多花钱,也不愿意涉及以往各种繁琐的办理流程。这也导致许多人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不了解、不想了解,存在信息滞后。

  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已经于2018年9月启动了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的直接结算试点工作。京津冀和西南地区也分别于2019年6月和12月启动了相关的试点工作。

  而王怡璐在母亲突发脑梗住院前,从来没有进行过异地备案,她表示其家人在上海一直是自费看病。“直到她生病之前,我们对这个异地医保其实都是不太了解的,确实从网上知道有这么样的一个信息,但是我们当时根本就不敢想,因为觉得在上海看病应该是蛮困难的,所以之前有一些小毛小病基本上都是自费处理。”

  刘畅在采访过程中提到,当时在住院期间帮助过几个年长者,她们不仅不会自己使用手机办理,甚至根本不知道异地就医直接报销这回事。“帮助过好几个阿姨,她们本来是打算自己或者自己小孩直接掏钱看病的,后来和我聊天才知道有异地住院的报销政策,然后让我帮她们在手机上操作。”刘畅说。

  从上述几位异地就医亲历者的经历中不难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地区之间推进进度不同、各地的报销细则也不一样。

  刘畅认为,对整个政策和流程的知识普及是未来需要大力去做的,“每个省的异地医疗政策不同,你需要什么材料、哪一代卡是可以的、电子卡还是实体卡、报销结办周期、报销标准参照哪里、报销比例是多少,如果这些都能有说明就很好。现在不是有深圳本地宝、南京本地宝吗?它们应当提供更多信息。我们也就不用盲目去在网上搜索,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很可能报销成功只是针对她个人成功了。”

  而曾晓婷则感受到了变化。相对2021年2、3月份时工作人员几乎一问三不知的状况,下半年情况改善许多。她表示,“我后面也打过电话去问过重庆的医保局,就明显感觉下半年打的时候,他们对于个人怎么操作就很清楚,明显就培训过了。”

  “从长期的趋势来说,应该蛮多人都需要这种政策,它是很普惠的。现在就是没有大力去宣传,我也理解,因为全国太大了嘛,层次太多了,每个地方的政策要统一,或者要去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医保结算,可能他们也在慢慢摸索。”曾晓婷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曾晓婷、王怡璐、刘畅、高高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