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圆桌|基建落后、岗位缺乏……数字经济如何振兴乡村?

2022-03-05 10:09:33 新京报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数字经济扎根乡村已经在路上。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同样,今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那么,数字经济将如何助力解决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突破点?如何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如何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如何推进科技下乡?带着这些问题,“2022两会新京报经济策之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视频云论坛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秘书长左臣明共同探讨。

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就业岗位相对缺乏,发展要素的集聚相对不足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但从农村数字化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就业岗位相对缺乏,发展要素的集聚相对不足、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县域的发展面临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我们的相对水平在不断下降,县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的时候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左右,而2019年下降到67.4%,就是说在不到6年时间内,我们的相对水平下降了约9.6%;第二个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分化严重,某些百强县发展势头非常好,有一些落后县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魏后凯说道。

魏后凯在论坛中指出,目前我国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跟大中城市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同时产业支撑不足,尤其是在东北和中西部的一些地区表现明显,就业岗位相对缺乏。同时,发展要素的集聚相对不足,人才短缺、资金不足。

同样,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秘书长左臣明也表示,东中西部地域差异、发展鸿沟较大,特别在乡村经济的数字化上,区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北大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在农民层面,数字技术的惠民程度不高,针对一千多个村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的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000061)。”他表示,无论是从电商化的发展,或者是数字化的发展来说,数字经济助力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霍学喜表示,中共中央的相关文件已经明确了要推进乡村和县域的数字化水平,但现实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很大,有些地方还刚刚起步,要把数字化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从国家层面来推进。

利用数字经济来弥补县乡发展短板,重视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应用

“欧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数字经济之所以把它叫数字经济,是因为它是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支撑新业态不断地转型、不断地升级,涉及到整个经济的组织、经济的结构、经济的布局、科技、市场、贸易一系列的过程”,霍学喜认为,应该推动一些数字型的高端企业在推进数字化技术发展、贯彻中央促进县域数字经济融合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

魏后凯认为应该,利用数字经济来弥补我们县乡发展的短板,采取两手抓的手段,一个是把数字手段、数字技术要引入到县乡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把数字化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一个是,数字产业化,“我们怎么来把数字技术与相关的产业能够有机地融合,把我们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怎么能够全方位的深度的融合,就是我们讲的数实融合的问题,通过融合能够激发一批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魏后凯认为可以采取一些跨越式的发展策略,集结产业先进的数字发展技术,来进行跨越式的发展。

霍学喜认为,应提升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涉及到数据的采集、挖掘、重组等,一般平台企业和数据企业,这块做得非常好。同时要重视大数据,经过云计算以后产生的大数据赋能,这才是推动数字化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最终的切入点,他认为,这一块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在县域层次,那就是更落后了。

另外,县域的经济非常复杂,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空间信息技术,地面信息技术等,数据融入到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管理过程,才能有效的保证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正常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合理作用,基础性的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来投入

谈到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数字化是必然趋势,2022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实施“数商兴农”工程等,那么在企业、政府、高校等层面,各方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对此,左臣明称,阿里“研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更多是针对整个农业产业的。在另一方面,在治理的数字化,更多是乡村治理方面的,我们也很关注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关县乡数字化能力、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希望高校专家、教授能够多到企业基地上进行交流,“我们在业务中实际上有时候也遇到很多的困难,包括我们的技术人员专业背景也不一样,也是希望有更多专家能够多关注,参与进来,共同促进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谈到政府层面,他表示企业希望政府通过试点示范,通过规划引领,采取一些定期的评估,最后出台一些政策指导文件,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魏后凯称,要正常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合理作用。政府应有好的发展规划,有相关的政策,根据规划、政策来引导各种主体,包括企业在内来推进数字乡村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属于基础性的公共产品的东西,需要政府来投入,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另外,政府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他还称,对企业来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按照市场的原则来推进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承担具体的建设。大学方面,更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的研究。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各方面的优势有很好的发挥,才能有力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人才的短缺是县乡发展中的重要短板,吸引人才需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

霍学喜在论坛中提到,搭建数字新基建不仅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甚至是农村合作社组织都需要投入。同时,还要推进农村地区数字经济标准化、法治化,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农业地区新农人的数字化素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等。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谈到目前我国农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情况,魏后凯表示,人才的短缺是目前县域乡村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短板,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来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魏后凯提出,吸引人才需要有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会,“我们曾经做过研究中国的城镇增长出现了两极化的倾向,少数超大、特大城市过度膨胀,而一部分中小城市、小城镇出现了衰落,因为我们没有产业支撑,我们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跟超大、特大城市相比差距太大”。

同时,魏后凯认为要为人才创造好的环境,包括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居住环境等。不仅如此,还要有良好的政策,要有相关的政策来吸引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发挥作用。同时,还要有晋升的通道。

左臣明也称,数字化技术明显能让部分县乡有更好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地区留不住人才,领导的思维意识、思维理念也跟不上,供应链也很不完善,“比如说我们会请一些主播去各地带货,但往往是带完货以后,当时的流量上来了,后面的供应链跟不上,产生极高退货率和很多的问题,不可持续。”

他认为,企业除了帮助农产品加入线上渠道,还应对人才进行培训,优化产业链,让龙头企业联合集采中心,通过这些方式,让当地好的产品能够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能够长远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实习生 熊珂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