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这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那么,中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行稳致远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安排有何新特征?围绕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
经济定能
顶住下行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设定5.5%左右经济增速的底气和信心有哪些?
高培勇:这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不过,以往我们常讲的韧性,主要指中国市场的广阔和纵深、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但除此之外,更有亿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以及不仅为自己而且为子孙后代吃苦耐劳、奋发有为的强烈信念。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正是基于如此的判断,我们确信,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这些经验对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布局有何影响?
高培勇:比如,“六稳”“六保”可以说是近两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索。几乎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是围绕着市场主体发力的。在“六稳”“六保”中,就业均排在首位。其间的基本逻辑是: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基本民生,进而保住中国经济基本面。这也是我们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
以财税制度安排为例,近两年,我国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分类调整应对疫情阶段性政策,主要帮扶的对象是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但我们的赤字率始终是有节制的,保证了财政的可持续性。
围绕保、稳市场主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宏观政策和经济工作的部署,向纵深挺进的强烈态势非常明显。宏观政策越来越与其他方面政策深入融合。既有对宏观政策的部署,还有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要求,体现了“一竿子插到底,从根上浇水施肥”的全新政策布局思路。这将更有利于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持续激发
市场主体活力
证券时报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下调至2.8%左右,但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应该如何理解这一安排?
高培勇:这些安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较为明确的表述。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今年的财政政策安排,一方面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体现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政策工具箱也留足了“弹药”,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的减税降费安排突出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高培勇:截至去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拆分开看,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这些家门口的小面馆、理发店、小超市的经营者,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对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风险挑战面前相对脆弱,所受冲击较大,需要政策重点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仍是今年政策部署的主线。立足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宏观政策安排围绕保住、稳住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发力。减税降费安排突出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就是一个具体体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