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袁雯:践行积极老龄观,促进老有所为

2022-03-10 09:37:34 《小康》杂志社 

中国小康网3月10日讯 记者郭玲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老年人口总量2035年将达4亿,2050年将达4.87亿,占总人口的34.9%。人口老龄化将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过程。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副主委、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认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去年年底颁布显得非常重要和及时,对于在保障好老有所养的前提下,促进老有所为,让低龄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然而,从现状看,老年人‘负担论’时有出现;老有所为的社会共识尚需达成,积极老龄观更多体现为理念和局部的实践,系统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合力尚未形成;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安全保障、就业和服务岗位、参与方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尚缺乏顶层设计。”袁雯认为,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是《意见》的突出亮点。为了推动《意见》更好贯彻落实,她提出三点建议:

一、政府带头,凝聚共识。《意见》明确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如何在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亟需达成共识。政府应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方面起带头作用,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将积极老龄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深刻内涵,将理念转化为可实施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与老有所为相关的部门规划和工作中,带动全社会充分认识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树立“在学习进步中养老”“在经验传承中养老”“在价值创造中养老”的价值观念,为老有所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破解可能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障碍。当前在促进老有所为方面,仍存在政策障碍,缺乏激励措施。一是梳理现行政策法规中不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容,对相关条款或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合理的应予以修改。二是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险体系,探索面向老年人再就业、志愿服务等情况的保险种类,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科学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针对数量越来越大、学历越来越高、老年生活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低龄老年人群,探索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开设老有所为创业扶持基金,鼓励有专长的低龄老年人创业,吸纳年轻人参与;开发适合低龄老年人身心特点、有利于发挥其经验和特长的就业方式,形成与青年就业者互补的就业形态。

三、支持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是老有所为的重要方式,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机会和激励。一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学校和教育机构,聚焦后代照护、老年人互助、睦邻关系、社区事务等,吸纳老年人就近参与社区服务。二是完善“时间银行”制度,用政府公信力让这一制度获得老年人信任,鼓励低龄老年人将志愿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待进入高龄后提取。三是将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年人融入时代、服务社会的“加油站”。四是设立“老有所为突出贡献奖”,对在服务社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进行表彰,彰显老年人作为新时代奋斗者的长者新风范。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