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合作最前沿 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2022-03-11 04:37:3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 欢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新的时期,城市竞争格局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新目标也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抱团”成为必然趋势。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纵观全球,韩国城镇化率达到60%(1980年)后,人口开始向环绕首尔的京畿道、仁川等首都圈集中;美国达到65%后(1950年),掀起了郊区城市化建设浪潮;意大利达到65%后(1970年),中心城市人口就业开始向外扩散;日本达到70%后(1970年),开始从东京“单极集中”式扩张转向发展多中心。

反观中国,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城市群格局已日渐明晰;南京都市圈之后,去年一年,国家发改委又密集批复福州、成都、长株潭三大都市圈建设,《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亦有望近期印发。如何放大“抱团”发展的“溢出效应”,避免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成为全国许多中小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城市作为降低碳强度的主战场,如何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趁势大力发展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为城市长期发展积蓄内力,也成为不得不思考的命题。

作为近年来全国城市版图上的一匹“黑马”,安徽省滁州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抓住了这两大新的战略机遇。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近3倍;身处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滁州积极融入都市圈成效显著。得益于此,2019年,滁州GDP从安徽第五冲进前三并站稳至今,综合实力从全国第147位提升至第87位。

“滁州样本”对于全国许多面临城市产业转型困境、融入城市群发展效果不佳的城市,都具有极大的参考学习价值。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为我们详解滁州的发展路径。

滁州的“黑马成长史”

NBD:滁州的经济表现近几年令人刮目相看,目前稳居安徽省内前三。您认为滁州的强力增长,主要来自于哪些优势和底气?下一步我们又有怎样的规划和目标,具体如何落实?

许继伟:回首过去五年,从“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到“总量第三、人均同比增长114%”,滁州实现了2020年GDP增速安徽第一,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过去一年,我们抓主抓重,有效应对疫情挑战,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下一步,我们将在“十四五”锚定“5688”目标,即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跻身全国80强。这也就意味着“十四五”收官时,滁州的经济总量将较2020年末再增加2000亿元左右。

具体来说,我们要实现“五个前列”“五个更大”愿景。

“五个前列”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一体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推动共同富裕走在全省前列。

“五个更大”则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现更大作为、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更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更大提升,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成效。

以上的“五五”愿景,实则是对“5688”目标的延展和具体化,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是我们2021年及接下来四年的战略重点和工作方向。

NBD:不少城市到滁州考察学习后,都提到了重大项目的质量和速度。您也曾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及“项目为王”等关键词。您如何理解“项目为王”?在您看来,滁州招商引资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许继伟:如果把经济工作当成一场战役,“双招双引”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战场”。滁州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和推动发展的第一工程,坚定不移抓招商、坚持不懈上项目。

得益于此,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当前滁州百亿元项目共16个,仅去年一年,新签约百亿元项目就达10个,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大项目增加最多的时期。今年开年,滁州又集中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招才引智项目9个,其中16个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00亿元。这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发展后劲、增添了发展活力。

但这些项目,并非是“人在家中坐,企业从天上来”。而是滁州全市上下不遗余力,都以“跑出去”和“出去跑”的作风,争做招商引资的“领跑人”。

去年,滁州市委市政府同志共外出高位推进招商引资100余批次,在滁接待客商300余批次,全年接洽企业1500多家,推进了力神锂电池、人民控股光电显示、比亚迪(002594)新能源、尚德光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NBD:为了助力招商引资,滁州有哪些创新举措?

许继伟:项目为王,那么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把企业“请进来”?

在这个问题上,滁州“讲战术”。通过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提升招商洽谈和服务的专业程度。其次,滁州“建队伍”。我们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招商一线,组建了第四批县干招商小组,43个县干招商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开展招商。同时,我们“打品牌”举办农歌会经贸活动等系列重大活动,承办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中国国际涂料大会等颇具影响力的行业会议,凸显出“投资滁州”的品牌效应。

不过,“双招双引”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项目签约在纸上,更要落在地上。签得多不叫水平,落得下才是王道。

要让项目落下地、扎下根,看的是营商环境,拼的是服务质量。滁州从2020年开始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对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上门服务、全程代办,缩短手续办理时间,及时破解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双碳”背景下的产业转型

NBD:“双碳”背景下,目前仍有不少城市,尤其是传统工业城市、能源依赖型城市,苦于产业转型却不得法。我们注意到滁州2021年新能源产业企业数增速高达43.7%,滁州是如何进行产业布局整体规划的?又是如何落地到具体的招商引资中的?

许继伟:对于产业布局,滁州市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建立了光伏、半导体、汽车、新能源电池、医疗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食品等八大产业链链长制。

落实到招商引资中,即在“有量”的基础上更要“有质”。要聚焦战略策略,瞄准重大战略、把握重点区域、紧盯重要资源,在精准定向上发力;要聚焦主攻重点,在引“大”上求突破、在育“链”上求突破、在提“质”上求突破,在提升质效上发力。滁州也把今年作为“双招双引”的“质量突破年”。

整体来说,滁州的“双招双引”摒弃“大水漫灌”式招商思维,不“贪大求全”。而是围绕战新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2021年,我们共引进八大产业项目346个,占比68.9%。以光伏产业链为例,如今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7家落户滁州,2021年光伏产业产值超400亿元。

NBD: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撑。滁州推深做实的八大产业链,如光伏、半导体等,均是科技密度高的产业。作为非省会城市,滁州在吸引、培育高校、科研院所、尖端人才等方面有怎样的优势和困境?之前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规划?

许继伟:滁州身处“长三角”,毗邻南京。基于此,我们充分发挥优良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重视人才一体化合作互通互融。

如深化“六个一批、三个开放”行动计划,加强与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合作,与上海杨浦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等。目前,滁州市已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89家,实施大院大所合作项目121个。

为此,我们始终把抓人才、抓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位推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同时,紧扣产业需求,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八大战新产业链强链补链,精准广聚人才。此外,滁州也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人才服务千企大走访”,推进“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部署开局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更具优势的人才政策,创建更高能级的平台载体,优化更加暖心的养人生态。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大力营造“亭满意”安商敬才环境。

“双重机遇”融入“长三角”

NBD:不少观点指出,滁州的发展与主动接受都市圈辐射不无关系。您认为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的跨省成员,滁州是如何借力都市圈发展自身经济产业的?过程中,滁州是如何放大溢出效应,避免核心城市虹吸影响的?未来宁滁一体化将向何处纵深推进?

许继伟:滁州与南京山水相连,地域相近,人缘相亲。优良的区位优势,是滁州市向东发展的先天条件。但先天条件何以转化为后发优势,更需要主动作为,激流勇进。现在的宁滁关系,实际上已由过去的近邻变“紧邻”,跨界亦“无界”。

回顾滁州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向东”是滁州不变的执着。早在20年前,滁州就提出“主动接受辐射、实施东向战略”的口号,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向沪苏浙看齐。不过一路向东,不是简单机械的物理“对接”,而是要全链、系统地融入。

2002年南京都市圈打造之初,滁州就作为第一批“入圈”城市,正式牵手南京。2018年滁州提出了“对接大江北”的发展战略,“抢跑”融入长三角。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滁州成为长三角中心区一员,开启“共舞长三角”的新篇章。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持下,宁滁两地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环境优势,深入合作。滁州市大力发展中新苏滁高新区、汊河工业园等,以建设承接南京产业转移新型产业园,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逐步发展为南京市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承揽基地。

2020年,宁滁两地共同印发《2020年宁滁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计划》,明确17项重点任务,从“思想破壁”到“机制破壁”,宁滁跨界一体化不断向纵深迈进。

随着国家发改委《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的出台,两座毗邻的城市将再结对十年,共同开启共建、共融、共促、共治、共享的合作新征程。

NBD:合肥都市圈近年来也发展迅速,这将为滁州带来哪些重大机遇?未来,滁州将如何利用两个都市圈叠加地带的身份?更大视野下,滁州未来将怎样更深层次融入整个“长三角”?

许继伟: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合作的最前沿,和长江经济带“沪宁合”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滁州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等独特优势。

基于此,滁州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分工,加快打造皖苏之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着力在先行先试、开放开发、转型转移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域发展新优势,为滁州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未来,滁州将继续深入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左右逢源、资源良好、腹地广阔等优势,加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加大产业承接力度,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

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定位,聚焦“一区一基地”建设,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为突破口,以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为支撑点,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美好安徽先行区。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