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速读!总理记者会要点来了

2022-03-11 13:34:57 证券时报 

  3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谈经济增长

预留了政策空间

2021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是6%以上,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也是按照6%来确定的,这就使得我们降低了赤字率,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也为今年应对新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

看似速度放缓 实际分量更重

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它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今年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

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钱从哪里来?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还有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

谈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效果最直接

从我们这几年的实践看,减税降费效果最直接。因为这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从今年我收到的有关报告看,普遍把减税降费作为对政府宏观政策的第一个期待。施肥还得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

退税规模1.5万亿元以上

这次我们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是退税和减费并举,规模2.5万亿元。在2020年经济受冲击最严重时,我们也就是这么大的政策规模,最终挺过来了,而且我们这次调整结构了,把退税顶在前面,规模1.5万亿元以上。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加大力度。

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

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的就业人口多,而且现在是他们资金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在年内全面解决,对小微企业的增量留抵退税逐月解决。

退税主要是中央财政掏腰包

地方财政收入遇到新的困难,我们注意到了。所以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幅是多年来少有的,增长18%,总规模达到9.8万亿。退税主要是中央财政掏腰包,当然地方政府也得“凑份子”。我们退税的钱是直达企业,考虑到基层的困难,我们对基层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是直达市县以下基层。我们的地方政府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也不能花,该给市场主体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

谈就业

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就业展开

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今年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所以我们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

今年高校毕业生历年最多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高校毕业生1076万,均是多年来最高。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以及再就业人群。城镇新增劳动力是在增长的,要有新的就业平台。对于新增需就业人员,我们要给他们以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举措,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

逐步完善灵活就业政策

灵活就业人员有2亿多人,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就业形式会比较长期的存在。作为政府,针对他们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要逐步完善政策,也就是说要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既解燃眉之急,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谈助企纾困

秤砣虽小压千斤

疫情发生后,受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的服务业,其中量大面广的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底子本来就薄。帮助他们实际上也是支撑就业,因为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的就业,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帮他们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秤砣虽小压千斤”,得给他们及时的扶持。

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

对特殊困难行业,已出台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这一项,粗算一下,像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几个行业就能够享受1800亿元。他们不仅需要财政的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金融业也要给予“无缝续贷”。而且对他们需要阶段性减或免房租、电费的,有能力的地方也应给予支持。

谈营商环境

惠企利民措施会继续推进

政府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不能让政府部门围绕着自己的权力在转。触动利益是比触动灵魂要难的。但政贵有恒,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现在大约9成的政务服务是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不见面办。实际上这是在打破利益的藩篱,使惠企利民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惠企利民的措施我们会继续推进下去。

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

这些年通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比十年前净增了约1亿户,主要是民营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我在政协讨论时,那些企业家就说,如果没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打通微细血管,那大中企业甚至国企央企都动不起来。

“放”“管”并行

大家到经济发展好的地方看一看,那里都是改革力度大、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多,所以经济蓬蓬勃勃。“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责,“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放”也不是放任,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要坚决打击。现在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和方式。

谈中美关系

中美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

50年前中美两国打破坚冰,开启了关系正常化的航程。半个世纪过去了,两国关系虽然时有磕磕碰碰,但是一直是向前发展的。希望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在去年年底视频会晤时达成的共识,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妥善地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多对话、多沟通。既然双方互相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

中美合作对世界有益

中美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当前不少全球性的挑战都需要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中美合作对两国、对世界都有益。

在经贸领域应该是良性、公平竞争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分歧也是难免的。合作应当是主流,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依赖于合作。即使我们在经贸领域有市场竞争,那也应该是良性、公平的竞争。去年,两国贸易额超过7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近三成。如果美国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双边贸易额还会更大,两国和两国人民都会从中受益。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择宽处行,谋长久利。

谈乌克兰局势

希望早日回归和平

当前乌克兰局势世人瞩目,中方也深感担忧和痛惜。真诚地希望乌克兰局势能够得到缓解,早日回归和平。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双边关系从不针对第三方。我们将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同各方发展合作关系,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稳定性。中方呼吁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已经提出应对乌克兰局势特别是人道局势的倡议,并将继续向乌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制裁对各方都不利

当前世界经济受疫情冲击等影响已经很艰难了,有关制裁会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冲击,对各方都不利。中方愿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作出自己建设性努力。

谈香港

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中央政府每天都在关注着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特区政府要负起抗疫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会全力支持抗疫。我们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特区政府换届将严格依照基本法相关规定进行。希望特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巩固好、提升好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谈两岸关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愿意继续同广大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对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谈疫情防控

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

中国一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国际交往合作,我们会根据疫情的形势变化和病毒的特点,使防控更加科学精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我们已经开通了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对一些关键环节的企业和项目,保障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

谈民生

加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投入

政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当然,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国现在财政总收入已经有20万亿元了,但并不宽裕。连续10年了,我们尽力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我们农村的户籍人口7.6亿,还要进一步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城乡居民看病报销比例达70%

我们已经建立了面向14亿人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但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今年还要增加人均30元财政补助的标准。总体上城乡居民看病的报销比例能够达到70%,随着国力的增加还会逐步提高。对因病返贫、因大病致贫的要予以特殊的支持帮助。

今年要实现身份证电子化

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你拿着手机在有关事项上一扫码,就办成了。那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行为

最近,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侵害妇女群众权益的事件。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为此事感到十分气愤。对漠视群众权益的坚决追责问责,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谈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而且我们的外商投资法都有明确规定,要说变只会向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投资贸易的方向发展。 “放管服”改革目的是要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

各类投资都有很大空间

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现在进口对工业的综合影响度超过70%,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当然,总体上我们还处于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但这也表明产业和消费都在升级,市场潜力大,各类投资都有很大空间。

继续推进自由贸易

RCEP今年正式实施,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我们会利用这一契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

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证券时报记者唐维 整理)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