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疫情仍未平复。据国家卫健委官网,3月19日0-24时,我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37例,其中本土病例1656例,含7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针对疫情形势,近日连续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释放着最新政策信号:我国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3月20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变异病毒的传播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比普通流感要高,如果不追求动态清零,社会面的传播就会持续性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性反弹。
变异株未完全逃逸现有疫苗
日前,吉林出现的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受到关注,据通报,他们的新冠肺炎病情属于轻型,直接的死亡原因是基础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位没有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效果如何?3月19日,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内外近期以来的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接种疫苗者突破感染的风险是增加了,但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并没有完全逃逸现有疫苗。现有的疫苗接种以及加强针的接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是有效的。
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SICU)原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李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强调打加强针,未来,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是防疫的关键。
“已有的新冠疫苗,主要作用在于减少病亡率和重症转化率,在降低感染率方面效果并不明显。最理想的疫苗,应该是注射以后能够抵抗病毒,防止人传人,像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等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当年的SARS,虽然也比较凶,但通过注射疫苗,人体很快产生了免疫力,能够具备抗感染的能力,病毒也就消亡了。”李刚说,“针对新冠病毒,目前全世界还没有能有效防止传染的疫苗。病毒攻破屏障进入人体,就有了更多变异的机会。所以现在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疫苗的研发力度,让有效的疫苗把病毒挡在体外,减少变异的可能性,才能从新冠疫情中解脱出来,这是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规律。”
我国疫苗研发进展如何?郑忠伟透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单价以及多价的疫苗研发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进展比较快的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的研究,正在向国家药监部门滚动提交有关临床试验的申报材料。“比如灭活疫苗,我们已经开展了单价,以及德尔塔+奥密克戎两价,还有原型株+德尔塔+奥密克戎三价疫苗的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并且已经进行了生产验证。” 郑忠伟说。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数据,截至3月19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2286.8万剂次。接下来,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疫苗接种,特别是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
“动态清零”的“成本效用账”
江苏常州居民卢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所在小区已经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管控,“一户人家有一张出入证,凭证出去购买物资,证上会有进出时间,购买物资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回来,除此之外都不能出门。”
两年的防疫让不少居民已感到疲劳,随着轻型或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增多,“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是否还要继续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国外的自然免疫、我国对外开放的要求等很多因素会使人们考虑,是不是要放弃‘动态清零’的策略?再加上现在大家认为变异病毒导致的死亡率和重症病例并不高,那么从理念上就会有所放松。”李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但我觉得,过去的防疫政策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的政策还不能放松,否则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针对一些公众和学者提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新冠等同于“大号流感”,梁万年指出,下此结论为时尚早。他表示,“因为它的传播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比普通流感要高。可能对某一个个体来说,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概率在下降;但是放到群体来看,它的传播力快,短时间内感染率高,感染人群的绝对数大,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绝对数就会高。这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大的危害。”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想状态,社会面没有病人,但新冠病毒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暂时无法做到;二是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快速识别处置,切断传播链,社会面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逐渐迈进。如果不追求动态清零,社会面的传播就会持续性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性反弹。
此前,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也曾指出,“动态清零”的目标是追求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从成本效用来看,通过动态清零、精准防控,我国保证了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减少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问题。
分类收治减轻医疗压力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防控措施仍将从严。不过,在诊疗方面,针对不同病例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收治措施。
最新发布的第九版诊疗方案显示,将对病例采取分类收治的方式,普通型、重型以及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救治,其他的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采取隔离管理,以减轻医疗资源压力。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介绍,奥密克戎造成短期内出现大量感染者,但是在临床上,这些感染者的症状相对较轻,也就是说90%以上的病人都是很轻的病例,只是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换句话说,这些病人是不需要住院的。
“面对这样不需要住院但又有传染性的感染者,我们还要把他们集中管理起来,收治在医院里将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感染者多了又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因此就有必要建立隔离点,把他们集中在隔离点进行隔离,由医务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既有利于病人健康恢复,也有利于疾病传播的控制。”李兴旺表示。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对病例采取分类收治的方式,这样更加突出了科学精准,目前各地基本上采用的是建设方舱医院来收治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与此同时,各地也将保障特殊群体的就医服务。在3月20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95场新闻发布会上,就再次强调,重点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新生儿、肿瘤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等特殊群体和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实现医疗服务和院感防控两不误。
在就医方面,卢女士还有困扰,她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其所在地区要求黄码、绿码人员分别集中到指定医院治疗,但不同医院的诊疗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医院没有患者所需要的药品,这就导致病人虽然可以顺利地进入医院,但却无法治疗。她建议能够有更方便合理的措施,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吕银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