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联合中国节能协会、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及多行业领军企业发布了《零碳工厂评价标准》。
此前,远景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知名的认证机构Bureau Veritas必维联合打造了国际首个“零碳产业园标准”,并以该标准为参考原则,斥资百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600295)建设零碳产业园。而且这个产业园还登上了央视3月13日的新闻联播,不得不说是圈内的一件大事。
为全面打造行业零碳标准,远景还持续推动从零碳产业园向零碳工厂、零碳楼宇、零碳门店、零碳产品等不同场景下的零碳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打造“五零”标准和样板间!
本次零碳工厂标准,是远景基于打造零碳产业园标准和实践的先进经验,依托自身在零碳技术领域的产品和方案优势,携手一大批权威机构及各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宣布打造全球首批零碳工厂灯塔项目,推动产业向低碳和零碳转型。
据了解,首批计划参与打造零碳工厂灯塔项目的著名企业包括联合利华、勃林格殷格翰、圣戈班、葛兰素史克、伊顿、元气森林、立邦集团、旺旺集团、舍弗勒、天齐锂业(002466)、立讯精密(002475)、丽豪半导体、国际济丰包装集团等。
即将发布的“零碳工厂评价标准”中首次提出零碳工厂完整的、可量化的评价细则并规定相应的评价等级,对未来工厂的零碳目标设定提供了具象的依据。该标准前瞻性地对零碳工厂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包括在路径上要求工厂做出零碳承诺,明确的目标、时间计划及减排、抵消策略;机制上也要求工厂建立必要的碳排放管理机制,以保证工厂可持续地维持零碳状态;技术层面,将以能效提升优先(设备更新改造、余热回收等)、清洁能源替代(分布式光伏、绿电直购、绿氢绿氨替代等)、碳捕捉利用和存储、以及更广泛的减排交易机制(绿证与碳交易)四步走的方式,指导企业工厂分优先级、全面科学地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最大化减排所带来的气候环境效益。
介绍了那么多,那么这个标准究竟有哪些内容?对实施零碳工厂的企业指导性如何呢?我第一时间找到了标准,并且在这里做一下详细解读。
该标准一共分为七章,除了标准编写的流程性章节外,最核心的三章为:零碳工厂基本要求、零碳工厂评价要求、零碳工厂实施流程,我这里就重点介绍这三章。
零碳工厂基本要求章节中规定了实施评价的工厂在合规性、管理者承诺、温室气体管理制度等符合零碳工厂定义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参考了通用的管理体系如能源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如管理者承诺中要求最高管理者要签署关于“零碳工厂承诺的陈述”,里面包括具体实现零碳工厂的时间表,对零碳工厂的有效性负责等。
在管理体系和制度中,该标准要求实施评价的工厂要建立并持续优化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和制度。这里要提醒一下,目前国内貌似还没有比较像样的温室气体管理体系标准,不知道国家的标准计划里有没有将此包含在内。不过没有体系参考不要紧,这个标准已经把核心的内容列了出来,照着做就行。
零碳工厂评价章节是该标准最重要的章节,要求实施评价的工厂从建筑、照明、设施设备、计量设备、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和产品设计等方面需达到标准里的相关要求。并且特别要求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记得以前的能源管理体系ISO50001和温室气体核算指南ISO14064中都有提到建立信息化系统,但当时都只是建议项,而此项标准是要求项,可见随着双碳事业的推进,对数字化、信息化的诉求和要求都越发明确。
我也注意到,发起方远景本身就是碳管理系统开发方,是国内最早做能碳管理平台的几个企业之一。他们比较领先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系统是基于物联网AIoT技术的,可以实现能碳的实时核算,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人工核算,在准确性和实时性上都更上一个台阶;其次是他们把远景集团整个的零碳闭环能力都集成在了这个系统上,像减排的实时测算、线上绿证购买及绿电交易、还能直接生成权威认证机构认可的报告等。
虽然把这条加进去远景有卖自己产品的味道。但我认为在数字化、信息化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想要对碳排放常态化管理,引入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已经是必选项而非可选项,客观地讲这一条应该加上。
除此之外,此章还对工厂的温室气体减排和抵消做了相关要求,列出了可行的减排放几种方式,在本标准的第七章还明确了哪些减排量可用于实施零碳工厂的碳排放抵消。
该标准的第七章零碳工厂实施流程主要指导实施评价的工厂如何一步一步操作,以最终实现零碳工厂的。
首先,实施评价的工厂需要制定零碳工厂实施计划,这个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碳中和规划,其次是要建立内部的碳管理制度,这个是为了保障碳减排能够持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然后再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基准线,让今后的减排有个参考点。再根据之前制定的减排计划实施减排,并且每年定期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最后根据每年剩余的碳排放,购买对应的碳信用来实施碳抵消,完成这些,就具备零碳工厂的评价条件了。
在标准的第七章里还详细描述了零碳工厂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三方评价机构根据工厂对标准内容的符合性进行打分,分数达到某个标准即可评为零碳工厂。我看了一下评价内容还是比较客观全面的,细化的分项和权重会在公示过程中,持续与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机构讨论、细化,最终方案会也会经过相关部委专家的评审后,在标准的最终发布版中呈现。
虽然这种评价方式有定性分析的成分在里面,但相对于无脑买减排量来抵消然后成为零碳工厂要科学多了。要我来细化评分机制的话,碳抵消部分的权重最多占50分,而且抵消比例越高分值越低,这样才能激励工厂去实施真正的减排。
总体来说,这份标准还是比较客观和全面的,希望有志于打造零碳工厂的企业能够从这份标准中得到一些启发。
《碳中和时代》,老汪力作!
助你在碳中和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