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定调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续降 扩大对新市民金融覆盖

2022-04-11 07:47:13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杜川

   [ 《通知》明确银行业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力争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同时再次强调要扩大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覆盖。 ]

   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一则通知,划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全年目标。

   4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银行业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力争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同时再次强调要扩大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覆盖。

   明确全年工作目标

   《通知》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

   总量方面,银行业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结构方面,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成本方面,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全年银行业总体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今年2月末,贷款余额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1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3450.58万户。

   在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努力下,近期多家银行也亮出2021年成绩单,并纷纷表示将继续推动普惠金融提质扩面。

   “据统计,全国小微企业数量约1.2亿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融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中国银行(601988)副行长王纬称,该行未来将着力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初步计划今年普惠金融贷款新增3000亿元,与去年保持同等的增量水平。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副行长崔勇称,2022年将统筹发展和风险防范,以数字化发展为主线,深入推动科技赋能,精准识别有效客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

   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均等性

   在金融支持小微过程中,新市民正成为今年金融机构服务的重点人群。继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满足新市民在多个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后,《通知》再次提出要扩大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覆盖。

   《通知》表示,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任务,聚焦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新城镇、融入当地的新市民群体,针对其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保险保障力度,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缴纳及使用等环节流程,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据悉,近期已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辖内金融机构对新市民创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扩面助力更多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行动方案》,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尤其是取消了贷款对象的人员类别和户籍限制,实现了外地在京创业人员与本地人员同城同待遇,将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从1家扩展至14家,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期限最长3年),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从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期限最长2年)。

   北京银保监局普惠处四级调研员赵晓辉表示,北京贷款服务中心明确增设了“创业担保贷款”这一服务功能,目的是想充分发挥贷款服务中心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的优势,为新市民和企业创业融资搭建平台、拓宽路径,增强新市民等创业主体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优化融资体验,推动加大创业担保贷款金融服务供给,扩大政策和产品的社会知晓度。

   与此同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开始抢滩新市民金融服务。比如,工商银行(601398)北京分行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简化办理流程,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美团携手前海财险推出“用户取消险”,以提升餐饮外卖经营场景中,小微商家经营抗风险能力,化解交易纠纷。

   没有稳定收入、缺少固定房产,新市民并非传统标准下的银行优质客户。对此,《通知》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改进信用评价和授信管理,确保2022年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户数持续增长。对依照《电子商务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无须申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者,应比照个体工商户,在同等条件下给予金融支持。

   细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求

   除了“两增”目标外,《通知》还细化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求。

   《通知》提出,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小微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对接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完善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服务小微科创企业的新模式。

   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3月,多部门联合推出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后经过两次延长,延续至2021年12月31日。从2022年起,该政策接续转换为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并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

   市场也在担忧,这些实施了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最终将有多少劣变为不良。

   《通知》强调,通过随借随还、续贷等方式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的期限管理。对临时经营困难但确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的小微企业,统筹考虑贷款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还本付息方式。

   王纬表示,近年来,中行普惠贷款业务不良余额与不良率持续实现“双降”。客观地看,目前的不良资产水平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当前普惠贷款的资产质量。

   王纬认为,主要原因一是这些贷款是近三年发放的,时间还短;二是目前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还在继续实施,风险暴露可能相对滞后。但普惠金融贷款整体的资产质量是可控的,或者说比贷款的平均不良水平略高一点,这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