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投基君
编辑丨播种基
审核丨雷达君
谁说站在光里的一定是英雄。
近年来,在赚钱效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基金作为理财工具。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的掌舵人,发挥着核心关键作用,可以说是基金管理的灵魂人物,其投资风格和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基金业绩水平和风险程度。优秀的基金经理自然而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基民心中的“超基英雄”。
过去几年,新能源、科技赛道备受市场青睐,一批专注于新兴产业的基金经理脱颖而出,受关注度与日俱增,成为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与此同时,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呈现几何式增长,一跃成为百亿、数百亿乃至千亿基金掌舵人。
但是随着时间进入2022年,市场风格突然切换,过去几年热门的赛道遭遇深度调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大幅回撤,因此又引发了对基金经理在管规模到底多少合适的讨论。
公募基金与基金经理的初心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应该做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为其创造价值。站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宜过大。
但无论如何,在自身能力圈范围之内,基金经理无不在追逐着管理规模的扩张,就好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没有人可以免俗。
但有的人仿佛天生是站在规模对立面的“模规(魔鬼)”,一步步把规模拖进深渊。
01
“蚁人成长史”:管理规模由百亿变百万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2015年对于中邮基金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在公司的的发展历程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顶着2013年股基冠军任泽松光环的中邮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水涨船高,从2013年底的286.44亿元飙涨至2015年底的789.30亿元。
公募基金素有绩优而奔私的传统,为了留住任泽松这个金字招牌,中邮基金首创投资工作室模式,并以基金经理的名字命名,以满足人才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共鸣。
2015年3月24日,中邮基金旗下邓立新、任泽松、许进财投资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如果说成立以基金经理名字命名的投资工作室或许是中邮基金从精神层面留住人才的一种探索。那么2015年中邮基金登录新三板一定是想通过物质留住明星基金经理。
2015年11月24日,中邮基金登陆新三板,成为首家挂牌的公募基金。中邮基金从当年3月股东大会提起变更股份有限公司,到8月完成变更,再到11月最终挂牌,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不可谓不迅速。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登陆新三板无疑推动了行业向前发展,也为公司业务及制度上的创新打下了基础,但中邮基金挂牌新三板无疑是为了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留住邓立新、任泽松、许进财这样的优秀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经理是公司管理规模的保证,而管理规模又是收入和利润的保证,中邮基金一方面不断给明星基金经理加压(发新产品),但又需要给他们减轻工作负担,同时还想着再培养出下一个“任泽松”,于是增聘基金经理成了最优方式。
2015年5月27日,中邮基金发布公告,增聘周楠与任泽松共同管理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2015年12月24日,中邮基金发布公告,增聘刘田与邓立新、许忠海共同管理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刘田第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2015年末,中邮核心成长(590002)混合基金的规模为99.50亿元,接近百亿,而彼时刘田仅仅是一个证券从业经验3年的小萌新,此前只有担任北京凯盛旭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和中邮基金投资研究部研究员的工作经验。将百亿规模基金交给新基金经理管理,可见中邮基金对刘田有多么的看重。
同年的2月,中欧基金也发行了公司股权改制后首只权益类产品--中欧明睿新起点混合型基金,首募规模为49.77亿,掌舵者同样是一名萌新基金经理:
葛兰
而反观刘田,作为基金经理生涯掌舵的第一只基金就是百亿规模,可以说是梦幻开局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开局即巅峰,刘田一步步成为“蚁人”的故事开始了。
从2015年末刘田开始管理,到2018年10月12日离任,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的规模由2015年12月31日的99.50亿元,减少至2018年12月31日的43.68亿元,规模缩水55.82亿元,下降幅度56.10%。
在参与管理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半年后,由邓立新、许忠海共同管理的中邮创新优势混合基金于2016年5月20日再度增聘刘田为基金经理。然后中邮创新优势基金也开始了规模慢慢下滑路,由2016年2季度末的13.19亿元,一路下滑至刘田卸任的2020年1季度末的3.06亿元,缩水10.13亿元,缩水幅度76.80%。
2017年4月1日中邮基金发行中邮军民融合混合基金,由刘田独自担纲,首发规模9.16亿元,但仅仅过了一个季度,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邮军民融合规模降至2.74亿元,缩水幅度超7成。到2020年1季度末,中邮军民融合规模仅余0.46亿元,缩水幅度高达94.98%。
2018年10月12日,刘田和尚杰一同被中邮趋势精选混合增聘为基金经理,2018年3季度末中邮趋势精选混合规模为15.87亿元,到刘田离任的当季度末,规模为14.01亿元,仅下降11.72%。
2020年3月16日,中邮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基金经理刘田离任中邮军民融合和中邮创新优势。早前,刘田已于2020年1月3日,卸任中邮趋势精选基金经理,至此,刘田结束了在中邮基金的职业生涯,而其在中邮基金期间所管理过的4只基金,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
有意思的是,刘田在中邮基金期间所管的4只基金在其离任后,规模均停止下滑并有所回升。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在刘田离任后的下一个季度,规模由43.68亿元增长至53.16亿元,中邮军民融合、中邮趋势精选规模在刘田离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中邮创新优势规模则止住了规模下跌的趋势。
2020年4月,刘田加入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权益投资部高级经理一职。同年7月,由老将邹唯管理的汇安核心成长混合发布公告增聘刘田为基金经理。刘田的八字一定与核心成长犯冲,在中邮基金与汇安基金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名字都叫核心成长,中邮核心成长规模由百亿直接被带崩,跌至43亿,刘田参与管理汇安核心成长时,规模只有0.15亿元,截至2021年4季度末,汇安核心成长规模仅余0.05亿元。
2021年6月9日,刘田由商震手中接过了汇安丰融混合,截至2021年6月30日,汇安丰融混合规模为809950.11元,没错,单位就是元,规模81万元。wind数据显示,刘田接手后,汇安丰融混合规模竟然增长了,2021年4季度末,规模增长至122.29万元,增长41.30万元。但投基君查询汇安丰融混合2021年半年报和年报发现,规模增长的原因竟是汇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购买行为。根据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汇安基金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汇安丰融混合A为44.46份,持有汇安丰融混合C为909.62份,根据净值可计算出合计持有汇安丰融混合1587.12元。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汇安基金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汇安丰融混合A为362,691.92份,持有汇安丰融混合C为1826.10份,根据净值可计算出持有汇安丰融混合65.05万元。看来汇安丰融混合规模增长完全是自己人买起来的。
2020年年初刘田离开中邮基金时那个季度,仍管理着中邮创新优势、中邮军民融合、中邮趋势精选3只基金合计规模17.53亿,而2021年年末,刘田管理着汇安丰融混合、汇安核心成长混合2只基金,合计规模仅0.062亿元,尚不及离任中邮基金时的零头,更不用提刚出道时的百亿基金规模了,刘田一步步走来也成为了名不副实的“蚁人”,令人唏嘘不已。
02
业绩不佳 重仓行业遭遇深度回调
刘田所管基金持续缩水或许有多种原因,但肯定与其管理业绩不佳有直接关系。刘田在中邮基金曾管理过4只产品,时间跨度从2015年底到2020年初,但取得的任职回报均不如人意,特别是管理大约3年的中邮核心成长的任职回报为-49.79%,中邮创新优势混合任职3年多,期间回报为-20.51%,中邮军民融合任职近4年,任职回报-7.80%,仅有1只与尚杰共同管理的中邮趋势精选取得了14.13%的任职回报。
再看他在汇安基金所管2只产品业绩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1日,汇安核心成长混合A近1年业绩尚可,净值增长6.91%,同类排名205/1862,但今年以来业绩突然拉胯,净值已下跌28.08%,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8个点,同类排名2437/2672,已跌至垫底位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1日,汇安丰融混合A近1年业绩、今年以来业绩均表现不佳,近1年净值下跌14.22%,同类排名1518/2097,今年以来净值下跌20.34%,同类排名1391/2213。
以刘田独自管理的汇安丰融混合为例分析,似乎迷你的规模限制了基金经理的投资,2021年2季度末,汇安丰融混合仅持有青岛啤酒100股、航天电器200股、邮储银行1500股,持仓市值29129元,到3季末时终于凑够了十只重仓股,但只有前四大重仓股的占比超过了3%。4季度末曲美家居成为了头号重仓股,但或许是受到资金量限制,他所重仓持有的标的股数都非常有限,其中持仓量最大的曲美家居(603818)也不过0.35万股。进入2022年,汇安丰融重仓行业都遭遇到了深度回调,难怪其净值今年表现不佳。
刘田管理的另一只产品汇安核心成长混合重仓股今年同样表现不佳,最大跌幅超过40%,拖累汇安核心成长混合年内净值表现不佳。
人如果不曾被失败击溃,就一定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2020年年终,汇安基金在微博发表了刘田的署名文章《2020年总结——长期主义者的高光时刻》,衷心希望刘田能做到像他在文章中所分享的:投资是一场长跑,信心比金子珍贵;我觉得投资的过程之中最难的就是永葆一颗赤子之心,需要我们对这个时代有信心,对优秀的企业有信心;心中有火,眼里才会有光。
每个人都有自我救赎的机会。--《蚁人》
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栏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基演绎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