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4月17日,北京银行(601169)行长杨书剑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商业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银行业可持续增长带来新的机遇,为商业银行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开辟广阔空间。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重构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土壤,重塑客户行为需求和价值理念,倒逼金融业夯实数字基础、加强创新引领,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与新发展格局建设要求。”杨书剑表示,商业银行作为信息科技应用的前沿,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重塑商业银行展业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以金融科技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可以在数实融合背景下实现新的腾飞。
杨书剑以北京银行为例,介绍了该行结合自身战略开展的一系列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方向路径,2022年总行党委成立数字化战略委员会,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编制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各领域行动方案,绘就企业级数字化转型的蓝图,明确各领域工作的方向路径;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转型质效;三是实施“211”工程,实现企业级架构升级;四是强化数据治理,夯实数据基础,截至目前发布了1300项企业级数据标准,搭建了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质效;五是打造场景生态,构建开放银行。
“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小银行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数据、生态、人才、风控五个方面加强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杨书剑表示。
一是以战略为先导,完善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战略格局决定数字化转型的终局,杨书剑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绝非单纯的业务线上化,而是一次认知与思维的革命、一场业务前中后台的全面重塑,必须制定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企业级”方法论推进转型工作,设立统筹推进机构,建立跨部门敏捷组织,配套考核激励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实现数字化与业务的深层次融合;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也需要认识到自身“资源紧平衡”的现实条件,在充分研究区域特点、客群特征、自身禀赋基础上突出转型重点,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最关键、最亟需、最具有乘数效应的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
二是以数据为驱动,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万物互联的媒介和桥梁。首先要从源头上加强数据治理体系建设,通过监管数据报送质量、企业级数据字典和数据资源目录建设等重点任务,解决好数据质量问题;其次强化外部政府公共数据、三方平台数据与行内各类数据的整合应用,提升数字营销、数字风控、数字运营、数字管理水平,解决好数据价值实现问题;最后要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防护措施,建立历史数据安全清理机制,解决好数据安全问题。
三是以生态为抓手,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化经营新模式。要更加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生态”视角,打造对内聚合产品与服务、对外连接合作机构与用户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探索与同业、客户、技术供应商、金融科技公司等生态各方的数据互联共享,以及产品的即插即用,实现金融服务的无缝嵌入,满足不同场景客户全渠道、全天候、智能化服务需求,构建基于产业链/个人生活场景的生态平台。同时,以“技术生态”视角推动技术研发,坚持核心能力不外包基础上,打造更为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技术联盟,充分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能。
四是以人才为保障,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持久动力。数字化转型同时具有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双重特征,人才队伍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障,中小银行需要坚持自我培养为主、外部引入为辅,选拔培养一支“既懂科技、又懂业务,既懂数据代码、又懂业务逻辑”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五是以风控为底线,推动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数字化转型改变了银行的形态,但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风险防控仍然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中小银行在加强数字风控能力建设同时,也需要强化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模型算法风险、系统中断风险、数据泄露风险、科技伦理风险等新型风险的防控,警惕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信用、市场、操作、声誉等风险变化,把握好技术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