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总台记者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赵靖进行了采访,他就上海近一段时间连续进行多轮核酸筛查的必要性做出解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赵靖:数百年来控制传染病的基本原则都没变,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那么按照我们国家“动态清零”的策略,做大规模核酸筛查的前提是我们认为社区里有阳性感染者,而又不太确定阳性感染者到底是谁,是在哪个社区,甚至是哪个人。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一定要开展大规模的或者全员的核酸筛查。目的是迅速从人群当中把阳性感染者找出来,进而起到控制传染源的作用。
所以上海市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一轮一轮开展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希望能用核酸筛查的手段,能够迅速地把阳性感染者从社区、从人群当中给找出来,进而控制住疫情,起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效果。
关于要一轮一轮筛查的原因:第一,传染病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不一定一轮就能筛干净;第二,全员核酸筛查,或者说核酸筛查这个手段,我们现在认为是针对新冠这个疾病的一个金标准,但实际上它也不能百分百发现传染源或者感染者,所以我们要一轮一轮地反复进行筛查,一直到把社会面筛干净的时候就不筛了。
实际上海从封控以来,全员大规模核酸筛查一直在不同的区域开展。而19日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也讲了要连续筛三轮,主要是针对封控区域,因为封控区在不断地出病例,而且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发现,阳性感染者主要是在封控区域发现的,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在不断根据每轮筛查的结果,调整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范围,进而对于风险更聚焦,对于高风险的地区要连续开展三轮的大规模核酸筛查。
目前上海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到多少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赵靖:上海现在全市的核酸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万管,其中包括国家从外地调集的有200余万的检测能力。每天增援上海的采样力量大概在15000人左右,他们中有些是住在上海,但是大多数是在江浙两地,每天往返于上海和他们当地,帮助上海进行采样。
上海在4月9日、10日进行了2500万人的全口径检测,全口径检测的极值检测管数大概是在520万管。目前上海本地力量的检测能力大概有400多万管,但是在检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会往江、浙、皖甚至河南、山东、福建送样本,帮助上海进行核酸检测。
为什么核酸检测如此重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赵靖: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跟病毒赛跑,用核酸检测跟病毒赛跑。如果有地方有疫情,我们去处置的时候,把这个地方看成一场战役,核酸检测就是打冲锋。这场战役的长短,规模的大小,主要看冲锋打得好不好。只有通过核酸检测把传染源找出来,后续才可以进行流调溯源、社区封控、隔离管控等等所有后面的动作。核酸检测是打冲锋,冲锋打得好不好,就决定了这场战役持续的时间和战役的规模,这战役的规模实际上就是感染人数的数量,所以一直在强调要跟病毒赛跑,看看是能否跑得过病毒。如果我们的核酸筛查能够在24小时之内完成,病毒可能还没来得及传下一代,就把传染源能够揪出来了。
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有什么特点和不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处长 赵靖:抗原检测实际上应该是核酸筛查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因为两种手段和检测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核酸筛查手段更精准,但是需要的时间更长,耗费资源更多,抗原检测或者叫抗原自测发给老百姓(603883),老百姓自己就可以完成。但是核酸筛查这种手段相对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一些。抗原自测敏感性要比核酸筛查要低一些,所以它是核酸筛查的一个很有效的补充。抗原自测的特点是快,很方便,不用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也不用进实验室。
(总台记者 王烁白廷俊 韩汝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