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千字公开信看茅台致敬人才的最高礼遇

2022-04-24 10:09:49 和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39人到4.3万人,茅台(600519)辉煌70年种下的人才树汇聚成林后,在高质强业新时期再一次厚植沃土,主动激发人才蓄水池功能,只为茅台人才大树根深叶茂。

  4月22日,在贵州省第二个“人才日”,茅台集团党委发布了《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据知,这也是茅台史上首次以集团党委公开信的名义慰问公司人才。

  这封千字慰问信表达了茅台以最高礼遇致敬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最大诚意,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也让各界看到了茅台从顶层设计到“敬才”“引才”“留才”实现路径的人才战略,更种下了一颗梧桐树,期待引来全世界的凤凰。

  求贤若渴:茅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

  “茅台已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方热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实现梦想。”《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茅台求贤若渴。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从75吨茅台酒产量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5.6万吨茅台酒产量的千亿级大型现代企业,茅台离不开一代代工匠人才的代际传承。

  今年是彭璟在茅台工作的第30个年头,在见证茅台产量破万吨、市值超万亿、营收过千亿的同时,她也从一名普通踩曲员工成长为国家级白酒评委、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茅台首席品评师。

彭璟
彭璟

  “我是茅台重视人才的受益者。”彭璟记得在2004年,茅台组建了生物工程大专班,推荐员工前往江南大学深造学习,自己成为了一名大龄的大学生。

  也是在江南大学期间,彭璟和同事们理解了茅台酒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关联性,掌握了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与呈香呈味的关系,让彭璟的品评技能和工作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茅台组织的白酒品评培训选拔活动中脱颖而出。

  “当时我们大专班的同学,后来大部分都成长为了公司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彭璟认为,人才与美酒一样,要用时间去“酿造”,要用心去“品鉴”。

  彭璟的经历只是茅台众多受益于职业技能培训劳动者的缩影。1951年时39名职工大多不识字,最高学历高小。如今4.3万名员工中人才资源总量达1.5万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人数超过2.2万人,其中包括“茅台工匠”161人,评聘技术职务87名,“酿造英才”50余名,“酿造匠才”近690名,技术骨干“工匠”队伍2700余名。

  当前,茅台聘请和柔性借智一批“两院院士”、“博士服务团”等各类学者专家46名,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38名,建成创新平台31个,开展创新项目200余项。

  “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这是茅台的人才观,也是切身体会。

  据悉,近年来,在系列大事、难事、要事面前,茅台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顶梁柱的作用,在确保产质量稳定、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改革发展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茅台发展进入高质强业新时期,在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需要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为茅台实现进入“世界 500 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茅台之所以发布《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就是希望传递爱才、敬才、惜才的信号,表明引才、育才、用才的决心,激发人才创业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培养:“四项计划”组合拳向一线倾斜

  3月20日,茅台首次颁发了一项新的重磅奖项和崇高荣誉——2022年“茅台杰出人才奖”,对在推动科技创新、攻关关键技术、传承酿造技艺、弘扬茅台文化、培养青年人才等重点任务和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公司各领域人才进行表彰。

  在这个6人名单中,均是来自一线的茅台人才,涵盖生产、科研和教学一线。

王刚
王刚

  茅台首席勾兑师王刚就是“茅台杰出人才”之一。进厂30年,与茅台勾兑结缘28年。“我每天最享受的事就是跟同事一起研究每一个勾兑样品,尝评每一杯基酒,不断摸索和总结,磨练扎实的基本功。”

  王刚不仅潜心钻研和提升勾兑技艺,还以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打造勾兑技术团队。他先后收徒7人,出师4人,7人均为贵州省白酒评委,其中1人考取国家白酒评委、2人获得国家白酒评委考评资格,7名徒弟多次获得品评、勾调等各类技能大赛奖励。

  《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显示,茅台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才体系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意见》等10余项制度文件,成体系推进人才引“四项工程”和“四项计划”,人才政策的“组合拳”更加有效,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日益完善。茅台人才建设攻坚的实施路径已然清晰,选好育好“带头人”“传承人”“接班人”,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其中不乏实招、硬招。在领军人才“首席计划”中,茅台采取量身定制“721”的培养方法,即70%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在岗位实践、20%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在导师辅导、10%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在学习培训。从茅台首席人才培育模式不难看出,一线岗位实践是重中之重。

  就在4月15日,贵州茅台(600519)官网挂出了10条“为民服务办实事 国聘行动促就业”为主题的招聘信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义兴酒业分公司以及集团下属11家公司公开招聘2022年度高校应届毕业生合计975人。

  在此次招聘名额中,一线生产员工占比超过了80%。这一比例也与历年来茅台员工构成类似。据《茅台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每年茅台员工都在增长,不过一线生产员工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

  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厂必先在生产一线历练,已成为茅台的传统,因为茅台作为生产企业,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才会对茅台有更好的认知。

  在观察者看来,“四项计划”既能发挥“雁阵”模式群体作战,又能保证人员储备,不因人的变化影响全局,还延续了茅台师带徒的传承,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设计。

  人才生态:与节气相融扎根酿未来

返聘人才与集团领导。
返聘人才与集团领导。

  “连我们也有了新的目标和任务。”退休3年后,茅台终身名誉酿造大师严刚从集团主要领导手中接过返聘证书。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和中国酿酒大师季克良,高级技师黄国刚、刘茂琼、何传勇4名退休人才共同担任酿造技术导师。

  打动这些退休人才的不只是他们对于茅台的情谊,更在于茅台显著优化的人才发展综合生态。

  在优才辈出、优贤扬历的新时代,平台越来越重视人才,人才也越来越需要平台,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取决于企业如何构建人才生态。

  《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显示,茅台设立“茅台杰出人才奖”和提名奖、创新成果及小改小革奖,统筹设置技能津贴,调整优化员工资职工资,提升员工待遇,人才获得感显著增强。落实人才服务联络机制,研究解决引进人才住房保障问题,集聚人才的“强磁场”更加给力。

  如何吸引年轻人才,那就是进入好平台、学到真本事、看到晋升空间。

杨帆
杨帆

  平台和人才从来都是彼此成就的。2008年,研究生刚毕业的杨帆进入茅台。14年潜心研究,杨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优良的科研工作平台,得益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积累。”在杨帆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茅台发现酿造过程及环境中存在1946种微生物,并对965种风味物质进行准确定性,形成了风味物质数据库和实物标准库。

  入职培训“入炉”;岗位练兵“熔炼”;技能认定“冶炼”;师带徒“锤炼”;骨干培训“精炼”;金牌班(组)长“淬炼”;茅台工匠“升华”;技术职务“百炼成钢”,这是茅台“工匠八步”,环环相扣、步步争先。茅台将优化“工匠八步法”培育体系,深化“师带徒”培养模式,加强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等方式,打通晋升通道,多措并举培养优秀酿造技术技能人才。

  就在今天,茅台集团2022年度“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制酒二十八车间举行,全面拉开年度劳动竞赛系列活动序幕,涵盖生产、辅助和后勤等14个系统、49个单位,涉及60余个竞赛项目,超过2.7万人次参赛。

上甑摘酒实操比赛。
上甑摘酒实操比赛。

  仅在过去10年,茅台累计分批次、成体系选拔优秀干部人才1400人次,组织近20万人次参加“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全能匠人”等技能竞赛活动,组织酿造技能、白酒品评、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专业性培训超过8万人次。

  用优秀的人招聘更优秀的人,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今年茅台首次以“春雨生百谷·人才酿未来”为主题,举办2022年“茅台谷雨讲坛”,邀请公司优秀人才代表登台分享成长成才经历和专业知识素养,结合茅台生产的节气文化,涵养人才生态。

  据悉,茅台还将积极推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力度,吸引更多“外脑”加入。此外还要用真金白金抓好人才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职业规划、交流培训、子女上学、配偶安置、个人就医、住房购房等实际困难,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透过茅台此次发出的《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可以窥见其人才建设逻辑:做好顶层设计找到最优人才,明确制度化平台激发人才活力,优化人才生态进而落地生根。

  在观察者看来,茅台此次发出的《致广大人才的一封信》,不仅是传递对于人才的渴求,也在输出行业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范式,不只是培养、吸引人才,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也是提高茅台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之一,由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的代际更替,本质上是推动白酒行业职场进化。

  一封千字公开信看茅台致敬人才的最高礼遇


(责任编辑:张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