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纾困措施密集落地 更多增量政策工具蓄势待发

2022-05-10 06:36:55 第一财经 

  4月以来国内疫情多发,部分城市防控措施升级,企业停工停产,加之俄乌冲突持续、全球通胀高企等因素,企业发展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

  反映到资本市场,疫情反复给正在冲刺IPO的企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疫情不仅影响中介机构及发行企业的财报更新具体操作,也直接影响着许多企业一季度甚至更长时间的业绩数据。

  每年一季度末都是拟上市企业因财报到期而“中止”IPO进程的关键期。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逐步更新材料并申请恢复相关程序,但仍有超百家企业因财报到期或疫情影响,而处于暂停状态。

  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解决其燃眉之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的政策措施。财政部、央行等部委正在谋划新的增量政策工具,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更具针对性的纾困举措,及时回应中小微企业新困难新诉求。

  多位专家分析,稳经济和纾困主体,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疫情冲击之下,加大微观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将是短期内的政策重点。货币政策使用更多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财政政策将积极落实好减税降费退税、缓缴社保费,改善现金流,提高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

  中小企业经营承压

  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必须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稳住中小微市场主体。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9日发布4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8.3,在上月环比下降0.6点的基础上,环比继续下降0.3点,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已连续3个月下降。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表示,本轮疫情严重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重镇,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消化成本难度加大,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开工率和发展信心不足、预期偏弱等问题尤为突出。

  当前,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各地管控措施不断加强,供需两端持续承压,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明显加大,影响企业发展信心。数据显示,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6.9,比上月下降0.4点,已连续3个月下滑。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全面下降。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续抬升下游中小企业成本,部分中小企业不堪成本压力,叠加疫情管控停工停产,生产经营停滞情况增多。4月成本指数为113.6,比上月下降0.6点,连续3个月下滑,仍处于不景气区间。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终端需求偏弱,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弱、成本传导能力差,利润受到双重挤压,效益大幅下降。4月效益指数为73.4,比上月下降0.3点,已连续3个月下降,且连续16个月处于8个分项指数中的最低值,处于历史较低位。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效益指数全面下降。

  成本上升导致企业效益下降,进而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4月投入指数为82.1,比上月下降0.4点,已连续3个月下滑。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6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下降。

  在资本市场,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中止IPO。

  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科创板目前有32家企业中止审核,创业板有108家中止审核,沪市主板有3家、深市主板没有,北交所7家中止审核。此外,在注册阶段,也有多家企业中止注册。其中科创板6家、创业板6家。总计中止数量超过160家。

  疫情对科创板企业上市影响明显。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共有32家拟科创板IPO企业中止审核,其中有11家是因受疫情影响中止。

  创业板提交注册企业73家,其中中止企业6家皆因财报到期而中止。不过,在深交所审核阶段有108家企业“中止”,其中7家表示“因受新冠疫情影响”。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疫情冲击之下,加大微观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将是短期内的政策重点。货币政策应使用更多结构性工具,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积极落实好减税降费和退税的政策,落实好缓缴社保费,改善现金流,提高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

  纾困措施密集落地

  工信部9日晚间发布关于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加强生产要素保障,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等十项措施。

  上述通知明确,各地要积极安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向困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房屋租金、水电费、担保费、防疫支出等补助并给予贷款贴息、社保补贴等。

  4月以来针对疫情扩散等超预期因素,国家加快了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度,来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而且缓缴社保费政策扩围,从此前针对特定困难行业扩大至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这些现有的纾困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快速落地,将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困难。

  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随后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

  “增量政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进一步扩张的经济政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首先应该是对既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梳理政策实施的难点堵点,需要结构性调整和优化的,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作进一步优化。增量政策工具着力点应该是多方面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应综合发力。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退税减税降费加快进度,各项政策正在加快实施。5月还会提前退还小型和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此后还将加快大型企业退税进度。

  许宏才表示,财政支出也在加力加速,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力度。专项债“额度早、发行紧、拨付快”。预计各地二季度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并于三季度完成扫尾。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表示,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加大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支持力度,支持提升银行资本水平,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第一财经,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必须做好贯彻落实。当务之急是尽快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要加大纾困力度,支持受疫情影响行业和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继续做好能源保供稳价,确保交通物流畅通,提升企业接单能力,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全力扩大内需,进一步发挥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有序促进消费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更具针对性的纾困举措,及时回应中小微企业新困难新诉求。“天津15条”“陕西24条”“上海21条”“广东47条”……为应对奥密克戎疫情,各地政府多措并举,积极出台包括减税降费、企业用工保障、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企业防疫消杀支出补贴、发放消费券、提供融资增信支持等多个方面政策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恢复发展。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