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油价推高通胀宏观政策稳增长仍有空间

2022-05-12 06:46:15 第一财经 

  [ 虽然4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5.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缩窄,但PPI同比仍然处于明显偏高水平,核心CPI同比近10个月来首次跌破1%,中下游小微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依然很大。 ]

  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4月CPI同比涨幅明显扩大,时隔5个月重回“2时代”。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了2022年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2.1%,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环比上涨0.4%;PPI同比上涨8.0%,涨幅连续6个月回落,环比上涨0.6%。

  多位专家分析,4月物价数据呈现出CPI上涨较快、PPI涨幅趋缓的特征,通胀整体处于温和可控水平,为更多稳增长政策的推出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助企纾困,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确保物价稳定。我国基本民生需求品供应充裕,但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夯实稳物价基础。

  核心CPI稳中有降

  4月CPI同比涨幅升破2%,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略超出市场预期。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也是核心CPI近10个月来首次跌破1%水平,表明疫情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较强。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弹影响,囤货需求有所增加,物流成本相应提高,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均有明显上涨,食品价格也创下2020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在CPI中,食品价格由降转升,当前食品和能源价格仍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

  具体数据显示,食品中,鲜菜、鲜果、蛋类价格涨幅居前,同比分别上涨24.0%、14.1%和12.1%。而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同比降幅则由上月的41.4%收窄至33.3%,环比也由下降9.3%转为上涨1.5%。

  值得一提的是,4月粮食价格环比上涨0.7%,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明显强于季节性,同比涨幅也扩大至2.7%,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创下近7年以来最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这主要是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国际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明显,并带动国内面粉等粮食价格上涨较快。考虑到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很高,国内小麦、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水平,加之近期监管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短期波动之后,国内粮价持续上涨的空间不大,不会对CPI走势带来重大影响。

  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9.0%、31.7%,环比分别上涨2.8%和3.0%。随着油价大幅波动,全球高通胀预期升温,我国输入性通胀风险仍大。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猪肉上行周期启动、国内疫情呈回落趋势、PPI向CPI传导增强,都将对CPI中枢形成支撑,但疫情扰动难消、居民消费需求整体偏弱、油价传导效应有限,CPI反弹幅度温和。

  PPI持续高位运行

  PPI方面,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从同比看,PPI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

  业内分析,4月PPI同比涨幅明显下行,主要受两个因素推动:一是乌克兰危机态势演化背景下,国际油价冲高回落;二是国内保供稳价力度加大。

  中金公司研报称,疫情压制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再加上高基数的拖累,4月PPI同比进一步放缓。在地缘冲突的扰动下,能源供给担忧仍存,同时美联储加息导致需求承压,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国内成品油环比涨幅扩大;国内疫情抑制工业发电耗煤和黑色金属需求,煤炭、黑色金属、建材价格回落;有色金属受供应偏紧和补库存需求支撑,价格高位震荡。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展望5月PPI上涨面临较多利空因素。从新涨价因素看,在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承压的背景下,有色金属价格大概率继续下行,叠加欧盟搁置了禁止俄罗斯原油进口计划,以及美国石油产量继续攀升,预计国际油价大幅上行概率较低。预计5月PPI同比大概率在4月的基数上下行。

  伍超明也认为,尽管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但年内PPI同比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以及去年下半年的高基数效应。但同时,以基建投资领衔的稳增长政策将对部分产品定价形成一定支撑,这也意味着PPI同比下行将继续偏缓。

  助力企业纾困降成本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外部和内部挑战增多的背景下,央行对通胀形势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央行在5月9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预计未来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仍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PPI可能延续总体回落态势。报告提醒,要谨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王青表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有望整体保持温和走势,这将为央行适度加大货币政策稳增长力度提供空间。接下来除支持小微企业等结构政策继续发力外,降息降准等总量型政策也有可能继续落地。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CPI略超出市场预期,但仍属于温和可控区间,而PPI的持续回落,显示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已经见顶,整体通胀压力减缓,也为更多稳增长政策推出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

  4月份,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5.9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缩窄。PPI和CPI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变化。PPI和CPI剪刀差的扩大,通常意味着企业利润和经济动能的持续修复。

  “但本轮PPI和CPI剪刀差扩大,主要是由上游原材料涨价驱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不是全面性涨价。”伍超明分析,在国内需求恢复偏慢的情况下,中下游行业转移成本能力依然较弱,导致上游原材料上涨对中下游利润的挤占作用较强,进而压制中下游企业投资扩产意愿,不利于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

  加上PPI同比仍然处于明显偏高水平,核心CPI同比下滑,中下游小微企业承受的成本压力依然很大。这是近期财政货币政策加速推进退税减税降费,加大针对小微企业金融定向扶持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5月10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8个方面提出了26项任务,加大纾困支持力度,有力提振市场信心。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是降成本政策的重要发力点。《通知》要求,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即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推动金融机构将LPR下行效果充分传导至贷款利率,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9日发布的《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也提到,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借款人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疫情冲击之下,加大微观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将是短期内的政策重点。货币政策使用更多结构性工具,疏通“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还要积极落实好减税降费和退税的政策,落实好缓缴社保费,改善现金流,提高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