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给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近期各地各部门助企纾困举措密集出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稳预期、强信心。
据新华社报道,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李克强表示,要正视困难、应对冲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果断作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已出台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同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压实责任,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努力做到“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同时,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在会上表示,银保监会将保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支持,缓解困难企业的贷款周转难题,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应对风险。
纾困政策密集落地
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不少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受到较大冲击。
李克强说,我们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仍有1.5亿多户市场主体、有很强的韧性,当前物价总体平稳,我们一直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即使2020年疫情冲击最严重时也没超发货币,应对新挑战仍有政策空间。
围绕中小企业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各部门各地正加力施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压力、助力企业纾困的政策“组合拳”接连推出。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纾困举措,强调要抓紧把已确定的政策举措落实到位,部署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徐晓兰表示,将突出做好“1+4+1”系列重点工作。即落实落细助企纾困一系列举措,深入开展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四个行动,加快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其中,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所形成的账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同时,要严防新增拖欠,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则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一个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徐晓兰介绍,5月12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明确推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按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对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等多项具体举措。
“天津15条”“陕西24条”“上海21条”“广东47条”……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出台包括减税降费、企业用工保障、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支持职业技能培训、给予企业防疫消杀支出补贴、发放消费券、提供融资增信支持等多个方面政策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恢复发展。
李克强说,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落实落细留抵退税减税等组合式纾困政策,让政策速享尽享。更加突出就业优先,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补助、留工培训等政策要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加大双创支持力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面向农民工扩大以工代赈。要继续做好稳经济各项重点工作。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退税减税增加企业现金流
自年初以来,财政部等部门已出台了20多项税收支持政策,包括延续减税政策,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特殊产业纾困发展等。
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退税减税降费2.5万亿元,其中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策是重点。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从4月1日开始办理微型企业存量和其他行业增量留抵退税以来,截至5月16日已办理退税9796亿元;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老的留抵退税政策退税1233亿元,今年共有11029亿元退到了纳税人账户。
我国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并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另一方面,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已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1.6万亿元,特别是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称,未来税费支持政策储备方面,主要是加大困难行业和小微企业等支持力度。比如,部分困难行业可以阶段性免除增值税。在小微企业实际企业所得税税率低至2.5%基础上,也可以考虑直接阶段性免除企业所得税。为了鼓励就业,可以对平台企业给予阶段性的税费优惠政策等。另外,可以延长阶段性缓交部分社保费时间,必要时也可以考虑阶段性减免社保费。
年内将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
金融支持是助企纾困的另一重要方面。银保监会在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中,提出多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扩增量,保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支持;稳存量,缓解困难企业的贷款周转难题;强保障,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应对风险。
毛红军介绍,在过去几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迅速增长的基础上,银保监会指导国有大型银行保持信贷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引导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业务覆盖面,更好发挥增信担保作用。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
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速21.6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6个百分点。
“前两年,我们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年,我们看到许多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特别是3、4月份,反映在银行端,小微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毛红军称,为了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银保监会提出银行要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
毛红军表示,为了激发银行的动力,同时保护企业征信记录,银保监会出台了一项重要的配套政策,对2022年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内的困难行业,包括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制造业,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如果办理贷款展期和调整还款安排,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免收罚息。
尽管银行客观上确实面临一定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但据初步统计,截至2022年4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476.21亿元,不良率是2.18%,与年初持平。
“总体上看,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信用风险是可控的。”毛红军介绍,目前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82%,保持在合理水平,银行业拨备余额7.4万亿元,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97.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