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不少外资航运、物流企业的中国区总部所在地,也是其服务企业、个人客户的重要枢纽,在上海封控期间,这些外资航运、物流企业都在采用超常规的业务模式,全力保障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有序运行。
3月底,在上海宣布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以黄浦江为界,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当天,国际物流巨头联邦快递在上海便启动紧急部署,数百名员工提前赶到上海浦东机场,在各个物流环节中进行封闭作业,以确保出口国际快递业务的正常开展。
同样,上海实施封控以来,国际航运巨头达飞集团在上海的很多堆场(指用于交接和保管集装箱的场所)员工,已经吃住在堆场,封闭工作超过一个月;其他上海员工也在过去的两个月居家办公不停产。
线上办公+逆行驻场
在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后,对于航运业来说,很多业务就需要由柜台转为线上受理,为此,MSC地中海航运(上海)公司迅速授权联东船代,对海运单和电放提单的换单可接受客户电子扫描件的方式,进口采用线上无接触模式换单放货。
此外,联东船代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洗礼后,即与中国银行(601988)联手开发了B2B电子支付系统,并于2021年底正式配合电子发票全面上线使用,这项举措在4月的疫情管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客户进口费用结算方面实现了全自动、无接触的目标。
虽然进口换单、出口提单等可以通过临时转为线上解决,但货物到达上海机场(600009)或港口后的清关及后续陆路运输工作,则必须由人工来完成,因此有了联邦快递和达飞集团的上海员工回到上海机场和推场驻扎近两个月的“逆行”,而这在其他外资航运和物流企业同样如此。
记者还从UPS公司了解到,随着在沪企业的陆续复工,某半导体企业甚至向UPS提出了希望员工驻场的需求,以尽快将原先暂停的货物陆续发出。UPS在确认现场防疫条件完备和驻场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成功安排了UPS人员驻场,帮助客户完成了数万件包裹的出口。
航运巨头马士基则对记者透露,上海封控期间,客户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航运和码头卸货,而是后续的陆路运输。由于卡车运力的短缺,不少货物在从船上卸货到码头堆场后无法及时转出港口,为此,马士基从4月初开始加大力度推行“陆改水”及“海铁联运”。
马士基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初,驳船及海铁的货量占总体陆侧运输货量的比例还在18%~20%左右,在上海封控的一个半月时间内,陆改水及公转铁的比例明显提高,达到了45%左右,成为帮客户解决物流挑战的重要替代方案。
海陆空全面恢复中
随着上海港推出“两证一码”的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协调部署,目前马士基在上海及周边区域的集卡公路运输运力,已经恢复到了70%左右,长三角地区基本都可以覆盖。
据记者了解,4月以来,马士基的上海办公室虽然关闭,但员工都在居家办公。每周,马士基集团都有44条航线挂靠上海港,受欧洲目的港港口拥堵、延误和供应链瓶颈问题的影响,除了有效调整一些航线的船期外,马士基并没有大面积取消航次。
而马士基在临港的仓库作为复工复产白名单的首批单位,从4月中旬开始也在进行闭环管理,在严格疫情管理措施下进行正常的收发货作业。
这些仓库所属的马士基集团旗下宜欧物流,一方面一直在为国际时尚品牌及零售行业客户提供进出口集拼和清关、分拨配送业务,保障进出口物流供应链的畅通;另一方面也在为马士基提供集装箱空箱堆存及空箱派发服务,并承担仓库与码头之间的集装箱运输任务。
而在上海机场,UPS也在位于机场的转运中心增加了临时性仓储设施,以实现动态库存分配,保障客户货物的正常收发,提高货物进出口的运输效率。
如今,随着上海浦东机场货运航班的不断恢复,华东地区企业需要进出口的大量货物也得以加速出仓。数据显示,自5月初以来,浦东机场日均保障货运航班118架次、货运量5300吨以上,日均货运量较4月同期回升超过六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