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全国疫情整体稳定下降

2022-05-24 01:33:18 新京报 

5月23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一名拿到登机牌的医疗队队员准备登机安检。近日,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多家方舱医院的休舱,各地援沪医疗队陆续离沪。新华社记者 袁全 摄

国家卫健委23日表示,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近一周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已经降至1200例以下,波及范围进一步缩小。

■ 焦点

上海已连续8天每天新增感染者低于千例

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近一周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已经降至1200例以下,波及范围进一步缩小。

当前,上海疫情继续整体向好,新增报告感染人数持续下降,已连续8天每天新增低于1000例,但是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个别点位和社区风险仍有波动,疫情防控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

北京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交织,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仍有感染传播风险。四川广安邻水疫情处于波动下降期,疫情传播风险较前期有所降低。天津、吉林近期有聚集性疫情发生,需加快检测和风险点位排查。河南、安徽、江西、辽宁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疫情形势趋于平稳。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我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连续27天下降,但又有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此,雷正龙介绍,国家卫健委将继续指导各地科学精准防控,聚焦聚集性疫情处置,强化早期防控能力,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继续推进疫苗接种等各项工作,努力以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代价控制住突发疫情,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60岁以上老人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2.29亿

米锋表示,要以老年人为重点,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同源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雷正龙介绍,截至5月2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37109.6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达到128894.7万,已完成全程接种125487.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1.42%、88.0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7138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3589.6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到22918.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1723.2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8%、82.3%;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6690万人。

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米锋表示,要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和双向转诊机制,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为了保证重症患者的救治,首先要加强定点医院建设。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在确定定点医院时,一定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医院。同时,考虑到重症的发生上,有一些患者既有新冠肺炎感染,还有多种基础性疾病,也要求定点医院适当增加ICU床位资源,配足配齐重症救治的设备设施和医疗力量,提高医务人员救治能力。

其次,要规范化诊疗。现在诊疗方案已经修订到第九版,一些新药物研发审批后,也及时纳入诊疗方案。现在要求各地在救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进行救治。一方面,坚持救治过程中关口前移,特别是对看似是轻症但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加大预警指标的监测。同时中西医并重,注重“一人一策”、多学科诊疗。另外,对于患者加强心理支持、营养支持以及相关对症治疗也非常重要。

回应1

建设方舱医院绝不是疫情严重的信号

郭燕红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建设方舱医院绝不是疫情严重的信号。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感染者病情总体比较轻,还有一定比例的无症状,因此,在短时间内,感染者数量会大幅增长。第一时间收治感染者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积极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采取分类救治。根据奥密克戎的特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收治到方舱医院,进行临床观察、治疗、防止进一步传播。对于普通型、重症,有风险因素的感染者,收治到定点医院,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

方舱医院依托的是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常规准备或改造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确保一旦有疫情发生,能够24小时内转化为方舱医院投入使用。这些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要做好布局的改造,包括必要的水、电、厕所、淋浴、通风通道等,同时储备一些病床单元、医用物资、防护物资并准备好相应的医务力量,并安装铺设好医疗信息系统,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可以很短时间内转换为方舱医院使用。另外,方舱医院不仅为应对新冠肺炎,在应对传染病疫情以及其他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时,这些设施依然可以发挥原有的作用,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短时间转换为方舱。

回应2

出现假阳性不意味核酸检测对奥密克戎敏感性下降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出现了多例核酸假阳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核酸检测对奥密克戎敏感性下降?

郭燕红回应,实验室可能因为实验过程、操作等问题出现假阳性。由污染导致的假阳性,污染来源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中,由于样本量大、我们采取的又是“停人不停机”的连续工作方式,在每轮扩增检测之间的清洁有可能不到位,也无法保证每个扩增管都是密闭的,就有可能造成假阳性;另外,在样本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污染,比如说阳性样本或所用的质控品污染了本来是阴性的样本,因此造成假阳性。此外,还有个别实验室、包括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工作程序操作,也会造成假阳性的结果。

这些情况都不意味着核酸检测对奥密克戎的敏感性下降了。目前,核酸检测依然是检出新冠病毒的关键的技术手段。

回应3

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据当地防疫需求决定 不能“一刀切”

米锋表示,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开展核酸定期检测,重点行业和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提高早发现能力。要努力在群众基本医疗和生活不受影响情况下控制疫情,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郭燕红也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和地区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比如杭州、上海已做了“采样圈”布局,深圳、大连、合肥和江西、湖北的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这些城市都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让市民能够就近就便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又不挤占医疗机构的检测服务。特别是有些地方通过联合采购核酸检测试剂等耗材,压低了检测成本,降低了检测价格,促进了常态化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郭燕红表示,在疫情防控中立足于“防”是成本最低的,只有立足于“防”,减少病例发生、减少波及范围,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稳定环境下运行。所以,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也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新京报记者 戴轩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