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月坛街道南沙沟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们在绘制完“艺术两米线”后拍照留念。
北京此次疫情仍在继续,根据疫情防控要求,5月12日起,进入公共场所须查验48小时内核酸证明。
居民核酸检测的需求量较往常增加,不少地方开始增加核酸检测点位,工作量大大增加。月坛街道组织了近500人的志愿者队伍,忙碌在辖区各个点位,和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成为抗疫主力军。
报名防疫志愿者
陈瑾是月坛街道辖区内的珠宝企业“七彩云南”的首饰设计总监。疫情开始后,她主动报名成为月坛街道“两新”组织防疫志愿者。
5月5日早上5点半,北京天空渐亮,洗漱后的陈瑾顾不上打扮和吃饭,从广安门外直奔赴月坛街道铁三社区。在铁三社区,陈瑾戴上N95口罩,用防护面罩罩住了干练的短发,身材瘦小的她穿上防护服后化身“小蓝”。6点半,核酸检测开始,全副武装的陈瑾开始忙碌。
5月18日,陈瑾(右)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戴防护装备,准备投身志愿服务。
5月18日,南礼士路,陈瑾在维持核酸队伍秩序。
铁三社区老人多,疫情防控使得相当一部分老人独居在家。陈瑾想起了自己在长沙的母亲,她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老家看望她了。
陈瑾特别留意独自出门做核酸的老人们,他们很多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陈瑾会帮他们依次操作注册北京健康宝并扫码登记个人信息,“有的老年人的相貌和系统内的照片相差很大,注册系统时人脸识别过程不顺畅。还有些只有老年机的人,或者弹窗的人,需要手工登记信息”。志愿服务中,陈瑾深刻感受到了老年人的不易,并被他们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态度所感动。
5月18日,南礼士路,陈瑾在协助居民登记个人信息。
5月18日,南礼士路,化身“小蓝”的珠宝设计师陈瑾。
工作“志愿”两不误
12点以后,社区内大部分居民已经完成了核酸检测,陈瑾结束了志愿活动,又赶去单位上班。
作为一名设计师,办公室里的陈瑾总是显得很精致,她喜欢穿着中式旗袍,佩戴着翡翠首饰——都是她自己设计的作品。她会带着她的宠物鹦鹉——达·芬奇,一起上班。
5月16日,陈瑾在办公室内查看首饰,她是一名珠宝设计师。
5月16日,陈瑾在办公室里设计首饰。
5月16日,陈瑾用电脑查看“国学100问两米线”的设计图。
5月16日,广安门外,陈瑾在家中和在长沙的母亲视频聊天,陈瑾养的鹦鹉也和她一起待在沙发上。
绘制“艺术两米线"
随着核酸检测的常规化,排队等待做核酸成了居民日常,细细的“两米线”很容易被排队的居民忽略,队伍变形,间距缩短,不利于疫情防控,等待核酸检测时的无聊感也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月坛街道希望能用优化“两米线”,让居民主动保持队形的同时还能缓解等待产生的倦怠。
月坛街道向志愿者们发起了改造“两米线”的创意征集,陈瑾随即报名参与,还召集了公司的其他珠宝设计师同事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与街道工作人员,“两新”党组织成员等一起落实。
选择图案,准备颜料,规划场地......5月10日,陈瑾和其他志愿者们,在月坛街道南沙沟核酸检测点绘制了街道第一批“艺术两米线”。
5月10日,月坛街道南沙沟核酸检测点,陈瑾在画“艺术两米线”。
5月10日,月坛街道南沙沟核酸检测点,一位小朋友对“艺术两米线”产生了兴趣,陈瑾手把手让小朋友也体验了一把画画的感觉。
“勤通风”、“测体温”、“不扎堆”......一幅幅带有卡通人物和宣传标语的精美“艺术两米线”在陈瑾等志愿者们的巧手下浮现,还吸引了过路居民的注意。居民看着新鲜,纷纷上前和作画的志愿者们交流:哪种颜料合适在地面画画,溶剂的添加量多少合适,什么样的图案更适合出现在核酸检测队列里;也有小朋友跃跃欲试,陈瑾大方递上自己的画笔,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创作。
“艺术两米线”完工后,陈瑾和其他志愿者们又设计制作了“国学100问两米线”贴纸,以国学知识问答题的形式打印在贴纸上,贴在地面,充当“两米线”,使排队的居民边等待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核酸检测点,时常能看到家长指着这些特别的“两米线”给孩子讲解。
这些被赋予了艺术和文化的“两米线”受到了居民喜爱,也让陈瑾觉得很有成就感。但她不希望这些“两米线”一直存在下去,陈瑾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能早日结束疫情,到时候这些“艺术两米线”会撕掉或者洗掉,街道恢复原样,生活恢复正常。
5月10日,月坛街道南沙沟核酸检测点,“艺术两米线”。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影报道
编辑 郑新洽 刘卜溢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嘉宁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