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1点30分,北京室外气温高达34℃,赵乾穿上防护服从通州区漷县镇卫生院出发了,他今天的任务是进社区、进村为居家隔离的村居民入户进行核酸检测。“目前一共19人需要入户核酸,顺利的话下午4点前就能采完了。”赵乾的妻子时扬也是漷县镇卫生院的一名护士,赵乾入户核酸的分组名单就是妻子时扬统筹分配的。从4月25日开始,赵乾和时扬时常一起出现在村里的核酸检测采样点,时间久了,村民们都知道,这是对夫妻“大白”。
通州“大白”夫妻赵乾和时扬。受访者供图
入户核酸围着村里的“水塔”转了20多分钟
赵乾是通州区漷县镇卫生院放射科的一名医生,4月25日,漷县镇组织大规模核酸开始,赵乾就时常出现在漷县镇各个村子的核酸检测现场。如果村里早上6点开始核酸采样,赵乾早上5点就得从家里出发。赶上4000多人的人口大村,会设置多个核酸采样点位,即便如此,张嘴、采集、回收,这样的核酸采样流程至少要重复千次。“刚开始进村采样的时候,有的村民都吐槽说我捅得深,心里挺别扭的。采样不标准,大家不都是白忙活吗?”心里委屈,可手头的采样标准得照旧。
赵乾和时扬一起在村里为村民进行核酸采样。受访者供图
进社区、进村进行大规模核酸采样之余,赵乾和同事们会轮流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入户核酸采样工作。有时候村子大,又没有路标,迷路是常有的事儿。一次进村为一位租户入户核酸的时候,对方也讲不清自己住在哪里,只说他家附近有一个“水塔”,赵乾就和同事围着“水塔”找了一圈又一圈都没找到地方。后来和对方进一步沟通,才知道对方其实是住在村里一个“电塔”附近。“当时,穿着防护服在村里兜兜转转了20多分钟,才找对地方。”赵乾对此记忆犹新。
核酸采样的路上也不都是辛苦和委屈,有时候到村里核酸采样,村里的路窄,车开不进去,村民会专门准备电动三轮车来接“大白”,坐在三轮车的后面,看着村民满脸的热情,赵乾觉得,挺幸福的。有时候,核酸检测时间早,村民知道“大白”们一定没有时间吃早饭,就会特意送来热乎乎的煎饼。赶上高温暴晒的日子,村民还会送来冰镇的矿泉水。“甭管是煎饼还是矿泉水,对我们来说,都挺‘祛暑’的,主要是大家伙儿的心意。”
“女儿和女婿”回村给村民做核酸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漷县镇将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最美漷县人”评选就是落地的形式之一。因为每次都主动请缨到人口多、采样任务重的村子等,赵乾就被推选为“最美漷县人”。赵乾觉得,这份荣誉里也有妻子的一份。赵乾的妻子时扬是漷县镇卫生院防保科的一名护士,自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妻子比以前更忙了。统计防疫相关数据、支援一线核酸、日常工作等一个都没落下。
妻子时扬是漷县镇西黄垡村人,夫妻俩时常一起出现在村里的核酸检测现场,每次看到这一对“大白”出现,村民们都知道,村里的“女儿和女婿”回家给大家伙儿做核酸来了。
即使不用支援核酸检测现场,妻子也得和同事轮流负责统筹入户核酸采样分组等。虽然每次都会尽量给大家均衡,但入户采样的路程、工作量难免会略有差异,每次时扬负责入户核酸分组“派单”时,最辛苦的组总是会优先分给丈夫赵乾。
夫妻俩都在防疫一线,家里的两个孩子只能交给亲戚照顾。再过几天就是赵乾和时扬结婚九周年纪念日,因为疫情防控等原因,夫妻俩可能没办法像往年那样庆祝,赵乾正计划着给妻子一点小惊喜。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