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核酸谁出钱?千万人口城市的防疫“账单”

2022-05-27 07:18:44 每日经济新闻 

“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的回应引发广泛关注:

“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频次上也不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要当地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防控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疫情防控的关键点被进一步定位至千万人口城市上。

一个背景是,面对眼下疫情散点、多发局面,各地均作出个性化探索,思路各有不同:

有城市将核酸检测的频率提升至隔天一次,并辅以行程码赋“灰码”的措施督促市民完成核酸检测;亦有城市面对诸如免费检测、增加人员等带来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求下,对政策“层层加码”的反思也被重新提出。

在繁芜丛杂的防疫问题中,千万人口城市是重点也是难点——面对更多人口、更频繁的人员流动下,推进城市常态化核酸检测愈加困难。眼下,它们编织起防疫网的过程,也是疫情新阶段进一步答题的过程。

17城“答题”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17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千万水平,包含4个直辖市和8个省会城市。

从地理位置上看,有12个城市位于沿海省份。从人口数量和流动性上说,它们大体上均可算作输入风险较高的城市。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要求下,这些城市“冲锋在前”。

最近拿出检测方案的是郑州——基于河南省21日发布的政策,居民及其他在豫人员原则上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郑州将作为省内第一批城市于5月底启动,其他省辖市则在6月底前建立工作机制。

但并非每个千万人口城市都拿出类似方案。

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0个城市给定核酸采样的频率。对于非关键、风险地区居民,北京与郑州相同,将两次核酸检测的间隔定为48小时。

稍宽松的是72小时的杭州、深圳、苏州和武汉。广州分区政策不同,海珠区倡议居民每5天一测,番禺区则开展部分区域常态化核酸抽测点。间隔最长的是一周一测,包括石家庄、青岛采取此种政策。

人员上,除了高风险暴露人群外,包括深圳、北京、苏州、青岛等城市均限定主要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检查核酸报告。对于尚未完全解除静默管理的上海,不少区则采取全面检测的方式。

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严格要求定期核酸检测的城市主要在沿海地区,他们也是今年以来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成都、重庆、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尚未跟进。

尽管检测需求各异,但在提升检测供给、布局15分钟核酸检测圈上,千万人口城市则有更多共识。

早在3月,深圳就曾提出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服务圈”。有媒体统计,以“固定采样点为主+小型流动便民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深圳核酸采样点数量在高峰时期曾达到近700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4个。

杭州提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规划——为方便群众就近进行检测,全市将布设10000个免费核酸采样点,同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无疫单元”创建。

从数据上看,目前,上海、杭州、北京三市核酸采样点均已超过9000个,重庆中心城区核酸检测点数量突破1000个,西安则设置超过500个核酸检测点。

“防疫”经济账

铺开这张疫情防控网背后,经费、人员的投入一样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财力和组织能力。如何拿出有效、切实、合理的策略,是这些“先行者”进一步探索的重点。

近期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的讨论颇多。此前有报道指出,全国层面并未统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支付方式,有少数地区存在将医保基金用于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现象。

近日多地的医保部门陆续收到了国家医保局抄送的一份函件,明确提出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不符合现行医保政策规定,要求相关地区立即整改。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也在今日(5月26日)回应,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因此,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了资金支持。

关于财政投入的多少,不少机构做过测算。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等人日前发表研究报告,仅就核酸检测费用,计算出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万亿元。该数字占2021年中国名义GDP的1.3%、公共财政收入的7.2%。

不只有政府财力考量因素。多个机构均提及,在不投入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情况下,政府可能承担疫情下实施局部管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高盛研究团队指出,假设中国前30大城市及部分财政状况允许的二线城市都采取常态化全民核酸检测,那么可以在一定期间内缓解并制约疫情或大规模封控措施对制造业及整体经济带来的扰乱和冲击。

东吴证券则计算了具体的数据:根据此前经验,局部风控损失大概为城市的10%,外溢损失约为10%。以此为参照,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可能低于定点式、高强度的封控措施带来的经济损失。

眼下,不少城市和地区已经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不少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市都开始建设15分钟核酸检测圈,进一步计算成本问题:

根据河南省政府采购网不久前曾发布采购信息,采购人为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购的“河南省双人便民核酸采样屋”,成交金额为46800元/个。

若以此为标准计算,郑州计划主城区每2000人设置一个采样屋,郑州2020年城区人口为416.64万人,估算出城区共需采样屋约2000个,仅该笔支出可能就需约1亿元。

从整体来看,现在不少三四线城市公共财政资源紧缺,未来财政负担也不小。正如郭燕红所言,并非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

寻找“平衡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数字是冰冷的。在成本计算之外,每一个具体的人更应该被城市所关注。

昨天,江西抚州发布消息,对核酸检测政策进行调整。对于高风险暴露人群,检测频率从此前的2天1检降低到3天1检,而对于非重点岗位、非特殊行业、非公共场所及非暴露性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人群(含公职人员),更是将3天1检的“高频”放宽到7天1检。

有当地网友指出,采样点太少,许多人无法按时完成采样;还有个体工商户称,本来小店就时刻离不得人,但高频检测一度让采样点排起长队,给其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如业内人士所言,当地实际应是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设置频率的最终标准。除检测能力外,科学性和当地民生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日前,大连发布核酸检测常态化措施,具体方案中“周二对男性市民采样检测,周四对女性市民采样检测”这一“男女分采”的操作引起网友讨论。此后,河北沧州、黑龙江大庆等地也都提出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男女分采。

为什么要男女分开检测?大连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根据疾病的传播规律,家庭成员和同一个工作单元的人员在缺乏有效防护情况下,一人感染大概率会导致全家或者同事患病。

把同住一个屋檐下或同在一个办公室的男女分开,隔两三天就有一个来检测,相当于原来7天后才能发现的风险,现在2天后就能查到,既有利于及早发现风险,也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检测机构的压力,大大提高检测敏感性、时效性。

对于千万人口城市来说,平衡感更难拿捏。

杭州的做法是以量取胜——在月初9000个检测点仍然造成排队的情况下,将检测点数量大幅提升至1.9万个,保证日均开放点位1万个以上,才基本实现“立等可做”。按2021年杭州1220.4万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采样点高达约15.6个。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这将进一步提高政府投入门槛。

而采样大面积铺开后,核酸采样人员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杭州共有6.2万采样力量,每天配置采样人员数量在1.2万人以上。其中,社会力量约占40%。而根据去年10~11月数据,杭州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12.2万人。

盘活药店执业药师资源,扩充采样力量是城市比较普遍的做法。此前有媒体报道,即便仅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药师因采样而导致无时间休息的情况并不少见。而由于耽误本职工作,药师也会面临收入下降的问题。

亦有专家指出,有政府寻求通过与企业合作缓解人员招募压力,但商业行为本身具有逐利性,核酸检测作为一项公共服务,难以简单依靠职业道德来约束,这也涉及到公利和私利的平衡问题。

记者|杨弃非

编辑|王月龙 杨欢 盖源源

校对| 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