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也在优化调整。
在6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答建设科技强国计划在哪些领域投资问题时表示,经费要围绕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活动?我们有什么样的创新力量?他们有什么诉求?怎么样有利于他们从事科研创新?不管是搞基础研究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技术创新的还是成果产业化的等等,我们都要加强资源配置。”他说,一个是政府投入明确导向,体现国家发展战略。一个是引导企业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科技创新。同时,我们还在开展国际合作,我们的科学家在国际合作中,有些以项目为载体,有些以平台为载体,这些载体需要的服务和投入也是支持的方向。
王志刚称,要重点加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因为基础研究是从未知到已知,减少不确定性、增加确定性的过程,加强基础研究,就是要把其中的规律、方法、技术路径找到。同时还要把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关系人民生活的重大领域作为科研资源配置的重点。
作为基础研究的关键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在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上资助了多位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在会上介绍,通过近五年的持续努力,科学基金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在资助管理策略改革方面,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例如,根据科学问题的属性进行分类申请和评审。对四类不同的科学属性进行分类评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去年总共有28万份申请,85%的项目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评审,科研人员选题质量显著提升。
在资助管理机制改革方面:实施原创探索计划、实施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推进学科交叉研究资助管理改革、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
比如,建立随时受理申请、预申请、交互式评审等新的机制,及时支持极具创新性的思想。过去两年共资助了204项这类申请。李静海说,大家关注的“杰青”项目每年资助量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青”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青年项目过去4年间共资助了7.5万项,一大批年轻人在这个项目的支持下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资助项目数逐年增长。
同时,改革联合基金,针对不同合作对象,明确出资比例。按对象的公益性质层次,与企业是1:4,与地方政府是1:3,与部门是1:2,引导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研究支撑社会经济重大需求的能力。“协议期内吸引外部资金投入123亿,今年联合基金吸引的外部经费已经相当于中央财政投入的近8%,这是相当大的比例。”
而且,率先在杰青项目中,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自主权,开展了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随后青年基金和优青项目也实施包干制。
在资助管理布局改革方面,根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将9个科学部整合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用宏观调控经费引导各个领域科研人员围绕重大的复杂问题协同攻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