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仲夏,群山环抱的秦巴山区绿意盎然。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南部山区,自行车道、观景漫步道、景观小品让郁郁葱葱的山林“生动”起来:低矮翠绿的枝头上,已进入最佳采摘期的蓝莓吸引游客来回穿梭,风格各异的乡村民宿点缀山间,令人流连忘返。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后,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产业是基础。去年,湖北全省90%以上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40%以上收入来自特色产业。茅箭南部山区变“靓”,正是湖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如今村里设施完善,村子越来越美,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28岁的返乡大学生村官杨凤梅看着在康家村彩色漫步道上的游客们,满怀期待。
6月4日,前往茅箭南部山区各“网红”村游玩的车辆停满各村口。(受访者供图)
茅箭南部山区的美丽经济,离不开乡村建设的赋能。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是湖北全省推进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也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说起家乡的变化,杨凤梅感慨,以前的康家村,一到下雨天,河道里的水漫到村道上,到处泥泞,老百姓(603883)意见很大,对于改变家乡面貌,大家都有着强烈的意愿。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敞开渠道,真正把群众反映的真实想法、有效建议吸收到工作中。
去年以来,康家村对茅塔河沿岸步道进行升级改造,铺设彩色生态步道,增设路灯、长椅,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小型旅游景点,建设秦巴风格“康家别院”民居群落,把小山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在外务工的村民逐渐返乡,做起了民宿、餐饮、特色种植等产业,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54岁的村民万品军,提起现在的收入,言语之间透露着满足。两年前,他和儿子应聘成为蓝莓基地管理员,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基地还给缴纳了社会保险,如今村里像他这样长期在基地务工的还有近50人。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在陈罗村,村民将集体讨论的环境卫生保护办法纳入村规民约,成立村级卫生志愿服务队,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实行“户评比、总评分”制度。村民王凤先是位闲不住的老人,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房后,他就加入了村级卫生志愿服务队。“村子是我们的‘大家’,也是面子,更要干净整洁。”王凤先告诉记者,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为村庄环境卫生发挥余热。
5月25日航拍茅箭南部山区马赛路沿线农家乐。(受访者供图)
处处是风景、处处能留影、处处能欣赏、处处有诗意。放眼茅箭南部山区,近20户家庭农场、30余个生态农业观光基地、80多家各种农业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营子村河滩地变四季采摘园,锅场村林地变蜂蜜“DIY”营地,马家河村荒坡地变“梅园”“郁金香园”,东沟村茶园变“打卡地”……茅箭区委负责人表示,山乡美、产业兴、农民富提亮了乡村振兴成色。下一步,当地将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李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