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比4月的18.2%上升了0.2%。
短期看,中国一部分青年人因为疫情冲击导致失业率偏高,但从劳动力需求看,还有大量制造业工厂和小微企业招不到工人和技术人才。从一个更大的维度观察,中国面临老龄化压力与劳动力供给持续萎缩的状态。中国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减少的挑战,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化解。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短期的,但一些长期因素可能会导致劳动力错配,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即需要劳动力的部门招不到人,同时又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中国正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实体经济并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应地,不管是高级人才还是普通劳动力,投身到制造业的人才数量都远远不够。
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开展的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的结果显示,从95后到00后,大学生择业标准更加理性务实,他们对收入的重视和期待在提高;从偏好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工作的吸引力在上升;从去向看,211高校生更倾向选择高薪企业,一般本科院校生偏好公务员,专科院校生相对更爱创业,将“舒适”和“稳定”作为评价工作好坏首要标准的大学生比例都有所提高。
此外,当下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另一关键特征是物质主义的取向。他们在薪酬待遇上选择“不妥协”(50.4%)的比例略高于“妥协”(49.6%)的比例。他们成长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阶段,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实现“财富自由”的愿望也更为强烈,这也与当前有质量的生活成本过高有关。
趋利性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物质主义与疫情冲击下的求稳心态,与中国当前转型发展阶段是不相符的,这也是劳动力错配的原因,即观念与现实的错配。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而不能脱离时代。过去几十年,老一代人在工厂和建筑工地等用血汗创造了财富。现在,需要年轻一代用创造力推动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还相对落后,正因如此才拥有了继续增长的空间,才会有对人才的渴求。今年,中国有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如果年轻人不去制造业和基层,制造业和基层就更难进步,经济增长可能停滞,未来一代的生存环境也会更差。
一代人担负一代人的责任,在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并成为现代化强国之前,国民尤应继续保持努力奋斗的精神。船到中流浪更急,我们处于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年轻人还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继续拼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应该在使命感的驱使下,凭借其创造力、想象力,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主力,成为时代责任的担当者。
客观而言,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年轻人要认清当前这个时代的需求,脚踏实地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们的社会应该将学校专业设置、学生知识结构同社会就业结构匹配起来,持续培育高素质人才,纠正人才错配的问题。同时,企业和机构给予人才应有的地位和待遇,政府也要建造更多公租房帮助毕业生在城市扎根发展。要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年轻一代则需要承担这个时代的使命,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