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酸检测公司靠贷款运转,有人排队数小时,如何避免过度检测?

2022-06-17 14:32:59 中新经纬 

有核酸检测公司靠贷款运转,有人排队数小时,如何避免过度检测?

5月底开始,河南陆续开启全省常态化核酸检测。省内人员“原则上每48小时”至少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否则会被弹窗或赋黄码,无法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

虽然“续航”的周期是48小时,但由于出结果较慢,当地居民做两次核酸检测的间隔远远短于这一时间。在郑州工作的许文俊,原本上午10点上班,现在他要早上7点半就去做核酸,次日下午再做一次,如此循环往复。“每天在做核酸上至少要花一小时。”从6月5日起,郑州已经将近10天没有出现新冠本土病例。

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核酸检测常态化已推进一段时间。它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对财政支出的负担以及对核酸检测行业的挑战,已经显露出来。

即便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疫情也并未如所想那般容易被发现、控制。截至6月6日,除个别区之外,北京多个区域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7日以上。这一天开始,北京恢复堂食,并将核酸阴性证明时限要求从48小时放宽至72小时。但仅仅三天后,北京再现聚集性疫情:6月9日0时至今涉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超过200例感染者。

出诊、上班、割麦,先亮一下核酸

被“闷”了两个月之后,6月1日起,上海全面复工复产,血管外科专家张强所在的上海国际静脉病中心也开始接诊。

“但现在又有新的问题。”第二天,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复工情况时讲述, 6月1日测核酸排了一个小时队,结果说采样管子没有了就收摊了,所以还得找别的地方去测核酸。

他说,核酸报告如果上传不及时的话,医生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遇到急的会诊时很难办。患者来看病也要准备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很多患者前一天为了做核酸,排了两三个小时的队。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在医院治疗时间比较久,核酸就会过期,患者回家乘坐公交、地铁怎么办?他感慨,核酸检测这件事情,可能对复工影响也是蛮大的。

按照上海的要求,6月1日起,进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人员,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便不出门,根据6月10日最新规定,今年7月31日之前,也要求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如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其“随申码”将会被赋黄码。

核酸检测开始侵入公众日常生活。6月3日端午节这天,许文俊不用上班,原本嗓子可以“歇一天”,但是因为下午要去超市购物,早上还是照旧起来先找医院做核酸。很多民众还遭遇过如下的场景:与朋友约好走进一家餐厅,因忘了及时做核酸被挡下;兴致勃勃来到公园,失效核酸结果再次让公众败兴而归。

近日网传的一段视频显示,河南某地一村民专门赶回老家,到地里准备开始收割小麦时,村支书突然跑了过来,二话不说,就让村民先停下来,把48小时核酸亮一亮。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关注到视频反映的情况,要求相关省份认真核查,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5月31日,吉林省四平市还发布了“史上最严”核酸令。6月2日6时~17时,当地开展城区居民核酸检测,要求应检必检,不落一人。两次以上未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四平市将对其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并将人员纳入失信人员名单。

作为核酸检测常态化战略一部分,许多城市都在建“15分钟核酸圈”。但实践中,构建核酸圈并没有那么简单。

经历常态化核酸首日混乱之后,6月2日,上海市疫情防控核酸筛查专班负责人向市民致歉,表示接下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密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手、延长服务时间等等。但情况并未彻底好转。一位上海市民6月8日称,非工作时间的核酸采样排队时间依然很长,大约一个小时。

该市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预约了当日早晨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复查,因为入院需要48小时核酸,于是便在6月6日上午11点去做了核酸。但是,核酸结果直到6月8日下午一点多才出,导致当天早上他没能入院复诊,只能重新预约、做核酸。

一边是千亿市场,一边是现金流亏空

在新冠疫情早期,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行业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检测一份样本,曾经收费可高达200元。2020年,行业龙头金域医学(603882)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个财务指标上,比前一年分别增长56.5%和275.24%,2021年,上述两个指标较同期依然分别有44.88%和47.03%的增长。华大基因(300676)2020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0%和656%。

如今,虽然核酸检测价格一降再降,但因为有庞大的检测量,市场规模也不算小。根据太平洋(601099)证券测算,假设大规模核酸检测采用10:1混检,混合检测单价为3.4元/人份,平均每人每月检测8次,推广至全国40%的渗透率计算,单月新冠核酸检测市场规模达154亿元,半年达到922亿元。

但行业内,入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却诉说着故事的另一面。对很多企业来说,现在核酸检测业务并没有多少利润空间,甚至是亏损的;因为政府回款周期慢,理论上的千亿市场收入还如同“水中月”。业内人士分析说,很难测算每人份单检和混检分别收费多少,才是第三方检测公司开展该业务的盈亏平衡点。加之采样亭等设施谁来购买、人员工资高低、核酸检测量多寡等因素,都会导致公司开展核酸检测的成本不同。

多位行业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以上海的核酸检测机构为例,疫情发生这两三个月以来,当地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个别机构收到了15%左右应收检测费用,但还有很多没有公司拿到回款,有的只好靠着贷款或者其他业务收入来垫款运转。

从参与核酸检测的上市企业财报来看,许多企业这两年应收账款金额大幅走高。以头部企业金域医学为例, 截至2021年末,金域医学账面应收账款达46.65亿元,同比增长73.15%。其中,1年以内账期应收账款为46亿元,占比达95.7%。类似地,兰卫医学也在2021年年报中提及,当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4%,主要系报告期业务快速增长、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回款期较长所致。

新的一年,情况更为严峻。2022年第一季度,金域医学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9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96%;另一家龙头企业迪安诊断(300244)的经营性现金流更是直接由正转负,由2021年末的净流入13.18亿元,变成净流出9.73亿元。

钱明东是一位体外诊断领域产业投资人。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新冠疫情早期,最早一批加入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公司当中,一部分原本开展分子诊断为代表的高端检测项目,本不擅长做新冠核酸检测这样依靠大量人力的流水线式检测项目,后来一些公司才专门开展这一业务。

吴森是一家医学检验公司的创始人,其公司原本提供肿瘤基因检测服务,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保持公司运转,便将主要精力用在新冠核酸检测业务上。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新冠检测对现金流要求很高,进入常态化检测以后更是如此,而如今这一业务已基本不挣钱。

同样面临挑战的,还有医疗机构。河南某地级市一家二甲医院的分管领导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6月4日以来,该地也启动了核酸常态化检测,当地均由医疗机构进行采样和样本检测,没有涉及第三方检测公司。不过,资金结算也不够及时。

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前,今年三四月份,当地已经开展了8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这些均为免费核酸检测,由市政府承担相应费用。不过,作为当地主要的检测机构,该医院需要垫付检测试剂、防护服、口罩等耗材,已经花费了数百万元,但是到现在,政府还没有结算过。按照带量采购的规定,试剂这类耗材都需要在30天之内付清账款。前述医院领导也强调,市卫健委一直在积极协调,近日已经向市政府打了报告,医院应该很快就会先收到一笔资金。

常态化如何进行?

北京进入常态化核酸检测后,检测机构工作量很大。北京市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核酸检测点基本是区属管理,一般是各区街道、社区按照周围居民、楼栋等情况,将设置多少个核酸检测点、在哪里设置,向区卫健委上报。据《北京日报》6月1日报道,检测机构考虑到自身检测量的承受能力,对开设新的核酸检测点已越来越谨慎,容易导致部分区域检测点偏少。

吴森说,常态化之后,现在平均每天收到的样本量要比全员筛查时少接近一半左右,因为考虑到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北京这样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所以,公司暂时不会减少采样点位。但是,每个公司的想法不一样,现金流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新冠检测常态化,考验检测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常态化之后,人们对检测出结果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敏感,很多地方政府都要求,检测机构应该争取在6小时内出报告。不过,要想做到这样并不容易。

上海一家第三方核酸检测企业管理人员曾谈及,以前居民全员大筛查时,采样点位和检测人数都比较固定,能把规模化的样本在一定的时间点收起来送到实验室。但是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大筛不一样,居民自发选择时间检测,有的时间段拥堵,有时空无一人,降低了样本采集、转运和检验的效率。

钱明东分析说,部分核酸检测实验室初期花费大量招募和培训成本扩充实验员。如今,由于新冠检测样本量不稳定,会不定期出现大筛查,企业难以一直按照最高峰业务量配备人员。而解决方案更倾向于从两班倒改为激进的三班倒来应对高峰。但即便如此,民众还是会抱怨出结果很慢。

既要在微利情况下节约成本、维持生存,又要按照要求加赶进度,夹缝之下,一些核酸检测机构不得不“铤而走险”。钱明东说,行业就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情况。据他了解,有核酸检测机构日检测产能在5万~6万管,但是在某一次全员核酸中,政府要求其完成20万管左右样本量,为了完成任务,机构采取将混检样本再混检的违规方式开展检测。这也是近来,一些核酸检测机构被曝光的违规操作。

目前,核酸检测行业正在迎来严监管。据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6月9日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在北京,近两周,市区卫健部门对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已开展了622家次督导检查。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综合组也在6月1日提出了监管的六个方面,包括严格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管理、规范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转运管理、强化核酸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等。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中,违规收取新冠病毒核酸和抗原检测费用也列入了检查范围。医药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飞检加入核酸和抗原检测,部分原因是有些区域用医保基金支付核酸或抗原检测。此外,核酸检测乱象应该也在被查的范围内,有些地方核酸检测已经形成利益集团。

在钱明东看来,核酸常态化的开展中,财政支出可能并非最大挑战。更难的是,因为对线下商业活动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商户与消费者都不愿意配合参与采样和查验核酸。

在基层,常态化核酸检测已经对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影响。据媒体报道,在郑州一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由于人员不够,全员需外出采样,基本业务近乎瘫痪。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附近约30个核酸采样亭的采样工作,每个亭子派驻至少2名工作人员,每天派出人员将近六七十人,占了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近一半的人力。

“我觉得核酸常态化达到怎样一种平衡,现在各方都在摸索,大家都希望真正的‘常态化’起来。”一位行业人士表示,首先如果不尽快把支付问题解决,没有多少企业可以背负着债务继续再支撑核酸检测。

政策一直在变化。以前述行业人士所在的上海为例,根据6月11日最新消息,免费的常态化检测将延长至7月31日。在那之后,这笔生意会是怎样的,人们是否会愿意再自费检测,招聘的人员与购置的采样亭需要如何安排、处置,都是未知。

吴森坦言,现在公司核酸检测工作的运转已经非常困难了,他所在公司已经在开始贷款。因为政策变动风险,他也无法规划公司还要开展检测任务多久,他说,可能就是到做不下去的时候吧,“毕竟银行贷款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这样。”

无疫地区查验核酸不应是常态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很多公卫专家都表示,比起大规模、长时间封控带来的经济损失,用常态化核酸检测来实现早发现、早行动,是中长期更为划算的策略。

不过,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宏近日撰文所写,全员核酸消耗的经济成本肉眼可见,可各级政府如何支付这笔开支却鲜有明确说明,是否符合预算要求也不可知。核酸检测造假事件频发,对普通个体造成的沉重负累以及政府为推行常态化核酸所付出的高昂执法成本等等,都引发我们思考:如何科学确定检测频次和筛查范围,而不致使核酸检测因常态化而滑向资源浪费、收效甚微的过度化?

从5月底开始启动常态化检测的郑州市,在5月30日~6月5日这一周里,共新增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同一时期,河南全省共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从6月5日到现在,河南再无新增感染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以及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如何更具体地理解一个地区风险的高低?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对于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隔离酒店工作人员、冷链行业从业者、航运业、口岸与海关工作人员等,应该坚持高频次的定期筛查。然而,对于普通民众,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依然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与此同时,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认为,比起核酸检测对社会生活、经济的负累,低成本、便捷的抗原检测应受到更多重视。他分析说,现在常态化核酸检测基本是混检。与武汉疫情初期流行原始毒株不同,奥密克戎感染者病毒含量低,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经过混检稀释后,漏检会增多。虽然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低于核酸检测,但是也要好于这种混检的灵敏度。

金冬雁说,若一个人是新冠感染者,只要连续使用抗原检测5天到7天,一定会出现阳性结果。如果结果都是阴性,就可以排除感染。抗原检测也会出现“假阳性”。这种情况下,初测阳性者再做一次核酸检测,也能进行排除。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指南,新冠病毒检测分为三种,诊断性检测、抗原检测和公卫监测性检测。针对不同检测目的,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手段,比如,混检可以用在筛查性检测中;在疗养院、宿舍、收容所等聚集性场所,抗原检测用于新冠病毒筛查,这种情况下,快速检测、出结果至关重要。不过,抗原检测结果需要专业公卫和医疗人员的进一步确认。

金冬雁建议,抗原检测的频次也要根据疫情风险来定,对一些重点和高危人群,比如医护群体,可以每天都测,成本也可以接受。另外,可以随机地对一些人群进行抗原检测,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判断社会的感染情况。比如,通过定期抽查学生群体,可以了解他们所在社区疫情风险情况;或者在小区中随机抽千分之一户作检测,也可以推算出病毒感染率。香港从2月以来每天从18个行政小区中随机抽一万人做抗原检测,其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社区中病毒感染的基本情况。

而在发生零星感染的城市,市民可以连续进行抗原检测一段时间,直到不再有风险。

国内一些省份已放宽对核酸检测的要求。6月2日,江西省率先提出,低风险地区和无本土疫情的县(市、区)之间人员可以自由有序流动,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实行核酸落地检;6月7日,浙江与甘肃也出台了类似针对流动人员的防控措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认为,在如今各地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占极高比例的情况下,要更科学、有效地考量核酸检测策略及一系列的抗疫措施,不应过度检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许文俊、钱明东、吴森为化名。)

(编辑:郭晋嘉)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