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自贸区、自贸港——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2022-06-22 10:14:14 和讯  光明网-《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敢为人先、大胆创新……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统筹开放和安全,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自贸试验区累计开展3400余项改革试点,推进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举措,打造了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为我国赢得了改革开放主动,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标杆作用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挂牌成立。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第一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落地,全面深化改革的“种子”在国家试验田的沃土中播下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是“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自贸试验区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在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开放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从蓝图变成了实景。”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我国一共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

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进出口占全国17.3%,吸收外资占全国18.5%……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多个省区和直辖市,多区块、多领域、复合型综合改革态势形成。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

自贸试验区经过多次扩容,形成了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紧紧依靠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自贸试验区正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近十年,我国开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制度型开放也在加快推进。2013年,中国推出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压减,条目由最初的190项减少到2021年版的27项,压缩比例超过85%,开放领域涉及第一、二、三等各个产业,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市场准入全面放宽,带动全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一张不断缩短的清单,见证的是中国越开越大的开放之门。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加快升级发展推进数字赋能。新华社发

“制度良种”在全国生根发芽,进一步提升了各地的开放水平、行政效率、发展动能和经济活力。2016年开始,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做法推广到全国,实施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限制措施也由最初的93项减到现在的31项。2020年,新的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开启了新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率先在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及6个东盟国家落地实施。涉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超级自贸区”正式启航。“这表明了中国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王受文说。

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顺利开局

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在2025年前启动封关运作。目前,海南已将全岛封关运作作为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全面启动相关准备工作。

“中国将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

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迄今已经推出了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1年,海南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开展,海南自贸港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2021年,海南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2.64%,实际使用外资在连续3年翻番的基础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离岛免税店销售额高速增长,突破600亿元。目前,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签约引进43所国内外知名高校,首批学生就读;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特许药械品种首例超过200种,成为国际先进药械进入国内的主要通道;位于洋浦保税港区的海南金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并投产,依托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项目将生产用于航空器、高铁、汽车等产品制造的高性能新材料。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东渡港区,一艘货轮向码头靠拢。新华社发

海南自由贸易港创建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将13个部门179项投资服务整合至一个窗口,压减审批时限和环节近70%。从数据看变化,2022年1月-4月,海南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8.24小时、1.08小时,分别优于全国平均水平43.54小时和1.45小时。

2022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攻坚之年和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措施扩区试点,积极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

“今年前4个月,海南外贸增速继续领先全国,4月份再创新高,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海口海关关长施宗伟指出,营商环境是决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海关将积极采取措施,不断优化监管服务,提高通关效率,推动海南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助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聚焦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深化制度集成创新,为自贸港建设“促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破题探路

日前,40辆医药冷链运输车连成一条长龙,通过自动核放,快速通过天竺综保区海关主卡口,载着73吨进口检测试剂商品奔赴国内32个目的地。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北京海关通过制度创新助力北京“五子”联动,发挥综保区政策叠加优势,将天竺综保区打造成为北京自贸区的“排头兵”和“样板间”。通过多种创新监管模式,培育全国首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医药产品试点新业态,吸引阿里、京东等头部电商企业入驻。目前,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天竺综保区内逐步形成,不断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链向纵深发展。

自贸区的实践证明,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有利于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和相关市场主体的集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水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破除阻碍国内国际各类创新资源和关键要素聚集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壮大,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集成电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油气产业、江苏自贸试验区的高端装备制造、湖北自贸试验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先进制造业、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新能源汽车、陕西自贸试验区的现代农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各个自贸试验区内崛起。

2022年一季度,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92.3亿元,同比增长61.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77%。

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广东自贸试验区全球中转集拼业务量超过1000亿元。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大力发展航空维修产业,近年来年均产值超百亿元。河南自贸试验区以监管创新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辽宁自贸试验区探索国有企业发展新模式。山东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国际经贸服务产业链。黑龙江、广西、云南等沿边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等跨境经贸合作新模式。

自贸区持续不断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高质量发展动能。金融开放创新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向全国推广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举措,推动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渠道更宽、成本更低,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各省区市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5000多项省级管理权限,推进“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减少审批事项,大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1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