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27日电(记者 曹原青 徐子茗)六月,宁夏的枸杞红了,村里的日子火了。
田间地头红果压枝,门前屋后桃红柳绿,一幅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呈现在 “中国有约 A Date with China”2022年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成员的眼前。
枸杞红了,一起幸福把歌唱
“前头采后头摘,双手绕了个并蒂莲,八宝茶添上咱枸杞子,幸福的生活比蜜甜……”中宁田间,枸杞飘红,歌声悠扬。
“2022中国有约”采访团和采摘工人们一起采摘枸杞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枸杞种植基地里,枸杞鲜果在枝头摇曳。工人们边采边唱,他们采摘的是今年的头茬枸杞,口感好、甜度高、营养丰富,是一年中最好的枸杞。
“以前我们吃饭都成困难,现在有吃有穿,50多天的采摘季下来能挣到8000多块钱,心里满足的很!”,60岁的采摘工人魏小萍,额头上沁出汗珠,脸上难掩满满“幸福感”。
每年枸杞采摘季,宁夏中宁县都有超过2万名枸杞采摘工忙碌在田间地头,其中大部分是周边生态移民村里的妇女。
庄园依托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的基地优势,带动了当地的群众就业。“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现在庄园每年稳定就业的周边群众有300多人,季节性务工人员2000多人”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说。
红彤彤的枸杞鲜果
枸杞红了,口袋富了,产业旺了。作为中宁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可支配收入达40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产业综合产值120亿元,“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90.32亿元。
“嗯!咬下一口,枸杞的汁都会‘爆出来’,太好吃了!像葡萄一样!比葡萄还要甜一些。”在品尝过刚摘下来的鲜枸杞时,随行的俄罗斯籍视频博主环环说,“我要带回去给我的妈妈和阿姨尝一尝宁夏枸杞。”
日子火了,家家户户笑开颜
站在红寺堡弘德村的巷道向里望去,家家户户的移民新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绿树环绕,硬化的通村入户路四通八达。
红寺堡,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上世纪末,黄河水经多级泵站逐级上扬近300米,最终流入红寺堡的土地里。整座县城从无到有,平地而起,黄沙地上累计搬迁安置宁夏南部8个县区贫困人口共计23万人,在红寺堡行走,不时能看到“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几个字。
“这些年,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从之前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用上了自来水睡上了木板床,水电路都通到了家里面,门口就是卫生院、学校,干啥都方便!”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年过五旬的村民刘克瑞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以前在外打工,生活的很艰苦,连一块钱的电费都要去邻居家借。但后来选择了回乡创业,种植枸杞。”和同村的刘克瑞一样,“红寺堡枸杞一姐”王航弟对于幸福生活的变迁,如数家珍,“因为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再加上互联网的直播电商,慢慢的,我的年销售额达到100万,总收入达到了50万。我们摘果子的工人数量能达到2000人,我成了我们村子里的致富带头人。”
俄罗斯籍博主环环正在拍摄视频
村民生活发生的变化正是大时代的一个缩影。1998年,弘德村人均收入不到500元,到2020年,人均收入上升到了10925万元,增长了近22倍。
田间地头的歌声还在飘扬,农民们的笑脸还在心头荡漾。如今,移民脱贫已成终章,美丽乡村的画卷还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天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