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香港和澳门特区的情况来看,BA.5的Re值(有效繁殖率)都没有超过2。BA.4/5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超过10的,超过5的都非常少。 ]
近日,西安、上海、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相继报告由奥密克戎BA.5毒株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各地面临的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
为此,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7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个别入境人员的集中隔离点,在管理上存在着薄弱的环节和风险隐患,这也增加了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
一方面,各地需要进一步强化“外防输入”的相关工作,这包括加强口岸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加强入境物品、客运航空器等风险防范,及加强入境人员隔离管控;另一方面,在“内防反弹”上,各重点场所、哨点等仍需做好相关人员的精细化筛查管理,以使多渠道监测预警发挥应有作用。
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
根据雷正龙在发布会的阐述,集中隔离点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包括:个别地方对入境人员在集中隔离期间的核酸检测频次不足;有集中隔离点在发现阳性感染者以后,没有评估和排查本隔离点内的交叉感染风险;个别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没有严格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没有主动向社区报备,甚至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外出参加聚集活动等。
“集中隔离点做好规范管理有其迫切性、必要性。”一位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针对上述情况,我国疫情防控重点应聚焦两个方面:境外输入和集中隔离点管理,“比如,某集中隔离点内,如果有人员处于阳性期间但还未被发现时,与其相邻房间的阴性人员,就有可能通过走廊取餐、开门扔生活垃圾等造成传播”。
该成员还表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定点医院处置医废的规范性,“定点医院由于接收新冠阳性病人(属于传染源),其医废的处理、相关保洁人员的闭环管理都很重要,万一处理不妥当,病毒就有传播至社会面的风险”。
流行病学专家、香港大学教授金冬雁告诉记者,集中隔离点最关键的还是要防止交叉感染,“应特别注意新冠阳性密接者的隔离,因为这些密接者中虽然只有极少部分人会有传染性,但万一这部分人没做好防控,解除隔离后回到社区再传播,情况就会比较糟糕”。
此前有说法,南非研究显示BA.5的R0值为18.6(也就是1传18.6人),金冬雁则认为这一说法不准确,如今人们都广泛接种疫苗,在形成免疫力屏障的情况下,是不能用R0值来衡量BA.5传染力的,“从香港和澳门特区的情况来看,BA.5的Re值(有效繁殖率)都没有超过2。BA.4/5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超过10的,超过5的都非常少”。
加强隔离期满后的持续监测,也是使得预警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上述专家建议,对于重点人群,尤其是入境人员在解除隔离后,仍然需要对他们进行为期3~5天的健康监测,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传染性变强、潜伏期变短的特点来看,这一做法非常有必要。
“详细来看,这些人群的监测包括做好核酸检测,频率可以是‘三天两测’,或者进行抗原自测,且在必要性的外出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上述专家称,但由于这些人群仍然具有一定风险,其活动范围应有所限制,这就需要落实一些监测细节,包括社区方面需要对他们进行信息触达,做好健康教育解释工作,让他们更好地履行义务。
金冬雁表示,目前香港特区正在探讨是否可以通过“5+2”的形式来对入境人员进行防控政策的落实及其后续监测,“最为关键的还是当下入境人员配合监测的主动性不强、配合程度不高,这也是容易造成一些意外传播的因素”。
监测预警需更“灵敏”
除了集中隔离点管理,如何在其他渠道开展更为“灵敏”的监测预警?
事实上,作为最为直接、有效的监测预警手段,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对重点场所下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做了“加密”: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我们一些地方的核酸监测确已颇为频繁,但在方式上应该‘多管齐下’,即核酸、抗体、抗原共同应用。”病毒学家常荣山对记者解释说,比如,在核酸检测上,10混1、20混1等混检方式的检出率较低(病毒浓度被稀释、离心机使用不完全等),再加上核酸检测人员操作手法不规范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阴性;针对上述重点人群,还是建议采取单管单测。
同时,常荣山还建议,抗体检测也可以被纳入社区面筛查,这是因为其需要灵敏度、精确度更高(需要采血检测且样本浓度大),“如果有人员核酸、抗原等检测阴性,但IgM抗体检测阳性,这就说明其仍然是新冠阳性,感染周期没有结束。除了核酸、抗体、抗原这3种方式,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也需要重点进行。”
多种奥密克戎变种叠加传染下,重点场所应如何将防控关口前移?一些“哨点”如发热门诊、药店等又应发挥哪些作用?
为此,常荣山表示,从人群上来区分,除上述重点场所一类人群(海关、港口、跨境等)应按要求做好常规检测外,还有一类人群则是高危人群,“这包括那些去过高危地区的(疫情中高风险发生地)、高危场所的(酒吧、KTV等)或与高危因素(野生动物、医疗废物等)有接触的人员,对这些人需要通过引导和宣传,以主动检测的方式提前做好防控筛查”。
而金冬雁则告诉记者,从监测预警角度,如要实现网络化的提前布控,也可以参照流感监测点的模式,在各区域设置新冠监测点,比如在一个市县选择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在内的6个地点,定期进行传染病监测,监测频次、人群数量可以根据疫情风险高低来决定,但这一做法目前对低风险地区意义并不是很大。
一些疫情发生风险较高的如KTV、酒吧等场所,如何更精准地进行防控?“常态化防控下,各类细化的措施应做到既让行业继续生存下去,也要使其符合防疫要求。”金冬雁表示,对于这类公共聚集性场所,一方面可以增设一道“抗原”关卡给需要入内的人员做快测;另一方面,需重点注意环境通风,按要求做好每小时6次的换气频率,将疫情风险降到最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