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顿这句话,一不小心暴露了美国策划他国政变的黑历史

2022-07-14 20:07:26 新京报 

假“民主”之名而行干预之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2018年7月12日,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左)和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图/新华社

文 | 徐立凡

当地时间7月12日,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出的新闻访谈节目中,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当场承认,自己作为美国官员曾协助在他国策划政变。

美国政府机构曾在一些解密文件中承认在他国策划过政变行动。如1953年策动推翻伊朗民选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的政变,美国中央情报局称之为“阿贾克斯行动”;1973年中情局策划推翻了智利左翼总统阿连德,把皮诺切特军政府推上了台等等。

美国在他国长年策划政变,众所周知。但是,像博尔顿这样在媒体上毫无顾忌地承认曾参与策划在他国政变的,非常罕见。他还提到了自己曾在《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一书中写的2019年委内瑞拉未遂政变作为例证。——这场不成功的政变在美国插手他国内政的黑历史中,实在算不了什么。

美国在他国搞政变历史悠久

美国在他国搞政变的历史可谓悠久。在19世纪,美国逐渐强大的进程中就有了在他国搞政变的同步记录。

比如夏威夷在被美国吞并前曾是独立国家,由卡美哈梅哈王朝统治。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均承认夏威夷的独立性。

随着美国在夏威夷投资越来越多,加上夏威夷地处太平洋(601099)中间地带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美国开始打起了吞并的主意。

1891年夏威夷末代女王利留卡拉尼上台后,大力扶持原住民,限制美国和欧洲居民的权利,终于被美国抓住了机会。美国煽动夏威夷美国侨民政变,还出动了军队支援,推翻利留卡拉尼女王后,先是把夏威夷王国改为共和国,之后又在1898年完全控制了夏威夷。

拉丁美洲被美国视为“后院”,干预更是不遗余力。从20世纪开始,美国在拉丁美洲策划过数十次成功或不成功的政变。巴拿马原属哥伦比亚,美国看上了今天的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位置,于1903年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十多年后美国取得了巴拿马运河区的控制权。

据统计,在拉丁美洲几乎所有国家都曾遭遇美国“毒手”而陷入动荡。

▲这是2018年11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约翰·博尔顿的资料照片。图/ 新华社

冷战期间美国“黑手”伸到了全球

美国最初搞政变的重点地区是拉美和夏威夷这样的战略要地。到冷战期间,美国“黑手”伸到了全球。

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在他国选举时实施干预;二是对他国稳定政权策动政变。

最近因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媒体对日本政坛很关注。自民党在二战后成为日本最大政治力量,就与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向自民党输送秘密资金不无关联。

前面提到的1953年美国策动推翻伊朗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事件,起因是摩萨台欲将伊朗石油国有化,冲击到了美英石油企业的利益,于是美国策动推翻摩萨台,扶持起了巴列维王朝。

不过,美国策动政变最著名的几个例子均是失败的例子。如1961年猪湾事件。上台不到百天的肯尼迪政府利用流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登陆,企图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惨遭失败。这一事件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埋下了伏笔。

冷战后美国在他国策动政变的事有所减少,但在北非中东剧变、中亚“颜色革命”、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等地缘形势动荡中,仍可到处见到美国的身影。

而这些地区、国家至今仍留有后遗症。

▲美国总统拜登。图/新华社

假“民主”之名而行干预之事

美国在许多干预他国内政的秘密行动中,通常都打着“维护民主”的旗号,而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地缘利益。

假如他国选举结果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常以“不公正”“非法”等理由不予承认。

2018年委内瑞拉大选,包括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厄瓜多尔前总统科雷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约200名国际观察员,见证了整个选举过程,但由于查韦斯派的马杜罗获胜,美国就不承认选举结果,对委内瑞拉加以制裁,甚至一度准备动武。而近期因俄乌战事爆发,美国需要委内瑞拉增加石油供给,又准备对委内瑞拉实施“豁免”。

2021年尼加拉瓜大选,老游击队员奥尔特加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得以连任,但美国以选举弄虚作假为由至今不承认奥尔特加政府合法性,禁止尼加拉瓜官员入境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在大选期间,污称沙特阿拉伯是“贱民国家”,但拜登本月12日首访中东,为获得沙特石油,把沙特列入了行程。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谈到拜登首访中东时称:“拜登总统在中东问题上的目标是直截了当的……一个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统治或获得超过美国战略优势的地区。”

沙利文这番表态有和他的前任博尔顿相似的“坦率”。据不完全统计,二战后到2020年,美国至少策动了81次针对他国的秘密行动。其中拉美和中东地区是“重灾区”。

从美国干预他国的黑历史,到博尔顿和沙利文的“坦率”,有一种肆无忌惮始终挂在他们的嘴角。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