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一些高速公路收费几十年了,到期了还在收费

2022-07-18 11:35:44 新浪网 

2022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夏季年会于7月16日-17日召开。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并演讲。

黄奇帆谈到,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有几大堵点,“物流体系不够畅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为其中之一。主要因为“多个领域效益不高”,仍有部分行业受到限购、限牌照等简单的行政性措施的手段的限制。

黄奇帆提出,高速公路收费高,“我们一些高速公路收费几十年了到期了还在收,而按照BOT的原则,一般是谁投资,谁收费运营,运营20到30年就交给国家,停止收费了,不再收费,我们全国十几万公里高速公路都在收费。”他说。

他指出,现在许多的老百姓(603883)明明有很强的购车的能力和需求,但因为限号、限牌而买不了车,有时候年年参加摇号,摇了4年买不了车。

“关键是我们一个城市上百栋高楼,有些地方说是产能过剩的,为什么规划上建那么多的写字楼、住宅楼而不拿出一部分的空间变成立体停车库?既拉动房地产消费,又平衡市场,还解决交通停车难问题,同样可以平衡满足汽车多了以后的交通堵塞问题。”他说。

黄奇帆在演讲中表示,混合所有制不是让国有企业趴在那里,呆在那里,等待民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来投资,来购买国有资产的股权,形成混合所有制。

“我们往往是国有企业坐等天下资本来买他,来投资他,其实我们70多万亿的国有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可以在国民经济中畅快地循环的,所以拿出一部分的国有资本,按中央要求形成资本运营公司,不是等着别人来投你的资,而是你主动地在民营、外资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资产中去参股、投资,各类企业、只投资不控股,用脚投票,效益好就作为战略投资者。”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俄罗斯、乌克兰的冲突,还有主要发达国家通胀高企的多重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严重受挫,全球性、系统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持续引进,而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对冲各种风险挑战。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当下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办好改革开放创新,三方面的事。我从三个角度来讲今天的一些讨论的重点。

一、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改革涉及各个方面,很多的方面,当下改革的重点就是建设统一大市场,这是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超大规模潜力,形成世界经济强大引力的头等大事,是跟内循环、双循环的格局互相呼应的大事,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事。需要我们以改革的思路、消除经济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新政策新应用拓展新空间。从现实来看当下至少有八个方面的体制性、基础性的堵点问题,形成了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堵点。

一是地区间过度竞争产生的负面效应,地区间的相互竞争比拼经济增速和规模,被认为是中国经过持续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这个认识没有错但地区竞争过度的集结推进,也会带来负面的效应。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等阻碍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近几年来,随着供给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这种现象在减少,但不得不说国内市场体系中一定范围还是存在着这种问题的。

二是城乡二元架构导致市场分割,这主要表现在要素配置方面,劳动力在城乡的流动、区域的流动仍有不少的束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还在探索,商品服务方面,一些地方在农村流通的商品,与城市的同类商品看很像,但质量标准差得很远,部分就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在交通物流市场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城乡之间差距比较显著,制约着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反过来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三是部分领域行政配置资源的色彩仍然浓厚,比如在能源领域,尤其是进出口能源高度管制,中国是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但是在能源定价上,在全球范围缺乏话语权,这与我们的高度管制政策有关系。再比如在电力领域,去年出现了大规模的电荒就是因为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不平衡的配置造成的。由于去年的大规模电荒,由此倒逼有关方面推出了有序放开全国燃煤发电电量的上网电价的一件事,这是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此外,还有一些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一些领域的市场准入,不同地方的政策各不相同,企业在一个地方能做成,但换个地方就不行等等。

四是物流体系不够畅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14.7%,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美国的物流费用占美国GDP的7%,欧洲、日本占GDP的6%到7%,甚至像落后的国家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一般物流的费用占GDP10%,物流成本偏高是社会共识。

基本原因有三,1是铁路花了十多万亿投资,几十年形成的基础设施但是铁路货运量只占中国货运量的10%不到,而公路花了十几万亿,中国的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货运量占整个中国货运量的75%,这加上水路有10%几,整个中国运输里面铁路比例很低。美国的铁路占全部运营的20%,一般来说铁路运输成本是高速公路的1/3到1/4,如果把铁路运能提高10%到20%,将有效地节约物流。

2是高速公路收费高,而且是全方位,我们一些高速公路收费几十年了到期了还在收,而按照BOT的原则,一般是谁投资,谁收费运营,运营20到30年就交给国家,停止收费了,不再收费,我们全国十几万公里高速公路都在收费。

3是多个领域效益不高,没有实现基础设施多市联运不同功能的软硬件节,存在部分行业的政策性的措施,过去几年处理过剩产能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部分行业受到限购、限牌照等简单的行政性措施的手段的限制,本来可以满足的市场空间,逼迫压抑,得不到释放。比如说汽车,根据世行的统计,2020年每1000人拥有的汽车量美国是830多,德国是650,日本是590人,亚洲国家一般在400到450人,而中国只有170人,只有10%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哪怕我们不达到美国、日本的60%、70%、80%,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0%左右,我们如果以这种标准来看,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可以增长150%,但我们现在许多的老百姓明明有很强的购车的能力和需求,但因为限号、限牌而买不了车,有时候年年参加摇号,摇了4年买不了车。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认为车子多里,马路交通拥挤,没有地方停车等等,各种原因,但事实上,别的国家60%、70%的保有量,车辆交通也还是生龙活虎的,并没有堵死,关键是我们一个城市上百栋高楼,有些地方说是产能过剩的,为什么规划上建那么多的写字楼、住宅楼而不拿出一部分的空间变成立体停车库?既拉动房地产消费,又平衡市场,还解决交通停车难问题,其他的公共交通、地铁轨道或者是其他的交通设施的发展,同样可以平衡满足汽车多了以后的交通堵塞问题。

六是部分技术标准滞后抑制需求,我国是当今世界高铁装备生产线最大的,但也是产能利用率最低的国家,同时,我们国家又是全球钢铁蓄积量不足,废钢、炼钢循环经济比重偏低的,目前,我们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只占各种各样钢产量消费的7%左右,而欧美国家一般来说要达到40%左右,提高各类建筑中的钢结构,扩大钢材需求,有助于消纳先进装备。现在我们在住房方面,钢筋混凝土的房屋一般比较短,钢结构可以长达100年,可以使我们国家的钢铁产量充分利用,又可以大幅度提升房屋的质量,提升房屋寿命,长远来看可以提振循环经济,有利于抗震就在。

七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继续提速。生产要素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运作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正在实施的探索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补充更低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放开放宽超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等措施,有利于提升这些要素的流动性,有利于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有关要素市场化改革急需,按中央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

八是国有资本内外循环有待打通,2020年我国的国有资产是268万亿,其中国有资产中的净资本权益76万亿,这个76万亿净资本权益,99%的股权都是工商产业型的,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不高。国企改革要转变,要建立一批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要求,如何从现有的国有资本中拨转10万或者是15万亿的股权资本,组建若干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让这些运营公司能像新加坡淡马锡那样,或者是像我们国内股权基金那样专做股权投资企业。根据被投资企业的项目来决定进和退,既盘活国有资本又推动混合所有制,促进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循环畅通,扩大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带动控制力。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混合所有制不是让我们国有企业趴在那里,呆在那里,等待民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来投资,来购买国有资产的股权,形成混合所有制,我们往往是国有企业坐等天下资本来买他,来投资他,其实我们70多万亿的国有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可以在国民经济中畅快地循环的,所以拿出一部分的国有资本,按中央要求形成资本运营公司,不是等着别人来投你的资,而是你主动地在民营、外资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资产中去参股、投资,各类企业、各类行业中去投他10%、15%、20%,只投资不控股,用脚投票,效益好就作为战略投资者。就像淡马锡,拿了7、8千亿的资源,1/3投在美洲,1/3投在欧洲,1/3投在亚洲,主要是在中国,形成15%的回报,每年有1000多亿新元上缴新加坡政府财政,这不就是国有资本扩大了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参与到各个方面形成了各个方面的混合所有制吗?所以,混合所有制是国有资本主动出击,形成全社会混合所有制。

总之,推动以上这八个方面的改革,中央早有部署,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到2020年3月党中央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再到2020年5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再到今年3月发布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这些重磅文件提出了需要生财型、聚财型子配置优化改革,既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又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是当下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因疫情二大幅度受挫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落实好上述文件精神,认真推动,可以不花钱少花钱又能带来巨大红利的改革,不仅符合经济实际需求,也有利于复工复产,激发企业活力,助力经济循环。

以上是讲的第一方面,抓改革当下要抓大市场八个堵点的改革。

二、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用好RCEP政策开放活力

在开放方面同样涉及方方面面,各个方位,当下中国开放的重点要聚焦在RCEP的落实,RCEP的落实将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五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一是90%的大多数商品实行零关税,有利于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二是服务贸易准入门槛降低,为中国发展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跨境物流等生产服务贸易以及生活服务、文化服务、旅游服务等生产性的服务业服务贸易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是原产地累计规则,深入利用有利于深化区域内产业分工,优化产业布局。

四是有利于高质量引进来,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的基础。

五是有利于高质量走出去,推动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但这些红利和好处的产生是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用好、落实好RCEP,我感觉近半年我们对RCEP的重视还是不够,今年1月RCEP在亚洲15国全面落地,国务院在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网站上发出了各个地方RCEP加快推进重视RCEP落地措施,我觉得各种干扰使得RCEP这个政策在国内好像目前推广应用还不够,所以建议各地方应该重视RCEP政策的推广应用。

一是推动RCEP规则在政策制度层面加快落地,系统梳理地方性法规制度,落实RCEP营商环境改善。服务贸易和投资部门开放的一致性。同时还要着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没有被自贸区覆盖的中国各个地方除了有几千平方公里,21个自贸实验区覆盖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外,其他地方都还没有覆盖但RCEP就是一个广义的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政策,它已经变成了各个国家基本签署的,国家各方面制度要强行倒逼操作执行,所以各地不要等靠要,应该是主动对接,RCEP基本已经生效了,用不要再发文件,每个地方政府做不到各个方面的部门性的规章制度,只要跟RCEP九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不衔接就应该主动去改过来,因为这九方面制度我们国家已经政策批准了,亚洲地区都在实行,形成我们全国范围内在RCEP基础上的贸易自自由、投资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的政策。

二是支持货物贸易鼓励企业加强RCEP原产地的规则,支持社会专业机构为重点企业提供RCEP原产地累计规则定制化服务,包括个别关税锁定高税差,将原产地规则纳入生产管理,开展关税优惠,鼓励企业深挖对RCEP国家的扶持,引导企业在产品同质同价的情况下,优先采购RCEP国家的产品,围绕RCEP国家的消费特点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推动货物通关便利化,完善通关模式,简化产品运行手续。

三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支持发展服务贸易,对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物流配送、文化创意、科研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对银行证券保险产业链金融行业,对跨境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各类进出口货物贸易相伴随的服务贸易,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服务业开放。

四是支持开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数字贸易,支持企业应用RCEP规则开展服务外包,发展离岸贸易转口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新型的服务贸易。对合理的要求海关可以根据国际贸易,可以对贸易清算和结算税单和物流货单实行三单分离,以这些政策带动加快发展,保税进口贸易、进口贸易、离岸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在保证国家安全前提下,放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其数据处理中心领域的准入门槛。

五是支持开展双向投资,在引进来方面注重开展全产业链招商,重点是掌握三类的跨国公司,同时用好开放政策,把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一并引进,力争在100公里或者是一个区域范围内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链集群,同时要注意引进RCEP的知名高效研发机构和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独立研发机构。走出去方面一方面要用好RCEP云产地累加规则,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在推动优质产能走出去的同时,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结算环节留在本地。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到RCEP成员国投资,收购各种创新企业、知名品牌,优质矿产资源等等项目。

以上五个方面是各地方可以立刻启动,齐而必行,做好了可以也是产生千亿级、万亿级红利的。注意到美国联合十几个国家搞出的一个印太经济框架协定,意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目前IPEF的14个成员过中,除了美国印度和斐济以外,其他11个国家都是RCEP的成员国,而中国恰恰是这11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所以只有我们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认真落实并用好RCEP开放规则和政策,中国和其他RCEP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只会在RCEP框架下更加紧密。

三、坚定不移强化创新,提高全要素市场

在我们国内,创新也涉及到各方位,当下,中国的创新重点要集聚在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上。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得大投入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投入拉动,但是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负债率已经很高,无论是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再通过大规模举债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减弱,在劳动力方面,城市化率到了天花板,老龄化也在加深,中国人口总量开始进入拐点,中国几十年可能会减少,劳动力供给也下降,所以我们可以注意到,虽然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6%,但是我们全要素生产率仅由美国的40%,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相比,我们全要素市场力仅仅是日本的63%,德国的44%左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08年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趋于下降,因此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全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除了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提升资源效率密集型,还要坚定不移强化创新,不仅仅要重视科技创新,更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组织创新,我们要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产业体制层面有新的叠加升级,在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中,能够有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才能发挥重要作为最大规模单一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优势。

基于以上的理念,我觉得应该重点抓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这是创新的0到1阶段,是实现原始创新、基础创新,无中生有的科技创新所必需的,这方面我们有较大的困难,尽管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经占到GDP2.4%,总量在世界排第二,但投向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研究领域比如说为核高基提供支持的领域投入占全部研发费的比重长期徘徊在5.6%到6%,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他们一般都在15%到20%,所以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比较大。“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后提出要在“十四五”末将将这一比例提到8%左右,2035年进一步提升到15%左右,我们期待在此基础上,到2035年将我们的基础研究的研发费用能提到15%左右,并在以后继续逐步提高。

第二,培育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我们中国总的中小企业差不多4亿、9000多万的个体,这些中小企业能够使得老百姓富裕起来,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但中小企业领域不能光是几千万个小的企业,还要培育中小企业脊梁骨,大体上15%的中小企业的脊梁骨往往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如果有15%,差不多有6、7百万,这一类的中小企业就是我们提倡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产业链中起到卡位作用的企业,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等领域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这是我们国家形成更具韧性、更加安全的工业体系的关键所在。第二类是各行各业的隐形冠军,长期关注与某个领域,做到生产工艺全球领先,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在行业内起到核心导向作用,往往掌握着某一行业的定价权,控制着这个行业产业链的30%到40%的总额,影响整个行业。第三类是专业组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国际制造业领军企业大部分已经项服务型转型,目前服务收入已占世界500强的制造业企业总收入的1/4,随着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率、绿色化、集群化和智能化,我们需要一大批专业从事研发设计、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咨询、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中小服务类企业。

第三是要培育中国自主的生态主导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以知识产权为基础来组织全球价值链,已进化成了特殊的商业组织。当前,中国在部分领域也已有此类型出现,比如说华为,我们要倍加珍惜,一是要为中国大市场为这类企业推广应用迭代器技术提供强有力支持。二是鼓励这类企业树立全球视野,根植全球化基因,通过搭建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市场开拓平台,帮助这类企业在全球开展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主导型的企业的共性企业就是底层技术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比如美国的苹果就是这样一个链条企业,它已经不再整个体系系统内,不搞任何的零部件制造,征集制造,各种应制造,它就是一大堆的专利,然后对整个苹果手机的生态系统控制,苹果手机制造业上中下游、上千个企业的标准,同时,为这上千个企业进行生产性服务的各种各样服务业企业的纽带,这上千个企业在全球经济结算、清算的枢纽他都控制着,很奇怪吧?这个企业不用准备各种各样的流动资金,也不需要去搞生产线装备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他的资金几乎一不要搞投资,二不要搞零部件原材料采购,市场的流动资金准备,但是,100个企业产业链的所有资金流动都在他的账目上进行结算,所以他控制了财力、价值链的清算,供应链的纽带,产业链制造链的标准。他这样的链条企业就控制了苹果手机全行业利润的80%,上千企业包括代工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所有的利润只有苹果产业链的20%。我们国内有这种功能特点的生态型企业很少。下一步中国就应该增加一批我们自己的链条企业,他们在中国布局,在亚太布局,在其他的地方布局,是中国企业主动布局的结果,而不是世界各国的链条龙头企业在布局,我们用我们的产业链的优势,用我们的基础设施的优势去吸引他们。我们总归还是处在被动的一环。

女士们,先生们,到2035年,我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阶段,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个重大机遇,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抓好改革、开放、创新这三件大事,我们眼前遇到的疫情冲击,俄乌战争的冲击,地缘政治的冲击,这些都干扰不了中国的发展。我们要部委浮云着网眼,深化改革、扩大创新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扎扎实实推动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我们一定能如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