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系统性应对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2-07-21 01:5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治(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硕导)

钟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2022年6月以来,北半球多地频频出现高温天气。欧洲气候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夏季欧洲多个国家气温将大概率远高于常年水平。法国气温自4月份开始连续30多天高于正常水平,比亚里茨创下当地200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42.9摄氏度。西班牙在刚经历过至少100年以来的最热5月后,在6月上旬迎来“异常”高温,安达卢西亚地区甚至高达43℃。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6月19日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高温紧急状态。7月15日,英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发布有史以来第一次极端高温红色预警。据媒体6月16日报道称,已有超过1亿美国人收到高温警告,并预计全美将有超过2.3亿人遭受高温侵袭。据印度气象局公布,2022年4月份印度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分别达35.9和37.78摄氏度,创下122年以来新高。日本大部分地区6月下旬以来气温急剧上升,全国914个观测点中,有338个观测到6月观测史上最高气温。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中国自6月15日迎来范围最大、影响最强的高温天气,河南、山东、河北南部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全球大部分陆地气温偏高。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活动,气候变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挑战。当前,北半球多地频现高温天气,给全球农业生产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粮食作物减产风险较大。气温升高将提高昆虫繁殖力,导致害虫发生期提前或延长,加剧虫灾发生频率,降低粮食作物产量。根据粮农组织预测,2022年谷物产量预计将出现四年来的首次下降。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正在遭受热浪的侵袭,导致印度小麦作物在关键的生长期枯萎,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本次收获季印度小麦产量下降10%—50%。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或将上涨。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使得能源消耗大幅增加,将进一步推升能源供给压力。能源既是农业生产运输的燃料产品,也是化肥、塑料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游原材料。这将明显形成能源价格上涨推高全球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态势。同时,因高温引起的草场干枯,也使得饲料价格上涨。

三是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当前全球粮食市场正在经受着通货膨胀加剧、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多国极端高温天气,在严重破坏农作物生长的同时,将在下一个时期降低全球粮食市场供应量,使得全球粮食供需差距进一步拉大,粮价持续高位运行,增加全球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据报道,印度正在考虑通过设定最低出口价格来限制小麦出口。

四是农户返贫风险增加。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将影响广大农民的生计。频发高温灾害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将导致农户收入显著下降,系统性地提升受灾农户的返贫风险。世界粮食计划署呼吁,各方力量应该为受灾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化肥、耐旱种子等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支持,以降低农户的农业生产成本。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如何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讨论“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要求“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笔者认为,从长期来看,应从以下四方面系统性防范和应对高温天气对农业造成的可能影响。

一是加强对极端气象条件适应性强的种子技术研发。积极开展适应极端气象条件(耐高温、耐涝渍、耐低温等)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合理有序安全地推广新一代优质、高效、抗逆性好的种子品种。支持先正达、隆平高科(000998)、大北农(002385)等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开展优质高产抗逆种子品种研发推广,积极抢占农业技术制高点。

二是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从农业、粮食、气象、应急管理等多部门挑选优秀人员组建专家队伍,为农业防灾减灾预警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利用物联网、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预报,密切监测,实时精准地向农户发送气象预警信息和多种预防措施。通过温室大棚测控系统等智慧农业技术,远程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参数,并进行调节操作。同时,根据当地未来气候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类农业保险气象服务产品。

三是加强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因地制宜开展地膜栽培等抗旱技术研发推广;积极利用秸秆、杂草等进行覆盖、遮荫,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适时、少量、多次追肥方法,补充作物养分,降低叶面蒸发量,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耐旱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高效灌溉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抽水设备、喷灌设备、水库的抗旱作用,修建“U”型引水渠。强化气象灾害综合防治工程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抵御灾害风险能力。

四是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科学谋划气候变化带来的“种植带北移”问题,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调整作物播期,充分利用气候变暖带来的额外热量资源,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增强农业生产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启动新一轮全国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基础。

(作者:李治,钟钰 编辑:洪晓文)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