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华贸易连续3个月逆差,韩政商界忧“韩国制造”失去中国市场

2022-08-07 20:53:49 第一财经 

“很难期待韩国对华出口再创辉煌了。”在7月底韩国国会对政府质询期间,韩国总理韩德洙抛出了这样一个听起来颇为“悲观的”论断。而这背后是近来韩国对华贸易的一系列“转变”。

韩国关税厅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和6月,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分别为10.99亿美元和12.14亿美元,而7月前20天韩国对中国出口80.76亿美元,同比减少2.5%,自中国进口96.15亿美元,同比增加23.5%。也就是说7月前20天,韩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5.39亿美元,超过此前的5月和6月。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韩贸易额达15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韩国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韩国与中国的贸易从今年5月开始终结了此前27年零9个月的顺差,这是1994年8月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告诉第一财经,韩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已持续了3个月,这种情况在两国贸易过去30年间极为罕见,而且逆差幅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从贸易数字来看,的确是值得关注的。

“韩国制造”失色?

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是建交当年的72倍。在中韩贸易额年年攀升的同时,就进出口额来看,中韩贸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韩媒统计,以韩国十大出口品种为基准,自7月1日至25日对华出口额仅半导体增加了10.9%,其余品种则停滞或减少。与此相反,韩国主要自华进口的产品额则大幅增加:纤维、半导体、普通机械、电脑等主要产品进口额都呈增加趋势。

在中韩自1992年建交的30年间,有近28年的时间,中国对韩国贸易一直保持逆差。曾几何时,由于市场贴近,小到手机、化妆品,大到家电、汽车,“韩国制造”一度在中国市场人气颇高。

但近年来,各种数据显示,这些昔日“自带光环”的“韩国制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悄然流逝。究竟是企业的市场策略失误还是“韩国制造”本身就失去了竞争力?

以韩企传统强项的家用电器以及电子产品为例,韩国贸易协会(KITA)数据显示,世界第二大电视机制造商LG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9年最高时的5.6%萎缩到了0.1%,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蓬勃发展的中国本土企业。三星手机也经历着相似的“命运”,2016年,在三星手机因召回排除中国市场的丑闻发生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一落千丈。2021年仅为0.6%,而在2013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19.7%,超过苹果和华为。

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韩系车也感受到了压力。公开信息显示,2002年,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十余年时间内,韩系车凭借时尚的外观设计和超高的性价比,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屡创新高。而2021年开始,现代和起亚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分别为38.5万辆和16.3万辆,连续五年走低,这两大品牌的中国市场份额合计2.4%。今年一季度,韩系车在华销量继续下行,累计销量9.4万辆,同比下滑39.3%,市场占有率跌破2%。

韩国信息通信企划评估院调查显示,即便在韩国引以为豪的ICT领域,韩国仅占据了物联网(IOT)领域的相对优势,而在其余7个细分领域中,中国均占据上风。

对于“韩国制造”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降,黄菲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制造业在近几年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蓬勃发展,加上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可谓突飞猛进。“虽然中国企业起步晚,但在不少高科技领域,迭代和进化速度很快。不出几年的工夫,中国产品在外形和性能上的确不输国外品牌产品。”她说。

黄菲认为,在消费领域的竞争中,不仅是要降低成本、增加附加价值,想赢得消费者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深耕市场,建立品牌威信,而商品的品牌,也自然而然地受企业和国家品牌的影响。“韩国产品以及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与其他外国品牌的横向竞争,同时在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上又敌不过中国本土品牌。”黄菲表示,韩国品牌在韩国吃香的很大原因是售后服务好,但在中国,作为外企就没有发挥出在韩国本土这样的竞争力。

韩媒称,过去一直在对华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的生产制造原材料领域,现在却反被中国赶超。中国正在韩国不断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产品上,韩国从中国的进口份额已从1996年的2.9%激增至去年的39.7%。

“韩国商品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受到‘内外夹击’的现象的确很明显。它们也不希望失去中国市场。不过面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韩国产品的确需要向更高的品质、更好的服务方向去提升,否则失去中国市场是早晚的事情。”她说道。

韩国政商界急寻出路

中韩贸易结构中的这一“巨变”已引发了韩国政商界的热议。

有韩媒引述韩国贸易协会相关人士的话称,(对华贸易)连续两三个月出现逆差韩国政府也非常关注,因此正在紧急编写报告。据悉,相关报告主要分析韩国对华出口不振是疫情导致的暂时现象,还是结构上正在走向固化。

另有韩国媒体称,担心在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飞速发展的当前,“韩国制造”是否会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7月29日,韩国央行调查局国际贸易组发布题为《全球经济衰退对韩国出口的影响》的报告(BOK Issue Note)为韩国贸易敲警钟。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韩国今年下半年出口将持续低迷。

韩国央行指出,影响出口的因素包括主要国家的加息速度、IT景气趋势、地缘政治风险的发展情况等。具体来看,主要国家激进加息将导致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低迷,对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加大。韩国出口主力军的IT行业对整体出口的影响较大,其消费者需求(B2C)将受俄乌冲突、通胀加剧等因素影响减弱。

8月3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还邀请各领域专家举行“韩中通商战略咨询会议”,讨论韩中经贸合作成果和发展方向。目前,中国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在会上表示:“在最近外部大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创造一个两国企业能够稳定贸易和投资的环境至关重要。”他称,为进一步扩大韩中企业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两国贸易主管部门应该主导形成官方和民间沟通渠道,更大程度利用好中韩自贸协定(FTA)。

对于中韩贸易的未来,黄菲认为,一方面中国和韩国产业链已深度融合,中国的相关产业进口替代效应在逐渐显现,韩国企业可以在这个关键节点“抱大腿”,将中韩半导体及一些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链进一步深入融合,实现密不可分的协同效应。“这样的好处是以便日后在东南亚等其他外国市场上,韩企能形成与中国企业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中韩企业一起去开拓新的市场。”她说,另一方面,也希望中韩企业在文化产业领域未来有更多的合作。

安德根表示,希望进一步强化韩中两国间企业之间的沟通,下步韩国政府将确立新的强化对华产业合作政策。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