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民航局官网发布消息,即日起 对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将优化调整。
公告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交流合作,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民航局于8月7日起对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进行优化调整。
熔断标准有所放松
据贝壳财经,根据调整,优化后的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为:确诊旅客人数达到5例的航空公司单一入境航班,当确诊旅客占比达到该航班入境旅客人数4%时,暂停运行1周;当确诊旅客占比达到该航班入境旅客人数8%时,暂停运行2周。熔断的航班量不得调整用于其他航线。
自2020年6月实施国际客运航班的熔断政策以来,熔断措施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已进行过多次调整。此次优化之前的熔断政策是2021年4月28日发布的《民航局关于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调整试行的通知》。彼时,通知将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调整为“航班熔断或控制客座率运行措施”。航空公司选择控制客座率运行措施后,同一入境航班再次触发熔断条件的,实施快速熔断,即确诊旅客人数达到5例的,隔周暂停该航班运行2周;达到10例的,当周立即暂停该航班运行4周。
与此前的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政策相比,此次调整后的熔断措施做了哪些优化?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指出,此次国际客运航班的熔断措施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方向,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优化。
“一个是缩短了熔断周期。原来5例确诊乘客航班就要熔断两周,现在确诊5例以上,且达到航班总旅客比例的4%熔断一周,相比以前宽松了一倍。” 李晓津表示,另外一个就是把确诊旅客在航班入境旅客人数中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改变了过去按照固定确诊旅客人数的标准进行熔断,“换句话说,就是 改变了过去飞机越大,熔断概率越大的可能性。 如可乘坐500名乘客的南航A380客机为例,原来有5例确诊乘客航班就要熔断,现在按照4%的比例,需要有20例确诊乘客才能熔断。此外国内常见的机型如波音737-800、空客320大约可乘坐200人,按照4%的比例就需要满足8例乘客确诊,和之前的5例标准相比,熔断标准提高了,航班熔断概率变小了。”
国际航班将有所增加
据第一财经,在此之前,多家航空公司已经陆续恢复了多条国际航线,其中既包括突破“五个一”政策限制的新航线,也包括取消第一入境点,直接落地北京的回国航线。
国际航班的密集增开,背景是上个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
之后,中国民航局也表示正在与部分国家商谈,逐步、稳妥增加定期国际客运航班,满足人员往来需要。
而在几天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也将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缩短一半, 不少人认为回国航班将大增,回国后隔离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然而,目前的国际航班实际执行数量并没有增加,原因就是被熔断的国际航班更多。
记者曾梳理中国民航局网站的统计数据后发现,今年触发熔断的航班,以及被取消的航班,达到了去年的三倍。
而今日民航局放宽国际航班熔断标准意味着, 被熔断的航班也将减少,实际能够执行的国际航班数量也将增加。
3467116919236068352.png
航司迎来重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基金报,六月以来多家国内航司发布了新增或恢复多条国际航线的计划, 其中不少航线都突破了“五个一”政策(每一家航司从内地至任意一个国家只能保留一条航线,且每条航线每一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一班)的限制。
其中,南方航空(600029)从6月开始陆续恢复7条国际航线,国际航班由原来的每周36班增加至每周48班,通航国家由原来20个增至27个。
海南航空近日 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7月以来,公司陆续恢复、新开北京至布鲁塞尔、北京至莫斯科、北京至东京、北京至贝尔格莱德、深圳至温哥华等7条国际航线,国际航线收入大幅度提升。
而厦门航空新增7月22日MF829 厦门至洛杉矶航班,7月23日MF830 洛杉矶至厦门航班;四川航空成都双流至开罗航班将增至每周两班。
据中国经营报,长期以来受到疫情不确定性影响,航空公司一直承受着较大的经营压力。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下称国航)、南方航空、 东方航空(600115)日前相继发出业绩预亏公告。 国航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5亿元-210亿元;南方航空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102亿元到121亿元;东方航空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为170亿元至195亿元。
多位航空公司人士均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精准科学优化,民航业预期向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