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2022-08-13 10:46:44 明察宏观 微信号 

  核心观点

  一、年内疫情影响最严重阶段已经过去,但金融数据总量与结构再度明显转差,反映出实体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亟待解决,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

  一是社融方面,实体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信贷、企业债券融资放缓和政府债券的支撑边际减弱,是7月社融增速放缓、增量明显不及预期的主因。

  二是信贷方面,居民、企业信贷同步走弱,实体信用收缩压力亟待缓解。如7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042亿元,其中居民和企业中长贷是主要拖累项,且短贷也同步走弱,仅企业票据再度冲量,表明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引发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亟待改善;特别是1-7月居民中长贷同比减少2.1万亿元,提振居民购房需求亟需稳政策加力。

  三是货币供应方面,受益于财政支出加快、央行利润上缴和居民储蓄意愿提升,7月M2增速再度刷新疫后新高至12%;基数下降与减税退税加快或是本月M1增速大幅回升0.9个百分点至6.7%的主因。

  四是M2增速上升与信贷、社融增速下降相背离,原因有三:一是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本月财政存款同比减少1145亿元,有利于增加银行体系存款;二是居民储蓄意愿增加,7月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约1万亿元,推动准货币增速提高0.44个百分点;三是央行继续上缴结存利润,增强财政可用财力,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储蓄意愿上升有利于短期M2提高,但不利于信贷扩张和社融改善,因此这种背离是当前国内货币供给充裕、但需求不足较为严峻的反映。

  二、预计货币宽松基调未变、聚焦扩信贷,但短期内降息概率小。

  一是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特别是需求不足问题亟待改善,决定货币政策总基调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二是制约国内货币宽松的内外约束犹存,即内部结构性通胀,外部中美利差倒挂,加上流动性供给已十分充沛,货币进一步宽松效果有限,预计未来货币政策重在落实前期已出台措施,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三是货币政策当务之急在于加大信贷支持,积极作为扩大实体需求,预计基建、智能低碳、普惠小微等领域仍是发力重点,房地产融资边际继续松绑亦值得期待。

  正文

  事件:2022年7月份社融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042亿元;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同比增长6.7%、12%,增速较上月末分别高0.9个和0.6个百分点。

  一、有效需求不足和政府债券支撑减弱,共致本月社融不及预期

  7月份社融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见图1),大幅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39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10.7%,在仅回升两个月后,较上月重新回落0.1个百分点(见图2),国内实体融资需求意外回落较多。分结构看: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一)实体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信贷、企业债融资放缓,是社融意外走弱的主因。一是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企业盈利增速放缓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实体有效需求明显下降,加之上月信贷大幅扩张对本月存在一定透支效应,共同导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较上月减少4303亿元(见图3),对社融形成最主要拖累。二是受“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政策基调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的制约,7月城投债券净融资额同比降幅扩大,导致企业债券净融资额同比减少2357亿元(见图3和5),也是社融放缓的重要原因。三是受外币贷款利率大幅飙升(如6月末,1年以上美元贷款利率较去年末大幅提高181BP)和外需确定性步入回落通道影响,本月占社融存量比重不足1%的外币贷款同比大幅减少1059亿元(见图3),也不利于社融增加。

  (二)受今年财政前置发力影响,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支撑亦已趋弱。如1-6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约3.4万亿,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3%,导致7月专项债券发行明显放缓,拖累政府债券净融资额由上月的1.6万亿元降至4000亿元左右,同比多增额由上月的近9000亿元降至2178亿元,对社融的支撑明显减弱(见图4)。往后看,尽管7月政治局会议推出约1.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限额增量政策,但去年8-12月专项债券基数较高达到2.2万亿元左右,未来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支撑将进一步减弱。

  (三)受益于股市回暖和监管边际松绑,股票融资和表外融资同比均改善。一方面,随着5-6月份股市赚钱效应增加,加上资本市场政策总体向好,股票融资边际小幅改善, 7月份非金融企业股票净融资额达到1437亿元,同比多增499亿元(见图3),较上月增长2.4倍。另一方面,受益于基建融资需求改善和房地产融资政策继续松绑,7月表外融资同比少减少985亿元。其中,表外融资三大分项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同比少减1173亿元、多增240亿元和多减少428亿元(见图3),前两者改善均与基建融资需求增加和监管政策放松相关,后者放缓则是票据融资向表内转化和实体需求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二、居民、企业信贷同步走弱,实体信用收缩压力亟待缓解

  7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042亿元(见图6),同比降幅为2020年疫情以来次低点,仅次于2022年4月份;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1.0%,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亦止步两连升(见图7)。此外,结构上居民和企业中长贷仍是主要拖累项,且居民和企业短贷也同步开始同比减少,仅企业票据再度冲量(见图8),表明市场对投资和消费信心不足引发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较严峻,信贷结构再度转差。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一)企业端:投资信心不足导致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同步走弱,仅票据再度冲量。7月份,国内新增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少增1457亿元,且本月企业信贷结构再度转差(见图8)。具体看,受益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充沛和央行加大稳定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本月票据融资再度冲量回到3136亿元,同比多增1365亿元;同期新增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分别为-3546亿元和345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969亿元和1478亿元,两者均明显收缩,再度落回同比负增区间(见图9)。

  企业信贷再度回落,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地产、消费等需求恢复偏慢,导致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增加投资和生产的意愿不强,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二是受金属、能化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需求端疲软的影响,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明显放缓,导致相关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下降,相关融资需求减弱;三是国内散发疫情时有发生,加上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偏紧、极端天气频发,企业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投融资信心与意愿亦不强;四是国内工业企业已启动新一轮去库存周期,也会对信贷需求形成一定拖累。

  (二)居民端:消费意愿不足和购房需求偏弱,拖累居民短贷和中长贷继续疲弱。7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同比降幅再度扩大至2842亿元(见图8),反映出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仍偏弱,居民信用收缩压力依旧偏大。其中,居民中长贷同比减少2488亿元,仍是居民部门信贷收缩的主要拖累项,反映出当前居民购房意愿改善有限。如高频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由上月的7%左右扩大至33%,表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再度回落,恢复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亟待政策继续加力稳预期和稳住相关信贷需求。此外,受居民增收就业困难、消费意愿不足和消费场景受限等影响,居民消费恢复斜率有所放缓,导致居民新增短贷再度转负,同比减少354亿元。

  综合1-7月份的数据,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4.4万亿元,同比多增约5000亿元。但信贷结构持续不佳,如企业部门是加杠杆主力,但逆周期调节迹象明显,企业短贷和票据融资累计同比多增近3.7万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减少超5000亿元;居民部门信用收缩压力持续加大,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分别累计同比减少约5600亿元和2.1万亿元,后者年内一直保持同比负增长(见图10),居民需求不足问题亟需政策加力缓解。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三、财政发力与储蓄意愿提升共致M2增速再创新高,基数下降与减税退税或是M1增速回升主因

  7月末M2同比增长12%,增速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见图11),再度刷新疫后新高且与信贷、社融增速相背离,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的影响,本月财政存款同比减少1145亿元,连续5个月同比减少,有利于阶段性增加同时段银行体系存款,对M2增速提高形成主要支撑。二是居民增收就业困难,导致其消费支出减少、储蓄意愿增加,如7月份居民贷款同比降幅扩大,但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约1万亿元,推动准货币增速提高0.44个百分点,亦是M2增速提高的重要原因。三是央行继续上缴结存利润,直接增强财政可用财力,将会在财政支出后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也有助于M2增速回升。但上述三方面的力量对于支撑信贷和社融走强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储蓄意愿上升不利于信贷、社融增速改善,导致M2和信贷、社融相背离。因此,上述这种背离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国内货币供给充裕,但需求不足问题较为严峻。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7月末M1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月大幅提高0.9个百分点(见图12)。其中,占M1的比重超过80%的单位活期存款,其增速由6月的4.6%提高至7月的5.5%,是主要贡献因素;同期M0增速高位继续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至13.9%,也对 M1形成一定支撑。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回升原因有二:一是基数效应明显下降,如2021年7月份活期存款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有利于今年同期其增速提高;二是国家加快增值税留抵退税进度和企业减少资本开支,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短期改善企业现金流。但历史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与M1增速走势相关度较高(见图13),当前房地产市场恢复偏慢,加上国内已步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企业盈利面临放缓压力,未来M1回升幅度和速度仍有待观察。

  7月份M1与M2增速剪刀差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由上月的-5.6%回升至-5.3%(见图12),表明企业现金流总体改善,经济仍处在修复途中。往后看,随着经济继续恢复和下半年M1基数效应下降,预计M1增速或继续有所回升,M1与M2增速剪刀差持续收窄可期。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四、预计货币宽松基调未变、聚焦扩信贷,但短期内降息概率小

  7月金融数据总量与结构均再度转差,反映出实体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严峻,特别是居民和企业短贷、中长贷同步走弱,表明企业投资、居民购房和消费信心或明显不足,实体信用收缩风险仍大,未来经济恢复弹性不宜高估,宏观政策要在扩需求上积极作为。

  展望未来,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特别是需求不足问题亟待改善,决定货币政策总基调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流动性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即短期内DR007利率大概率仍会在政策利率下方波动,向上收敛的力度或偏温和(见图14)。

  但8月10日发布的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表明未来货币政策重在落实前期已出台措施,核心聚焦加大信贷支持,短期内降准、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具体来看:一是制约国内货币宽松的内外约束犹存,如外部中美利差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倒挂状态,国内7月份CPI增速在猪、粮共振的推动下继续走高,未来我国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外部平抑通胀的因子已发生根本性逆转+国内面临猪、粮共振和能源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二是当前我国货币供给端已经非常宽松(见图14),信用扩张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的效果或有限,反而可能带来政策后遗症、加大中长期金融风险。三是货币政策当务之急在于加大信贷支持,积极作为帮助扩大实体需求。预计基建领域将是重点发力方向,智能低碳、普惠小微等信贷增速亦有望保持高位;同时随着前期房地产政策松绑逐步显效(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一季度回落87BP),房地产融资有望逐渐企稳,若房地产市场恢复持续不及预期,不排除未来因城施策继续加大放松力度,仍不排除非对称调降5年期LPR利率的可能。

  财信研究评7月货币数据: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宽信用、扩需求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