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太极集团(600129)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南充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充制药”)生产的藿香正气水的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南充制药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15677盒按程序全部召回。
上述公告显示,2022年2月和2022年3月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共抽检南充制药三批藿香正气水样品,交由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测,检验结果为甲醇量指标不符合规定。
尽管藿香正气水不合规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太极集团的问题,似乎并不止问题产品这么简单。和讯网发现近年来太极集团新药研发相对静止,且公司多年净利润亏损。
产品多次被查出不合格
8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2022年第39号)》,其中太极集团全资子公司南充制药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批号:2021013,2021046)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
除了南充制药以外,四川天府康达药业集团府庆制药有限公司的藿香正气水抽检结果也显示甲醇量不符合规定。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解释,在检测中,甲醇量反映的是酒剂或酊剂等含乙醇制剂中可能由乙醇带来的甲醇的含量。
甲醇又称羟基甲烷、木醇与木精,与乙醇(饮用酒)非常相似的气味,但不同于乙醇,甲醇毒性大,不可以饮用。误饮4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10毫升即可因对视神经的永久破坏而导致失明,30毫升已能导致死亡。
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张旭晟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一般在食品中,可能会有酒精饮品掺假的情况,就是指用甲醇(工业酒精)代替乙醇,导致食品中毒。(含酒精药品甲醇量不合规定)这种情况可能是涉及酒精掺假,或者是酒精的提纯工艺不完善,其中含有少量甲醇,具体要看检测结果来判断。
太极集团表示,南充制药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15677盒已按程序全部召回,就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真诚致歉。
同时,太极集团称,藿香正气水只有南充制药生产销售。2021年度,南充制药生产的藿香正气水销售收入为665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的0.05%;本次公告涉及产品销售收入约22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极小,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实际上,太极集团产品不合格被查出并非首次。
7月29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抽查检验信息显示,太极集团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有关物质检测不合格。
2020年7月,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2020年第七期(总第五十八期)药品抽查检验信息通告”显示,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的2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
再往前追溯,太极集团生产“龙胆泻肝片”、“板蓝根颗粒”、“橘红丸”、“蚕蛾公补片”、“小儿咳喘灵颗粒”等产品相关批次曾均被查出质量问题。
低研发高销售
太极集团是重庆最大的传统制药企业,主要从事中、西成药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等完整的医药产业链。主要产品有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感冒清热颗粒等。
不过迄今为止,太极集团新药研发却是相对静止。查阅太极集团多年财报发现,公司关于“科研技术优势”表示如同复制粘贴:“近20年来,公司科研成果丰硕,成功研发新药40余个、获国家新药证书30余个、生产批件70余个、临床批件20余个”。
另一方面,从研发投入来看,太极集团研发投入支出占比一直偏低。财报显示。2017年-2021年五年间,太极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356.68万元、4208.24万元、6717.49万元、9650.87万元和1.03亿元,研发费用率均为超过1%。
与研发费用形成对比的是畸高的销售费用。2017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销售费用分别为19.08亿元、28.94亿元、37.51亿元、37.01亿元和42.15亿元,5年累计164.69亿元。
高额的销售费用并未给太极集团带来净利润的增长。Wind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五年间,太极集团营收从87.35亿元增长到了121.49亿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仅2017年为正,分别为6437.4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5.56亿元、-6.97亿。
业绩持续承压之下,2022年太极集团多方面推进经营整改措施,上半年业绩有所好转。2022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71.85亿元,同比增长11.52%,扣非净利润达1.79亿元,同比增长112.48%。
截至8月31日,太极集团报收26.07元/股,跌幅2.8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