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是“假说”而非“规律”

2022-09-07 02:03:02 新京报 

■ 观察家

对于旱震理论可以当成一个假说来进一步研究,但不能把干旱作为预测或预警地震的具体标准。

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前不久,四川多地因高温出现干旱。据此,有人引用旱震理论,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目前,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一般性的常识理解,“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都比较绝对,也因此,这种说法受到质疑。换句话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目前只是一种假说,并未经科学研究结果的验证。

提出旱震理论的是地质学家耿庆国。他的一个统计是,1956年-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因此,他认为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此外,耿庆国也通过干旱这一现象预测了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这两次大地震都是在震前3年之内有干旱。

这些情况让人们注意到了旱震理论,但也得看到,有许多方面和许多层次的问题,旱震理论并不能给出圆满的解释,况且,有许多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质疑。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提出的是一种关联性,并非是因果关系。即便是耿庆国也指出,干旱不是直接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与地震相关的一个现象。

原因在于,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地震有一个酝酿过程,短则几十年,中则几百年,长则数千年。在酝酿过程中既有地壳结构的力学变化,也伴随地壳内部的热量、磁力和电力等的变化和积累,反映在地表上,就有可能体现为干旱。

因此,不是干旱引发了地震,而是干旱可能与地震相伴,最主要的是地壳结构移动和变化,并产生力量的此消彼长,当一方的力量打破平衡时,地震就产生了。地震是迅速的,但地震的酝酿是长期的。在这个长期酝酿过程中就伴随着一系列自然和地质地理现象。至于其中的原理,迄今人类知道得不多,因此还难以预报地震。因此,“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并不是一种规律。

其次,干旱伴随地震也有一个时间周期的长短问题。如果以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干旱,以及其他的现象,如洪灾、冰雪和极度严寒等,都可能与地震相关联。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如100年内,地震和干旱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突出。

对于干旱与地震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是其与地震的关系是否有那么强或密切,二是其是唯一还是与其他自然现象一起与地震产生伴随关系,三是如果进一步证明了干旱与地震有因果关系,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些都值得研究。

因此,对于旱震理论可以当成一个假说来进一步研究,或完善或修正或补充或否定,但目前并不宜绝对认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也不能把干旱作为预测或预警地震的具体标准。

□张田勘(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