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古代拜月仪式、欣赏敦煌文物、制作月亮桂花发簪、观看沉浸式实景演出《金陵寻梦·夜瞻园》……中秋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许多市民走进南京各大文博场馆,度过文艺范儿十足的“我们的节日”。
行拜月礼、赏《中秋帖》
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
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检测体温、根据行程出示相应有效期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安检入场……昨天,市民姚小微带着女儿前往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参观“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这场大展展出了敦煌复制壁画、复制洞窟、画像砖等文物以及珍贵老照片、档案资料等,展现了敦煌艺术文化及“莫高精神”。逛完展出来,一场特殊的拜月古礼吸引了她们的目光。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举行的“明月有约·礼遇千年”传统拜月典礼,带游客一秒“穿越”,体验古人“花前月下”的浪漫中秋。姚小微和女儿在身着汉服的导师带领下,将请月、颂月等步骤一一完成。工作人员表示,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灯等习俗,将拜月古礼还原,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借此表达对家国祈福的美好祝愿。“太有意思了,中秋假期特意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带女儿逛博物馆,果然不虚此行。”姚小微告诉记者。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南京各大文博场馆在中秋假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让就地过节的市民有了更多选择。南京市博物馆在假期举办参观明古建筑群、汉服体验等活动。梅园新村纪念馆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也分别准备了“‘梅园红’ 红色阅读系列——小小诵读者”和“‘佳节忆先烈 诗词话峥嵘’ 中秋研学活动”等红色社教项目,精彩纷呈。
市民方怡雯一家住在长江路附近,昨天全家出动去逛六朝博物馆。当天,六朝博物馆“岁时有约”开展“我邀明月绾青丝”活动,邀请提前报名的市民欣赏精美书法《中秋帖》、手工制作月亮桂花发簪,过一个诗意的中秋节。“本来打算去周边城市的,后来一想,中秋节讲究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家门口活动那么丰富,何必舍近求远呢?”方怡雯说。
扎花灯、捏面塑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
赏月、吃月饼、看花灯……中华传统文化在节日习俗里代代传承。
《红楼梦》里有多处关于中秋节的精彩描述。与《红楼梦》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在中秋节期间举办“我们的节日——花灯伴中秋”活动。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去品“红楼”、扎花灯、赏中秋,体验独具魅力的中秋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的“中秋赏宫灯”活动也十分吸引人。三年级学生周若歆昨天就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做了宫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赏析了馆藏太平天国的壁画和文物中的传统纹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同时了解瞻园宫灯的纹案和意义,探索宫灯的造型和材质,动手体验拼搭六角宫灯。”周若歆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和小伙伴做的宫灯都很漂亮,我要把它带回家,和家人一起点亮宫灯,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乡思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策划开展“中秋三天乐 甘宅月更圆”主题活动。在南门草坪分时段开展江南丝竹、古琴、魔术等表演,同时现场招募体验者参与南京面塑教学课程;结合中秋节文化内涵及非遗“活态”传承特色,“金陵工巧”展线上近20项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示与中秋节俗相关的非遗节俗及文创作品。“我今天跟着非遗大师学做了一个‘中秋快乐’的南京面塑,上面有玉兔抬着月饼,非常可爱。”家住城南的王若兰小朋友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喜欢做手工,正好跟着奶奶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参观时,赶上了南京面塑公益体验课,非常幸运地跟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钱翠芳,学习制作了南京面塑。
看演出、赏明月沉浸式体验别样中秋
中秋假期,我市多家博物馆开放夜场。在博物馆里赏月、看演出,欢度“我们的节日”,给市民带来别样体验。“太美妙、太梦幻了!”昨晚,市民王可萌一家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观看沉浸式实景演出《金陵寻梦·夜瞻园》。将传统戏曲、乐器表演、舞蹈巧妙融入亭台楼阁的园林空间之中,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变成了移步换景的梦幻舞台,实景还原《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营造出充满历史穿越感的沉浸式视听体验。看完演出出来,她激动地发了一条九宫格朋友圈:“眼前是园林美景,耳边是曼妙音乐,抬头是一轮明月……此情此景,难忘!”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夜游也别具特色,甘熙宅第的戏曲文化和金陵城的韵味在这里尽显。南京白局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让市民游客听得入迷。夜幕之下,池中水源灯、萤火虫灯、染色灯点缀故居美景,映着明月无瑕,美轮美奂。水池假山间的扇形水秀,以水幕为屏,投影出了裸眼3D效果,小小水潭上方,二龙戏珠,冲天而起,扑面而来。津逮楼里,可以来一场5D沉浸式观影。此外还能在凉亭木栈道上看水袖表演、在南门草坪听古筝演奏。“这个中秋夜,过得很特别!”市民季颂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