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丨第一集 《我的家园》

2022-09-20 12:51:55 和讯  央视网

  

十年巨变,使每一位中国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大国‘粮’策”到“教育兴邦”,中国人在吃饱穿暖、精神富足中实现双“丰收”;从“乡村振兴”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看出了我们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往与追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新闻频道温暖呈现,推出五集纪录片《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第一集《我的家园》。“风水宝地”秦岭北麓

回归和谐与宁静

三千里逶迤磅礴,山峦叠翠,秦岭处处皆风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北麓的“风水宝地”,却兴起了一股违建别墅之风,大量耕地、林地被侵占,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对“秦岭违建”作出批示、指示。2018年7月底,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在这里展开。1185栋违建别墅被依法拆除,土地收回,覆土复绿,秦岭北麓的一片片山林,终于回归和谐与宁静。

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是秦岭脚下依山而建的小山村,此前媒体报道的秦岭最大违规“超级别墅”,就曾在这里存在十多年之久。如今,经过整治过的村庄,房屋整齐,焕然一新。蔡家坡村上的乡村旅游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农民,返乡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采摘园,吃上了“生态饭”。

近年来一系列举措的出台,为秦岭的生态保护扎紧了制度的篱笆。陕西省率先为保护一座山脉立法,设立秦岭保护专门机构,还建立峪口保护站,通过24小时智慧管控系统,实现了对秦岭生态的网格化管理。2021年10月,秦岭国家公园创建获正式批复,秦岭迎来了最高形式的自然保护的新时代。

从一片荒沙到一片绿

塞罕坝谱写“绿色奇迹”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仅有180公里,20世纪50年代起,沙尘暴频袭北京,引起了国家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决定在河北建立大型国有林场。当年相关选址人员在这里曾骑马搜寻多日,却只找到了一棵生长旺盛的天然树木。

河北省塞罕坝展览馆讲解员 魏路吉: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1962年到1982年,到2002年再到2020年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由建成初期的11.4%,增长到了现在的82%。2017年12月,塞罕坝的三代建设者登上了联合国的领奖台,捧得联合国环保的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截止到2021年,塞罕坝共完成石质荒山攻坚造林10余万亩;截止到2021年,实现栽植苗木5亿株,超过600种野生植物得以恢复,每年塞罕坝为京津冀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万多吨,释放氧气近60万吨。

把景区建在钢铁企业厂区

背后的自信来自……

在钢铁重镇——邯郸武安。这里的钢铁厂多达18家,大多是年产量300万吨以下的中小钢厂。2022年8月,德龙文化园内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你很难想象得到,这是一家建在钢铁企业内的景点,这也是国内首家落户钢铁企业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废旧钢材制成的三百多个钢铁机器人栩栩如生,让小朋友们流连忘返。而就在景区不远处,钢铁厂房内,机器轰鸣,钢铁生产与旅游毫不违和地同时进行。

把景区建在厂区,背后是德龙钢铁经历十年技术革新后的自信。2014年以来,邢台德龙及其子公司环保投入共计46.6亿元。投入使用全自动智能洗车机,运输车辆必须“洗过澡”才能进出大门,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实施循环水池和软水系统改造工程。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设备,带来的是比超低排放标准更加严格的“德龙标准”。

转变蕴含希望,转机预示曙光。德龙钢铁,从“污染大户”变身“治污先锋”,企业效益不降反升,2022年8月,德龙钢铁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炼钢炉里的效益提高了,职工的腰包变鼓了,所有人对于环保之路更有底气了。

从“等风来”到“常态蓝”

蓝天保卫战的亮眼成绩单

近十年的蓝天保卫战,到2021年底,河北省钢铁冶炼企业已经减少至39家,落后产能的减少,换来蓝天数量的增加,2021年,河北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69天,比2013年增加140天。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既保卫了蓝天白云,又实现了产业升级转换,人民群众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88天,比2013年,多了112天。北京的蓝天,终于从“等风来”变成了“常态蓝”。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

保护及治理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国治理矿山修复约400万亩,绿色生机一点点抚平大山的伤疤。

十年间,我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56.6万平方公里,长江优质水断面超过97%,基本实现全流域水质优良。

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23.04%,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牢牢守住18亿亩红线,撂荒地复耕复种,我国耕地面积达到19.18亿亩。

“十三五”期间,我国湖泊治理投入规模达1700亿元,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水质稳中向好。

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比十年前提高5.1%;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从28%下降到10.1%。

十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

青藏高原是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冰川聚集地。2022年,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逐步推进,全力守护“亚洲水塔”。

久久为功 江水为证

母亲河长江的保护和修复

放眼长江流域,一场场生态保护攻坚战,在沿江省市接连打响。在上游第一大江心岛——重庆广阳岛,300多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被叫停,被削平的山坡、被破坏的植被得到修复。在中游城市湖北宜昌,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134家化工企业全部“关改搬转”,严重污染环境的装置被直接爆破。

长江要保护还是要开发,曾经困扰多年的难题,如今有了明确答案,并被写入法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8月,在芦苇荡漾的薛家洼生态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久久为功,江水为证。2021年,长江经济带流域的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064家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岸在变绿,水在变清,刀鱼变多了,中华绒螯蟹恢复迹象明显,江豚也回家了。

前些年,长江病了;这些年,长江变了。我们守护着长江,长江守护着我们,这里是我们的共同家园。

出品人丨慎海雄

总监制丨李挺

监制丨肖振生

总策划丨孙杰

制片人丨王伟达

编导丨桑梦媛 张鹏 张洁 徐斌 杨鑫颖 韦钧富

记者丨谢宾超 李杨 陆黎明 牟亮 樊鹏 王晶

撰稿丨徐新

助理编导丨赵瑞楠

剪辑丨汲洋 乔木木

摄像丨安同庆 郭永良 李镇江 濮勇 谷俊雄 李树锋 张戈平 赵世卓

解说丨姚宇军

总统筹丨黄艳蓉

制作统筹丨杨颖 许磊

制作主管丨秦卫华

音频编辑丨潘冰 李明芮 陈炳晓 马思遥

技术支持丨杨礼波 李亚军 谢晖 张文郁 赵辛 邢丹 齐怀芝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