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执掌一个超级电池IPO,中创新航市值670亿

2022-10-06 17:58:00 投资界 

国庆假期,中国新能源(600617)迎来一个超级IPO。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天(10月6日),动力电池超级独角兽——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创新航),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收盘市值超670亿港元。

上午开盘,中创新航报38港元,最高38.45港元,尾盘收平,成交量4179.42万股,成交额17.87亿港元,属于同期发行超大型新股里面最为坚挺的新股之一,首日股价表现远超同期发行的万物云和零跑,带动了港股整体投资气氛。

坐落于常州,中创新航早年营收曾一度超越宁德时代(300750)。但公司发展也曾遭遇低谷,直到2018年7月迎来了一位女掌门——刘静瑜。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的刘静瑜,被外界誉为“财务女神”。在她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中创新航仅用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并成功杀入动力电池全球前十。

IPO前,中创新航身后集结了一支庞大的投资人队伍:金圆集团、金坛投资、红杉中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广汽资本、基石资本、厦门创投、晨壹投资、华平投资、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蔚为壮观。这家独角兽曾被VC/PE激烈争抢,入场门槛极高,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火爆的一个缩影。

如今,电池行业依旧风起云涌,透过中创新航我们看到一只只电池超级独角兽前赴后继冲刺IPO,更看到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拔地而起。在这条关乎国运、关乎未来的超级赛道上,中创新航已经敲开了新的大门。

会计学出身,四年前临危受命

她扛起一个超级IPO

中创新航背后,站着一位真正带领企业实现重生的创始人——刘静瑜。

出生于1970年4月的刘静瑜,曾在东北财经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专业为会计学,她是很多人心中的“财务大神”:连续获得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大满贯”,放眼全国,能将这三本证书集为一身的人少之又少。

刘静瑜的工作经历也充满了“临危受命”的挑战。自2003年4月起,刘静瑜进入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马微电子”)工作,这是一家聚焦液晶显示器(LCD)及液晶显示模块(LCM)的专业设计企业。

2013年,能力突出的刘静瑜被委任总经理一职,当时的天马微电子正处于亏损状态。刘静瑜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是刘静瑜书写的第一个传奇,短短10个月的时间让天马微电子成功扭亏为盈,并且跻身液晶显示行业第一梯队。刘静瑜的能力被领导看在眼里,2018年,上级决定派她接管另一家公司——中创新航

随着刘静瑜的加入,中创新航开启了逆袭之路。刘静瑜是有着超强“心力”的企业家——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方向,高度的创业激情和工作热情。在带领中创新航转型攻坚的2018-2019年,刘静瑜的工作常态是:每天和团队讨论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候机厅里一杯泡面、高铁上一个汉堡,都是她时刻保持高速运转状态的见证。

中航创新的改革同样迫在眉睫,凭借对新能源行业的热爱和绝佳的洞察力,刘静瑜认为,持续的创新是中创新航变革的重中之重。于是,她制定了文化与人才、产品与技术领先、品质等三大发展战略,调整市场战略——2018年实施聚焦乘用车,2019年重启商用车,2020年再发力乘用车、储能等,看似每一步都未卜先知,完美踏准节奏,但背后其实都是在充分的市场和客户调研基础上的深谙市场,充分理解市场后的精准判断。

自2019年,中创新航营收达26.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初,中创新航与厦门金旅、厦门金龙、中通客车(000957)、东风汽车(600006)等商用车企业均建立了合作。同时,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也成效初显,公司也随着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也是从2020年起,中创新航装机量排名稳居国内前三,跻身全球前十榜单;2021年,中创新航全球TOP10企业增速第一,排名全球第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创新航装机量在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五,国内排名第二——这样强劲的市场表现,意味着刘静瑜早已带领中创新航涅槃重生,成为当之无愧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

刘静瑜再一次拯救了一家公司,2021年11月,中航锂电正式更名中创新航,开启了IPO上市之路,直到今天正式敲锣,成为港股第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以及今年年内最大规模集资额企业之一。

刘静瑜曾说,“一个新产业的催生、发展,一定要经历激烈的淘汰,可能大家会有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没有哪一天过得从容、淡定,所以不管是做材料、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我都怀着敬意和敬佩之心,大家都很不容易。”

一个电池独角兽如何炼成?

那么,今天的中创新航如何撑起一个IPO?

招股书显示,成立之初的中创新航主要从事磷酸铁锂电池生产,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向三元锂电池倾斜,中创新航也在2019年开始聚焦三元电池领域。如今其涵盖两大业务: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其动力电池产品包含高电压三元电池、弹匣电池和全极耳叠片电池等。

先从营收看起。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中创新航营收由17.33亿元、28.25亿元飙升至了68.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98.3%。此外公司的净利润由-1.56亿元转为1.12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而中创新航在2022年一季度就已实现6355万元的归母净利润,确立了全年继续向上的良好预期。换言之,虽然公司仍然处于投入巨大阶段,却能实现盈利和正现金流,并非易事。

公司技术能力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制造工艺的持续提升是成本下降的主要动因。公司首创的高电压技术成为了在对各项金属元素使用更加友好的情况下,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举例来看,公司的中镍高电压电池,在可以达到很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对金属材料等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并且安全性更好。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制造工艺的进步,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生产制造效率,还可以大幅提高公司对核心材料的使用效率。

随着公司技术能力和制造工艺不断进步,中创新航的规模效益得到增强,投入巨大,并依旧可以实现盈利及正向现金流。就最新的2022年一季度来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营收比重降至2.1%和3.4%,均小于上年平均占比,利润空间愈发扩大。而在这期间,不可忽视的是,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成本曾大幅波动。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最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之一,对于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中国来说,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动力电池产业更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最重要的动力源(600405)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电池产业链加大布局、加速扩产规划,动力电池企业纷纷跑马圈地,竞逐万亿市场风口,因此,在目前以及未来几年的市场竞争中,对于动力电池最重要的目标是扩产落地、客户拓展和市场份额。

目前,中创新航的客户群体涵盖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等主要的主机厂商,同时还是电动车Smart的动力电池主供。此外,公司在常州、厦门、成都、武汉、合肥、江门、眉山等地设有生产基地。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研发是重中之重。招股书显示,中创新航的研发团队有超过2900多名具有多学科及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人员,其中约27%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中创新航是行业内为数不多能够独立完成动力电池生产的企业之一,常常做到技术领先。

例如,其高压三元技术与产品,引领了行业三元锂电池技术发展方向——能量密度刷新行业记录,电芯最高达280Wh/kg,电池系统最高225Wh/kg,同时具备高安全性、长寿命等突出特点。而这只是其中之一。

此外,中创新航同样在下一代电池及前沿技术领域保持持续研发与创新,尤其是在无钴化、高锰化、高压化、固态化四条技术路线上引领行业发展。

正如刘静瑜所说,“中创新航的理念是一定要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有性价比的产品才有价值。只有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与规模化制造实力,才能够创造出有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让市场真正能够健康持续发展。”这家公司俨然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三轮融了过百亿元,

背后站着一支豪华投资军团

中创新航的背后,集结了一众知名VC/PE。

数据显示,中创新航在IPO之前共完成了3轮融资。其中令VC/PE圈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10月,红杉中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广汽资本、基石资本、厦门创投、晨壹投资等纷纷参与了中创新航融资,公司注册资本由69.9亿元增至127.6亿元。

作为中创新航早期财务投资人之一,红杉中国认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具规模的运营体系和高速增长的业务是得到一众VC/PE青睐的原因。同时,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则是帮助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关键人物,她用4年时间带领企业完成重要转型,使得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国内前三,实现了经营业绩的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那一次融资情景,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依旧印象深刻。他回忆,2020年初,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的中创新航决定进行公司历史上首次市场化融资,一开始小范围地邀请了包括基石资本在内的一批潜在投资方,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后不久,出行不便。后来,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以及合伙人在与刘静瑜多次见面后决定投资,最终基石资本成为中创新航Pre-A轮融资中第一批完成投资决策的机构。随后在2021年,基石资本又追加了一轮投资,经过连续两轮投资,一共投下去近1亿美元。

在杨胜君看来,中创新航做动力电池的时间非常长,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同时中创新航也融合了央企的背景和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我们十分看好刘静瑜率领的管理团队,她把深天马这样一家中国面板企业做到了世界前列,已经证明了其在制造业的成功,在锂电行业成功复制是大概率事件。”

出手中创新航,被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视为一个典型的产业赋能代表案例。他曾透露,广汽资本首先向中创新航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对接集团不同业务需求,为中创新航带来了强大的订单支持,真正的用产能产品去支持赋能;第二,在融资的时候推荐合适的投资机构,共同尽调一起联合投资,最终帮助其做大做强;第三,在扩大建厂时,帮助其对接广州本地的银行给予贷款支持、帮助企业融资和优化成本。

2021年9月份,动力电池又一笔百亿融资诞生——中创新航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股权融资,金额达到120亿元,投后估值超600亿,刷新了此前由蜂巢能源创下的102.8亿元B轮融资的纪录,成为当年江苏创投圈的最大单笔融资。这一轮融资中,出现了华平投资的身影,这是华平投资在中国的首笔人民币专项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中创新航的大本营常州正崛起成为一座新能源重镇

如今,仅仅是在常州的金坛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已达到100余家,其中涉及到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领域的企业已接近30家。这里见证了一个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诞生。

此外,还有更多的新能源企业在常州落地。今年年初,李一男宣布牛创新能源已经拉到5亿美元的投资,团队达到千人,研发和工厂在常州。常州与李一男渊源颇深,小牛电动车的工厂也设在这里。同样,理想汽车的工厂也设在常州,当地还有星星充电、天奈科技(688116)、卫蓝新能源等多个新能源企业。

凭借着充足的新能源项目,VC/PE也涌入常州设立基金。今年1月24日,IDG资本联合基金战略投资方中华煤气,成立国内首支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首期募资规模为50亿。投资界了解到,该基金正是落地常州,并得到常州市、武进区两级引导基金的支持。

常州,似乎成为了中国新能源企业的风水宝地。

中国动力电池大爆发,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中创新航成功IPO,恰恰是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大爆发的一抹缩影。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以来,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融资可谓疯狂——蜂巢能源、林立新能源、氢晨新能源、辉能科技、奥动新能源、捷氢科技、南都华宇、唐锋能源、协能科技等纷纷获得融资。

背后的VC/PE机构更是浩浩荡荡:红杉中国、深创投、IDG资本、高瓴、君联资本、春华资本、凯辉基金、光速中国、软银中国等在内的数十家VC/PE机构。一时间,几乎有头有脸的VC/PE都在投动力电池。

在这背后,是中国坐拥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7年的2.3%,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5.5%,预计将于2026年攀升至37.7%。而按装机量计,中国亦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54.5GWh,预计有望于2026年达762.0GWh,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34.9%。

北京一位投资人曾强调,作为双碳战略最成熟的应用领域,汽车电动化趋势明确,汽车动力电池未来将迎来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中国动力电池公司在全球极具竞争力。”

而正是受益于新能源车对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中创新航在这一高景气度、高成长性赛道,以自身独特的技术研发优势,实现迅速崛起,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正逐步释放,从而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中创新航是2021年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于2019年至2021年间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长率超100%的企业。2022 年第一季度,中创新航装机量在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五,国内排名第二。

为什么动力电池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一是双碳背景下,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需求——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材料;二是储能行业的崛起,使得动力电池市场的直线上升。

更进一步来讲,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能源安全保卫战。今年年初,一则极具风向标的消息出炉——我国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正所谓“无泡沫,不繁荣”,近现代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巨大的金融泡沫,纵观工业革命期间是运河热,蒸汽和铁路时代有铁路热,都是在泡沫过后,才迎来了真正的大繁荣。

正如一位创投大佬所言,“真正的繁荣往往都在泡沫破灭之后到来,一定程度上,泡沫是我们前进的方式。”沿着这个逻辑,我们便可以理解了眼下电池的疯狂景象。

没办法,这是一场不能再输的战役。华东一位本土机构创始人曾感叹,“新能源是比半导体更为重要的赛道,因为半导体是决定我们过得好不好的问题,而能源则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过得下去。”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